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沈丽芳;黄丽华

关键词:冠心病, 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MI后坏死心肌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1~3个月时间,此时心肌的重构及电生理均处于不稳定期,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1],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再梗死和猝死.为防止AMI患者发生再梗死和猝死,应对患者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2].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脾动脉加压灌注巨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巨脾患者的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尤其在门脉高压时,脾脏血流受阻,脾窦开放,脾脏淤血,肿大的脾脏内潴留了大量血液,甚至高达数千毫升[1],患者多伴明显血三系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巨脾[2,3],同时考虑到临床用血比较紧张,脾血是理想的输血资源,手术治疗时采用脾动脉加压灌注方法进行脾血自体回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脾血回输彻底、节约血源及经费等优点.

    作者:吴利和;齐莉丽;吴显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处于缓解期肺功能Ⅱ~Ⅳ级COPD患者108例,按照患者来源(农村或城市)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记录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结果 6 min步行距离,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高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农村组和城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低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城市组与农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功能Ⅱ~Ⅲ级城乡COPD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时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存在差异,提示COPD患者长期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

    作者:朱明兰;崔伟;万霞;黄议;伍彩红;邓仁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

    总结20例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产前监测母体凝血功能及存活儿宫内情况,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产后预防大出血和感染,指导母乳喂养.20例中无孕产妇及存活儿死亡.

    作者:蒋丹凤;孙慧连;石芸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麻醉复苏期间双腔支气管导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症3例的护理体会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广泛,不但有利于开胸手术时充分暴露视野,同时能分隔双肺,防止分泌物交互流布,有效避免炎症扩散和肿瘤细胞的播散.国外已有相关报道[1-3],由于DLT本身的因素,如导管的弹性、导管插人深浅不当,导管在气管内扭曲、变形或对位不准,导致供气不畅和CO2排出困难,而CO2蓄积极易引起高碳酸血症[4].

    作者:吕凯;张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治疗造影剂渗漏的效果观察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治疗造影剂渗漏的效果.方法 将22例患者按造影剂渗漏发生的时间顺序分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用地塞米联合马铃薯片湿敷,24 h后观察两组局部损伤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66.7%,对照组治愈率20%,经Fisher精确检验,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治疗造影剂外渗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

    作者:施倩;吴云健;陈秋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条形码对外来器械全程追溯中的应用

    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条形码对外来器械全程追溯的管理流程.利用条形码在追溯信息系统中对外来器械从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使用全过程的跟踪回溯管理,保证了外来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陈洁;毛雅琴;密慧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职业稳定的现实困境与感恩心态的培养

    近些年来,护理职业的稳定性出现了滑坡趋势,不少文献报道了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状况[1-3],这一现象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护理团队的稳定性及临床护理质量.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护士缺乏感恩之心是导致职业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本文从护理职业稳定的现实困境及护士感恩心态的培养两方面作论述.

    作者:姚梅琪;胡斌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精神分裂症12例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例为观察组,患者结对活动;同时设与观察组条件相似相等例数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康复前及康复3月时采用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结果 实施康复3月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观察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价两组康复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互助康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梁桂芳;徐广艳;顾康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音乐干预对肛瘘术后患者换药时创面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减轻肛瘘患者术后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换药时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音乐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换药时及换药后5 min 的疼痛程度和要求使用止痛药人数.结果 观察组换药时及换药后5 min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要求使用止痛药人数也较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干预能缓解肛瘘患者术后换药时的创面疼痛.

    作者:林丽;周立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生专业承诺的研究进展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临床护理队伍中.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护生不喜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缺乏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1],这种态度和行为与个人的专业认同与承诺有关.国外研究发现,学生时期的专业承诺对其成为护理人员后的专业承诺有很强的预测性[2].

    作者:王薇;施欢欢;程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改良式腹带在回肠膀胱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规使用腹带包扎,目的是为了减少切口张力,减轻切口疼痛,防止切口裂开,促进愈合[1].但是,回肠膀胱造口术后患者使用普通腹带加压包扎后,每次观察造口血液循环时需要解开腹带,而且腹带压迫造口容易引起肠管缺血坏死,同时在使用康乐保二件式造口袋排放尿液以及冲洗回肠膀胱黏液时也需先松开腹带,既不方便,也会使患者受凉.

    作者:贺红;唐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采用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21例剖宫产术后妊娠阴道试产的资料,记录试产结果,拟定影响因素及赋值.应用Bayes判别法构建试产结局方程,采用回代法和刀切法来评价试产结果.结果 14个影响因素中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年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个因素保留在判别函数中;回代法验证试产成功和失败的正确率为84.1%和82.7%,刀切法验证为81.2%和80.8%.结论 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年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阴道试产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判别函数选择合适的试产对象,并加强护理,以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邵梅冰;林晓秋;王守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拟定

    提出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的初步构想.在护士的核心能力、国际护士协会对通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美国手术室专业护士认证对围手术期认证护士的要求等理论基础上,拟定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包括专业素质、交流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质量改进9个模块.为手术室专业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肖敏;童彬;徐欣;马彦玲;朱美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康体检者弃检大便常规的原因与对策

    探讨体检人群弃检大便常规检查的主要原因,为实施针对性改进提供依据.2011年1月至3月,健康体检人员中1 950人弃检大便常规.通过对弃检者电话回访或现场调查,得出主要原因为弃检者自身健康意识薄弱,轻视大便常规检查,认为留大便标本麻烦,部分弃检者便秘或女性月经期,亦有弃检者害怕泄露隐私等体检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优化细节服务、对体检人员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保护隐私、改善卫生间环境等措施,以促进体检人员完成健康体检.

    作者:孙婷;洪九菊;沈国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参与型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对住院肺结核患者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的认识,协助患者制定及实施自我护理计划.患者出院前自我护理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并融洽了护患关系.

    作者:萨百艳;黄淑敏;谢祎;黄丽君;宋秀敏;李红;姜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属应激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杭州市部分社区的12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亲属应激量表测评总分男性(8.71±5.92)分、女性(12.6±6.47)分,一般健康问卷测评有18人≥4分,焦虑自评量表测评20人>50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评30人>53分,亲属应激量表的3个因子分及总分与一般健康问卷总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吴惠娟;王翔;沈鉴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MI后坏死心肌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1~3个月时间,此时心肌的重构及电生理均处于不稳定期,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1],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再梗死和猝死.为防止AMI患者发生再梗死和猝死,应对患者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2].

    作者:沈丽芳;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1,2].血栓形成后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甚至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DVT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肺栓塞,慢性期将遗留血栓形成综合征[3],已成为术后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盛红英;杨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皮瓣移植治疗例尾骶部难愈性压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处理不及时,容易并发脓毒血症、败血症等.2010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1例左肱骨骨折伴尾骶部Ⅳ期压疮的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术,患者压疮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王晓飞;汪一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例的营养支持护理

    总结1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营养支持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患儿营养评估、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经治疗和护理,14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好转2例,转康复医院2例,达同龄儿体重标准10例.

    作者:俞小平;黄玉芬;俞俊春;章赛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