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干预对肛瘘术后患者换药时创面疼痛的影响

林丽;周立宇

关键词:肛瘘, 换药, 疼痛, 音乐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减轻肛瘘患者术后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换药时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音乐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换药时及换药后5 min 的疼痛程度和要求使用止痛药人数.结果 观察组换药时及换药后5 min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要求使用止痛药人数也较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干预能缓解肛瘘患者术后换药时的创面疼痛.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属应激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杭州市部分社区的12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亲属应激量表测评总分男性(8.71±5.92)分、女性(12.6±6.47)分,一般健康问卷测评有18人≥4分,焦虑自评量表测评20人>50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评30人>53分,亲属应激量表的3个因子分及总分与一般健康问卷总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吴惠娟;王翔;沈鉴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前镇痛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有效呼吸影响的观察

    目的 观察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超前镇痛对有效呼吸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观察组在手术切皮前予帕瑞西布注射液40 mg静脉注射超前镇痛.两组入麻醉复苏室后行疼痛程度评分,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前镇痛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有效呼吸.

    作者:易晓青;刘鸿芹;屠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生专业承诺的研究进展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临床护理队伍中.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护生不喜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缺乏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1],这种态度和行为与个人的专业认同与承诺有关.国外研究发现,学生时期的专业承诺对其成为护理人员后的专业承诺有很强的预测性[2].

    作者:王薇;施欢欢;程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温州市20名留守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温州市留守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现状.方法 从温州市三个区随机抽取5周岁留守儿童120人,同时选相应年龄段非留守儿童120人,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的儿童问卷并结合温州的特点,制定调查问卷,请照料者自行填写.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州市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差,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社区应重视这一问题.

    作者:郭君怡;钱淑艳;徐爱华;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男性同性恋抑郁症26例的心理干预

    总结26例男性同性恋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同性恋抑症患者心理表现为病耻感、缺乏生活信心、期待情感支持.通过支持性心理干预和认知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25.54±5.46)分、干预后(14.42±6.49)分.

    作者:曹林凤;胡有君;黄金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氧气通气管抗浮消毒袋的制作及应用

    鼻导管吸氧是呼吸系统常用的医疗操作,但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必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和消毒湿化瓶、氧气通气管等湿化器材[2].目前湿化器材的消毒多采用含氯消毒剂500 mg/L浸泡30 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3].

    作者:周桂英;应香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童颅内肿瘤放射治疗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总结颅内肿瘤患儿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主要副反应为颅内压增高、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及中枢性发热.护理重点为加强观察,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反应程度,给予相应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高益琴;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条形码对外来器械全程追溯中的应用

    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条形码对外来器械全程追溯的管理流程.利用条形码在追溯信息系统中对外来器械从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使用全过程的跟踪回溯管理,保证了外来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陈洁;毛雅琴;密慧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麻醉复苏期间双腔支气管导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症3例的护理体会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广泛,不但有利于开胸手术时充分暴露视野,同时能分隔双肺,防止分泌物交互流布,有效避免炎症扩散和肿瘤细胞的播散.国外已有相关报道[1-3],由于DLT本身的因素,如导管的弹性、导管插人深浅不当,导管在气管内扭曲、变形或对位不准,导致供气不畅和CO2排出困难,而CO2蓄积极易引起高碳酸血症[4].

    作者:吕凯;张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MI后坏死心肌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1~3个月时间,此时心肌的重构及电生理均处于不稳定期,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1],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再梗死和猝死.为防止AMI患者发生再梗死和猝死,应对患者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2].

    作者:沈丽芳;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处于缓解期肺功能Ⅱ~Ⅳ级COPD患者108例,按照患者来源(农村或城市)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记录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结果 6 min步行距离,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高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农村组和城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低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城市组与农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功能Ⅱ~Ⅲ级城乡COPD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时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存在差异,提示COPD患者长期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

    作者:朱明兰;崔伟;万霞;黄议;伍彩红;邓仁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海岛渔民胸外伤36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结136例海岛渔民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渔民胸外伤常伴多脏器功能损伤、呼吸道易梗阻、患者心理压力大等特点.为此,对渔民胸外伤患者必须迅速接诊、评估,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使患者脱离危险.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治愈131例,死亡5例,治愈率96.3%,无护理相关并发症.

    作者:张维珍;潘海燕;张斌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

    总结PICCO容量指标在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做好导管护理,准确测量、记录PICCO的各监测值及加强动静脉栓塞的观察.经治疗和护理,14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患者因高龄及经济原因在血压稳定后自动出院,1例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徐静华;张慧;胡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拟定

    提出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的初步构想.在护士的核心能力、国际护士协会对通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美国手术室专业护士认证对围手术期认证护士的要求等理论基础上,拟定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包括专业素质、交流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质量改进9个模块.为手术室专业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肖敏;童彬;徐欣;马彦玲;朱美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4h动态血压监测患者发生压力性紫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结9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患者发生压力性紫癜的原因,提出对策.认为高血压、肥胖、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高温季节易出汗等是24 h动态血压监测患者发生压力性紫癜的主要原因.提高预防意识,加强袖带的合理使用,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或杜绝压力性紫癜的发生.

    作者:董美媛;贺红霞;叶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气道分级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按患者入科顺序将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气道管理,每2 h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按气道评分实施气道分级管理,行不同频次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第5天、第10天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第10天,观察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值优于对照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冯洁惠;浦其斌;高春华;方琏;徐建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反思叙事法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总结应用反思叙事法对108位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护生岗前培训阶段学习人文关怀课程,临床实习阶段完成反思叙事作业,老师给予评价.结果 护生作业质量均合格,对人文关怀内涵的认识有了提高,并能以老师为榜样给患者以关爱;护生对反思叙事教学方法基本认同.

    作者:冯金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精神分裂症12例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例为观察组,患者结对活动;同时设与观察组条件相似相等例数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康复前及康复3月时采用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结果 实施康复3月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观察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价两组康复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互助康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梁桂芳;徐广艳;顾康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脾动脉加压灌注巨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巨脾患者的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尤其在门脉高压时,脾脏血流受阻,脾窦开放,脾脏淤血,肿大的脾脏内潴留了大量血液,甚至高达数千毫升[1],患者多伴明显血三系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巨脾[2,3],同时考虑到临床用血比较紧张,脾血是理想的输血资源,手术治疗时采用脾动脉加压灌注方法进行脾血自体回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脾血回输彻底、节约血源及经费等优点.

    作者:吴利和;齐莉丽;吴显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的复苏护理

    总结917例高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的复苏护理.护理重点是患者入复苏室前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患者入复苏室后注意保暖,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加强呼吸道护理,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患者清醒后进行良好护患沟通,严格掌握离院标准,以保证患者安全.917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0.5~1.5 h,平均1.0 h,复苏期出现并发症27例,其中呼吸道梗阻5例、低血压5例、低氧血症11例、低体温2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作者:赖红燕;邱小丹;郑东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