学术投稿

吞咽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钦晓英;裴利珍;章慧玲;杜丽萍

关键词:脑梗死,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治疗仪, 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日单双号将100例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比较,x2=9.0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x2=8.51,P<0.01.结论 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能促进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颅内出血例综合治疗的护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被FAB(F指法国,A指美国,B指英国)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APL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约占成人AML的10%~15%,起病急,进展快,具有严重而明显的出血倾向,一旦出现重要脏器出血,死亡率高,特别是颅内出血,是APL患者首位死亡因素[1].

    作者:方颖;冯志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看图识片法用于护生心电图识别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结看图识片法对提高护生心电图识别能力的效果.训练分同类心电图识片及综合性提速识图2个阶段进行,同时穿插自学训练,训练时间共28学时.通过训练,护生心电图读片正确率及读片速度均显著提高.

    作者:陈方烨;曹梅娟;黄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前镇痛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有效呼吸影响的观察

    目的 观察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超前镇痛对有效呼吸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观察组在手术切皮前予帕瑞西布注射液40 mg静脉注射超前镇痛.两组入麻醉复苏室后行疼痛程度评分,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前镇痛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有效呼吸.

    作者:易晓青;刘鸿芹;屠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简易开瓶器的制作与应用

    在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每天需要撬去许多大小不等的瓶盖[1],而输液开瓶器往往只适合某一种瓶盖的开启,所以护士操作时只能用手直接开启瓶盖、塑料袋包装的液体拉环及玻璃瓶铝盖,易造成手损伤[2].笔者通过研究、试用,制成了一种比较简单而实用的开瓶器,经过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林招;钟静;将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短时配置班的设立和体会

    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立短时配置班的实践体会.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特点,采用固定护士与短时护士结合运作模式完成静脉用药配置工作.通过对短时配置护士建立准入制度、完善岗前培训、加强配置环节质量监控等手段,既保证了每日静脉用药配置量的按时完成,又保证了静脉用药配置质量.

    作者:宋萍;张艳阳;王华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信息平台在提高护士识别不合理医嘱能力中的应用体会

    护士对不合理医嘱的识别能力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必须加强护士对医嘱审核环节的管理.建立并共享不合理医嘱信息库、药品信息查询平台、临床药学信息平台,作为护士查询平台、培训基地,能有效提高护士识别不合理医嘱的能力,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诸葛英;吴丽仙;吕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采用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21例剖宫产术后妊娠阴道试产的资料,记录试产结果,拟定影响因素及赋值.应用Bayes判别法构建试产结局方程,采用回代法和刀切法来评价试产结果.结果 14个影响因素中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年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个因素保留在判别函数中;回代法验证试产成功和失败的正确率为84.1%和82.7%,刀切法验证为81.2%和80.8%.结论 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年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阴道试产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判别函数选择合适的试产对象,并加强护理,以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邵梅冰;林晓秋;王守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的复苏护理

    总结917例高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的复苏护理.护理重点是患者入复苏室前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患者入复苏室后注意保暖,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加强呼吸道护理,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患者清醒后进行良好护患沟通,严格掌握离院标准,以保证患者安全.917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0.5~1.5 h,平均1.0 h,复苏期出现并发症27例,其中呼吸道梗阻5例、低血压5例、低氧血症11例、低体温2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作者:赖红燕;邱小丹;郑东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童颅内肿瘤放射治疗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总结颅内肿瘤患儿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主要副反应为颅内压增高、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及中枢性发热.护理重点为加强观察,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反应程度,给予相应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高益琴;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参与型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对住院肺结核患者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的认识,协助患者制定及实施自我护理计划.患者出院前自我护理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并融洽了护患关系.

    作者:萨百艳;黄淑敏;谢祎;黄丽君;宋秀敏;李红;姜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条形码对外来器械全程追溯中的应用

    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条形码对外来器械全程追溯的管理流程.利用条形码在追溯信息系统中对外来器械从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使用全过程的跟踪回溯管理,保证了外来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陈洁;毛雅琴;密慧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拟定

    提出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的初步构想.在护士的核心能力、国际护士协会对通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美国手术室专业护士认证对围手术期认证护士的要求等理论基础上,拟定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包括专业素质、交流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质量改进9个模块.为手术室专业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肖敏;童彬;徐欣;马彦玲;朱美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麻醉复苏期间双腔支气管导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症3例的护理体会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广泛,不但有利于开胸手术时充分暴露视野,同时能分隔双肺,防止分泌物交互流布,有效避免炎症扩散和肿瘤细胞的播散.国外已有相关报道[1-3],由于DLT本身的因素,如导管的弹性、导管插人深浅不当,导管在气管内扭曲、变形或对位不准,导致供气不畅和CO2排出困难,而CO2蓄积极易引起高碳酸血症[4].

    作者:吕凯;张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

    总结20例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产前监测母体凝血功能及存活儿宫内情况,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产后预防大出血和感染,指导母乳喂养.20例中无孕产妇及存活儿死亡.

    作者:蒋丹凤;孙慧连;石芸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间断切口引流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切口引流对减少血液流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手术日单双号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行间断切口引流、对照组行持续非负压引流,引流时间均48 h.观察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 h、48 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康复评分.结果 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功能康复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采用间断切口引流.

    作者:黄红芳;孙启才;金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海岛渔民胸外伤36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结136例海岛渔民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渔民胸外伤常伴多脏器功能损伤、呼吸道易梗阻、患者心理压力大等特点.为此,对渔民胸外伤患者必须迅速接诊、评估,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使患者脱离危险.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治愈131例,死亡5例,治愈率96.3%,无护理相关并发症.

    作者:张维珍;潘海燕;张斌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气道分级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按患者入科顺序将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气道管理,每2 h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按气道评分实施气道分级管理,行不同频次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第5天、第10天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第10天,观察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值优于对照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冯洁惠;浦其斌;高春华;方琏;徐建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科教下乡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体会

    总结护理科教下乡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体会.针对基层医院现状制订科教下乡帮扶策略,内容包括:县卫生局行政干预,派驻护理管理专家现场指导,组织学术活动、操作竞赛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县级医院及基层医院结对活动,每年对基层医院进行考核评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护理科教下乡活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并有效地预防安全隐患发生.

    作者:任惠英;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例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出血及水肿[1].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男女之比为1.4∶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多见[2],病变常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和肾脏,部分患儿反复发作,顽固难治.

    作者:刘碧红;陈晓春;郑晓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反思叙事法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总结应用反思叙事法对108位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护生岗前培训阶段学习人文关怀课程,临床实习阶段完成反思叙事作业,老师给予评价.结果 护生作业质量均合格,对人文关怀内涵的认识有了提高,并能以老师为榜样给患者以关爱;护生对反思叙事教学方法基本认同.

    作者:冯金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