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颈内静脉血栓2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朱伟珍;雷聪云;周晓霞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血栓, 原因, 护理
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1],但PICC置管有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常见部位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等.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在肺手术中的应用配合和体会

    随着外科学、生物材料学的迅速发展,各类缝合器在手术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缝合器使用时将缝合器的夹头对准两层需切开缝合的片状组织,用力按下手柄,缝合与切开都一次完成[1].

    作者:楼敏;汤红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

    总结4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造瘘口的观察,重视各类引流管护理.是发现和治疗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袁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颅骨修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0例颅骨修补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工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护理工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颅骨修补术患者可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

    作者:余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我国护理成本核算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成本核算越来越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虽然与医疗同处于一个经营实体中,但由于两者服务方式的差异,两者的成本核算必然也存在差异,因此护理成本应独立于医疗成本进行核算.

    作者:陈月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门急诊忙季实施院内护理志愿者支援活动的方法与体会

    总结门急诊忙季实施院内护理志愿者支援活动的方法与体会.每年门急诊忙季在院内招护理志愿者,进行教育培训、统筹安排.志愿者服务不仅保证了门急诊护理质量,提高了社会满意度,而且护理志愿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安全管理、专科教育和压力调适是保证护理志愿者支援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作者:吴慧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30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出现低氧血症,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证大脑供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随时急诊手术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重视营养支持,早期实施康复护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4例,中残9例,良好7例.

    作者:徐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充气式保温毯用于预防老年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按床号单双号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卧于手术台后,身上盖薄被;观察组老年患者卧于手术台上后,身上盖压力充气式保温毯,设定充气温度36~40℃.术中持续监测两组患者食管温度的变化、麻醉后并发症、输液量、出血量及低体温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体温下降,手术开始10 min后体温下降趋缓,60 min后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体温出现下降,而观察组患者体温上升;手术结束时,对照组低体温60例,观察组7例;麻醉苏醒延迟和麻醉后寒颤人数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出血大于500 ml、补液量大于1 500ml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陈晓峰;陈美英;缪荣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香港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工作简介

    2008年5月12日至5月25日,笔者有幸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糖尿中心参加为期2周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感触良多.现将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糖尿中心及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工作简单介绍,供护理同仁借鉴.

    作者:殷雪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电话回访出院产妇中的应用

    产妇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延伸,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1].近年来基层市级医院住院产妇大幅度增加,而家庭访视人员相对较少,导致对出院产妇访视不及时.

    作者:姚云行;吴小红;王娟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过氧化氢换药对面部美容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

    血痂是术中或术后皮肤黏膜出血,在皮肤黏膜表面生成的凝固块,对于美容手术患者,血痂形成过多,消除时间过迟,将影响切口愈合,导致瘢痕增生明显,从而影响美容效果,而且,血痂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积于伤口区易发生感染[1].

    作者:陈爱军;谢菁;孙东杰;张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诊断性肺泡灌洗术的护理

    总结128例诊断性肺泡灌洗术患者的护理.认为充分的高频雾化吸入麻醉是完成灌洗术的前提,细致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操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术中严密观察和熟练配合是技术核心,术后工作的延伸与重视是有创检查术后必不可少的护理内容.

    作者:吕聪燕;孙小军;王晓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儿标识带系于手腕与足踝的稳固比较

    产科病房的新生儿为了便于识别,出生后在手腕系上标识带.临床通常使用带有一次性安全扣的软塑料标识带,但固定后常常脱落,影响识别、查对工作,是产科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1,2].

    作者:竺建辉;陈海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空肠造瘘营养的护理

    总结18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空肠造瘘营养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空肠造瘘前做好宣教指导,取得患者的配合,做好术后早期空肠造瘘营养护理,加强化疗期空肠造瘘营养护理,是成功实施肠内营养的保证.

    作者:盛华英;周利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异位部位分析及对策

    对18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异位部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异位部位易发生在颈内静脉、右心房、胸壁外侧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针对不同异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延长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

    作者:朱慧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髓损伤伴心脏疾病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后手术的护理

    总结6例颈髓损伤伴心脏疾病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后行手术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准备,加强病情观察;术后重视体位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重视临时心脏起搏器、颈部创口及引流管的护理及神经系统评估,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6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5例治愈出院,1例因手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谒而死亡.

    作者:林野;郑文娴;吕畅;王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同步采集血生化及血气分析标本的技巧

    呼吸、循环功能状态紊乱导致的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在危重病、多器官受损患者较为常见,往往需要频繁地同时检测血气分析和血生化.

    作者:叶虹;孙君芳;丁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创伤性心脏压塞9例的急救护理

    总结9例创伤性心脏压塞患者的急救护理.创伤性心脏压塞是胸部外伤中的急症,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快速做好伤情评估,早期正确判断心脏压塞,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及时协助医生心包穿刺减压,做好紧急开胸手术准备,是抢救心脏压塞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林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输注维生素K1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对策

    维生素K1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所需物质,维生素K1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引起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临床常用于各种手术后出血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治疗.

    作者:朱利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时间护理干预对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适应能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护理干预对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A组和B组.A组82例在试验当天给予护理干预,B组80例在试验前1 d给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比较,U=5.67,P<0.0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适应能力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越早护理干预,越有利于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

    作者:裘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