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徐慧敏

关键词:脑梗死,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护理
摘要:总结30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出现低氧血症,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证大脑供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随时急诊手术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重视营养支持,早期实施康复护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4例,中残9例,良好7例.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护理

    总结5例经股动脉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护理.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准备,治疗后严密观察尿液颜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加强体位护理、穿刺侧下肢护理及对症护理,重视出院指导.5例患者栓塞治疗后血尿即刻好转,未发现护理并发症,治愈出院.

    作者:董红华;陶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骶管减压及髂腰联合固定治疗复杂骶骨骨折的护理

    总结9例移位明显的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及神经损伤患者行骶管减压及髂腰联合固定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神经损伤情况,重视防压疮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注意患肢和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锻炼.1例足下垂、下肢感觉减退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8例恢复良好.

    作者:李志英;王晓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动态体位管理

    总结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动态体位管理.按患肢肌力摆放患者体位,实施动态监控,体位变换过程由护士协助指导,活动训练过程鼓励患者密切配合,循序渐进.52例中,12例能自行行走;19例能行走,步态基本正常;2例上肢不能活动;7例行走呈共济失调步态;8例需借助支具行走;2例下肢肌力达Ⅲ~Ⅳ级,但依从性差,不愿下床练习行走,下肢肌力未进一步改善;2例未恢复.

    作者:程玉华;赵东丽;施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05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05名护士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护士工作压力源旱正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不足外)旱负相关(P<0.05).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三位是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不同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急诊室及ICU的护士倦怠程度较重,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轻.结论 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

    作者:林淑俐;黄小斐;周仁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空肠造瘘营养的护理

    总结18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空肠造瘘营养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空肠造瘘前做好宣教指导,取得患者的配合,做好术后早期空肠造瘘营养护理,加强化疗期空肠造瘘营养护理,是成功实施肠内营养的保证.

    作者:盛华英;周利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年轻护士发生给药差错后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年轻护士发生给药差错后的真实心理感受,为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的访谈法,对11位曾发生给药差错的年轻护士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年轻护士在发生给药差错后,会出现紧张、不安、自责、委屈等一系列心理反应.结论 年轻护士易发生给药差错,发生后存在较多心理反应,护理管理层应采取相应措施,重在预防差错的发生,发生差错后予无惩罚处理.

    作者:季晓英;连淑玲;邱晓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的依从性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膀胱癌术后患者34例为对照组,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膀胱癌术后患者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实施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膀胱灌注治疗1年后进行自我效能、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膀胱灌注治疗1年后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为(34.23±2.35)分、对照组为(30.69±2.39)分,经比较,t=6.24,P<0.05;患者的膀胱灌注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x2CHM=11.02,P<0.01,膀胱灌注完成数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53%,x2CHM=15.76,P<0.01;膀胱癌复发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4%,x2CHM=4.614,P<0.05.结论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可以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褚爱桂;徐芃;鲍文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颈内静脉血栓2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1],但PICC置管有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常见部位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等.

    作者:朱伟珍;雷聪云;周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7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协助早期诊断;加强意识障碍、头痛、血压改变、视觉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治疗与护理,6例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1例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作者:魏慧;徐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异基因骨髓移植术患者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结1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患者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腹泻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使用,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护理重点是注意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合理的饮食指导、疗效的密切观察、加强肛周护理、预防水电解紊乱,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冯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过氧化氢换药对面部美容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

    血痂是术中或术后皮肤黏膜出血,在皮肤黏膜表面生成的凝固块,对于美容手术患者,血痂形成过多,消除时间过迟,将影响切口愈合,导致瘢痕增生明显,从而影响美容效果,而且,血痂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积于伤口区易发生感染[1].

    作者:陈爱军;谢菁;孙东杰;张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结11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为重视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吻合口漏,加强呼吸道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胃肠减压护理,重视营养支持及控制感染等.经治疗和护理,11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李玉珍;金团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卫生宣教,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漏气以保证通气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30例经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后出院,平均住院18.1 d.

    作者:孙燕燕;许骁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棉布手套在重症监护病房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躁动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躁动不安,若肢体约束不当,可用自己活动的双手意外拔管或抓伤皮肤等.为控制患者手的活动,本院自制棉布手套,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俞莉;蔡小妮;陈晓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时间护理干预对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适应能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护理干预对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A组和B组.A组82例在试验当天给予护理干预,B组80例在试验前1 d给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比较,U=5.67,P<0.0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适应能力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越早护理干预,越有利于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

    作者:裘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9例的护理

    总结9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母胎监护,重视营养支持,对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适时行剖宫产术,术后做好管道护理、保持有效引流.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胎死宫内,8例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

    作者:王仙;徐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创伤性心脏压塞9例的急救护理

    总结9例创伤性心脏压塞患者的急救护理.创伤性心脏压塞是胸部外伤中的急症,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快速做好伤情评估,早期正确判断心脏压塞,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及时协助医生心包穿刺减压,做好紧急开胸手术准备,是抢救心脏压塞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林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的手术配合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内膜产生了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管腔狭小,病变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1],及时外科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脑梗死危险,改善脑血供,提高生命质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将颈内动脉内膜切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而使血管再通的手术[2].

    作者:徐颖;钱维明;蒋丹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项目表在术前查对中的应用

    为规范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查对工作,明确责任,减少医患纠纷,设计了手术患者术前准备项目表,明确术前准备交接内容和流程.项目表的实施使术前查对工作制度化,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了因术前准备不完善而致手术延缓或暂停而造成的医患纠纷;明确了责任,减少了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同时也减少了相互间的矛盾.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视频脑电监护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总结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视频脑电监护.实施视频脑电监护前要完善各项准备,取得患者配合,准确放置及固定电极,认真观察,及时去除伪差,确保脑电监护顺利进行.

    作者:桑丽清;倪斐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