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丹凤;孙慧连;石芸
在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每天需要撬去许多大小不等的瓶盖[1],而输液开瓶器往往只适合某一种瓶盖的开启,所以护士操作时只能用手直接开启瓶盖、塑料袋包装的液体拉环及玻璃瓶铝盖,易造成手损伤[2].笔者通过研究、试用,制成了一种比较简单而实用的开瓶器,经过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林招;钟静;将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10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注重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气胸、出血、血气胸、胸痛和发热等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06例中出现并发症26例,均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
作者:杨在英;吴宝妹;芮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切口引流对减少血液流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手术日单双号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行间断切口引流、对照组行持续非负压引流,引流时间均48 h.观察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 h、48 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康复评分.结果 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功能康复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采用间断切口引流.
作者:黄红芳;孙启才;金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规使用腹带包扎,目的是为了减少切口张力,减轻切口疼痛,防止切口裂开,促进愈合[1].但是,回肠膀胱造口术后患者使用普通腹带加压包扎后,每次观察造口血液循环时需要解开腹带,而且腹带压迫造口容易引起肠管缺血坏死,同时在使用康乐保二件式造口袋排放尿液以及冲洗回肠膀胱黏液时也需先松开腹带,既不方便,也会使患者受凉.
作者:贺红;唐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处理不及时,容易并发脓毒血症、败血症等.2010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1例左肱骨骨折伴尾骶部Ⅳ期压疮的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术,患者压疮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王晓飞;汪一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应用反思叙事法对108位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护生岗前培训阶段学习人文关怀课程,临床实习阶段完成反思叙事作业,老师给予评价.结果 护生作业质量均合格,对人文关怀内涵的认识有了提高,并能以老师为榜样给患者以关爱;护生对反思叙事教学方法基本认同.
作者:冯金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日单双号将100例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比较,x2=9.0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x2=8.51,P<0.01.结论 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能促进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钦晓英;裴利珍;章慧玲;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护士对不合理医嘱的识别能力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必须加强护士对医嘱审核环节的管理.建立并共享不合理医嘱信息库、药品信息查询平台、临床药学信息平台,作为护士查询平台、培训基地,能有效提高护士识别不合理医嘱的能力,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诸葛英;吴丽仙;吕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处于缓解期肺功能Ⅱ~Ⅳ级COPD患者108例,按照患者来源(农村或城市)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记录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结果 6 min步行距离,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高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农村组和城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低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城市组与农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功能Ⅱ~Ⅲ级城乡COPD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时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存在差异,提示COPD患者长期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
作者:朱明兰;崔伟;万霞;黄议;伍彩红;邓仁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MI后坏死心肌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1~3个月时间,此时心肌的重构及电生理均处于不稳定期,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1],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再梗死和猝死.为防止AMI患者发生再梗死和猝死,应对患者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2].
作者:沈丽芳;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看图识片法对提高护生心电图识别能力的效果.训练分同类心电图识片及综合性提速识图2个阶段进行,同时穿插自学训练,训练时间共28学时.通过训练,护生心电图读片正确率及读片速度均显著提高.
作者:陈方烨;曹梅娟;黄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探讨体检人群弃检大便常规检查的主要原因,为实施针对性改进提供依据.2011年1月至3月,健康体检人员中1 950人弃检大便常规.通过对弃检者电话回访或现场调查,得出主要原因为弃检者自身健康意识薄弱,轻视大便常规检查,认为留大便标本麻烦,部分弃检者便秘或女性月经期,亦有弃检者害怕泄露隐私等体检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优化细节服务、对体检人员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保护隐私、改善卫生间环境等措施,以促进体检人员完成健康体检.
作者:孙婷;洪九菊;沈国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20例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产前监测母体凝血功能及存活儿宫内情况,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产后预防大出血和感染,指导母乳喂养.20例中无孕产妇及存活儿死亡.
作者:蒋丹凤;孙慧连;石芸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被FAB(F指法国,A指美国,B指英国)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APL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约占成人AML的10%~15%,起病急,进展快,具有严重而明显的出血倾向,一旦出现重要脏器出血,死亡率高,特别是颅内出血,是APL患者首位死亡因素[1].
作者:方颖;冯志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颅内肿瘤患儿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主要副反应为颅内压增高、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及中枢性发热.护理重点为加强观察,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反应程度,给予相应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高益琴;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减轻肛瘘患者术后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换药时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音乐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换药时及换药后5 min 的疼痛程度和要求使用止痛药人数.结果 观察组换药时及换药后5 min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要求使用止痛药人数也较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干预能缓解肛瘘患者术后换药时的创面疼痛.
作者:林丽;周立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917例高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的复苏护理.护理重点是患者入复苏室前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患者入复苏室后注意保暖,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加强呼吸道护理,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患者清醒后进行良好护患沟通,严格掌握离院标准,以保证患者安全.917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0.5~1.5 h,平均1.0 h,复苏期出现并发症27例,其中呼吸道梗阻5例、低血压5例、低氧血症11例、低体温2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作者:赖红燕;邱小丹;郑东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立短时配置班的实践体会.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特点,采用固定护士与短时护士结合运作模式完成静脉用药配置工作.通过对短时配置护士建立准入制度、完善岗前培训、加强配置环节质量监控等手段,既保证了每日静脉用药配置量的按时完成,又保证了静脉用药配置质量.
作者:宋萍;张艳阳;王华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精神分裂症12例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例为观察组,患者结对活动;同时设与观察组条件相似相等例数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康复前及康复3月时采用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结果 实施康复3月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观察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价两组康复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互助康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梁桂芳;徐广艳;顾康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患儿74例,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38例为对照组,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脑瘫儿童评价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月,观察组(13.17±2.24)分,对照组(10.15±2.30)分,经比较,t=5.7176,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提高小儿脑瘫功能康复效果.
作者:吴彩虹;邹卫英;吴华;李岩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