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建辉;陈海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颅骨修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0例颅骨修补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工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护理工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颅骨修补术患者可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
作者:余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寻求快速、有效的污染器械清洗流程和方法,提高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的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污染器械清洗分成A组(多酶液预先浸泡+清洗机清洗)和B组(直接清洗机清洗),并将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A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r2=70.69,P<0.01.结论 污染器械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前,用1;200多酶液浸泡5 min,能明显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曹国芳;毛雅琴;邵小君;邵彩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分析了9例颈内静脉置管异位的原因和对策.颈内静脉置管异位与患者个体因素、操作者技能水平、操作者的个人习惯以及医院管理因素有关.操作者重视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操作中认真选择穿刺部位,穿刺成功后及时行X线检查确认,能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谢淑萍;余元明;杨方英;方伟红;陈建华;项冬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9例移位明显的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及神经损伤患者行骶管减压及髂腰联合固定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神经损伤情况,重视防压疮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注意患肢和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锻炼.1例足下垂、下肢感觉减退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8例恢复良好.
作者:李志英;王晓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视频脑电监护.实施视频脑电监护前要完善各项准备,取得患者配合,准确放置及固定电极,认真观察,及时去除伪差,确保脑电监护顺利进行.
作者:桑丽清;倪斐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13例压疮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认真做好入舱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卫生宣教,入舱后分别做好升压、稳压、减压各阶段的护理,出舱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书写护理记录,是确保高压氧治疗有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徐新南;赵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对18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异位部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异位部位易发生在颈内静脉、右心房、胸壁外侧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针对不同异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延长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
作者:朱慧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30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出现低氧血症,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证大脑供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随时急诊手术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重视营养支持,早期实施康复护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4例,中残9例,良好7例.
作者:徐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9例创伤性心脏压塞患者的急救护理.创伤性心脏压塞是胸部外伤中的急症,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快速做好伤情评估,早期正确判断心脏压塞,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及时协助医生心包穿刺减压,做好紧急开胸手术准备,是抢救心脏压塞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林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横纹肌损伤引起细胞溶解后,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
作者:郭丽芬;周红波;张惠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重症监护室患者易发生腹泻,腹泻原因与肠内营养、肠道感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相关.对发生腹泻的患者,区别发生的原因,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
作者:魏淑瑛;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内膜产生了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管腔狭小,病变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1],及时外科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脑梗死危险,改善脑血供,提高生命质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将颈内动脉内膜切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而使血管再通的手术[2].
作者:徐颖;钱维明;蒋丹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是血栓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的卒中危险[1].
作者:戴建平;江爱玉;徐建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9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母胎监护,重视营养支持,对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适时行剖宫产术,术后做好管道护理、保持有效引流.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胎死宫内,8例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
作者:王仙;徐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组织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科窜团队意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叶妙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1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患者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腹泻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使用,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护理重点是注意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合理的饮食指导、疗效的密切观察、加强肛周护理、预防水电解紊乱,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冯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动态体位管理.按患肢肌力摆放患者体位,实施动态监控,体位变换过程由护士协助指导,活动训练过程鼓励患者密切配合,循序渐进.52例中,12例能自行行走;19例能行走,步态基本正常;2例上肢不能活动;7例行走呈共济失调步态;8例需借助支具行走;2例下肢肌力达Ⅲ~Ⅳ级,但依从性差,不愿下床练习行走,下肢肌力未进一步改善;2例未恢复.
作者:程玉华;赵东丽;施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05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05名护士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护士工作压力源旱正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不足外)旱负相关(P<0.05).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三位是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不同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急诊室及ICU的护士倦怠程度较重,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轻.结论 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
作者:林淑俐;黄小斐;周仁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规范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查对工作,明确责任,减少医患纠纷,设计了手术患者术前准备项目表,明确术前准备交接内容和流程.项目表的实施使术前查对工作制度化,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了因术前准备不完善而致手术延缓或暂停而造成的医患纠纷;明确了责任,减少了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同时也减少了相互间的矛盾.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