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琴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05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05名护士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护士工作压力源旱正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不足外)旱负相关(P<0.05).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三位是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不同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急诊室及ICU的护士倦怠程度较重,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轻.结论 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
作者:林淑俐;黄小斐;周仁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7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协助早期诊断;加强意识障碍、头痛、血压改变、视觉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治疗与护理,6例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1例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作者:魏慧;徐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门急诊忙季实施院内护理志愿者支援活动的方法与体会.每年门急诊忙季在院内招护理志愿者,进行教育培训、统筹安排.志愿者服务不仅保证了门急诊护理质量,提高了社会满意度,而且护理志愿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安全管理、专科教育和压力调适是保证护理志愿者支援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作者:吴慧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腺性膀胱炎(glandularis cystitis,GC)是一种膀胱上皮腺性增生样病变[1],是由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膀胱尿路上皮发生变化的结果[2],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及会阴痛、排尿困难或伴有血尿,其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组织活检,常采取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术后辅以各种辅助治疗,预防复发[3].
作者:王印月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9例移位明显的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及神经损伤患者行骶管减压及髂腰联合固定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神经损伤情况,重视防压疮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注意患肢和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锻炼.1例足下垂、下肢感觉减退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8例恢复良好.
作者:李志英;王晓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组织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科窜团队意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叶妙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而社区卫生人才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持久、深入、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饶艳华;曹梅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横纹肌损伤引起细胞溶解后,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
作者:郭丽芬;周红波;张惠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内膜产生了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管腔狭小,病变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1],及时外科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脑梗死危险,改善脑血供,提高生命质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将颈内动脉内膜切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而使血管再通的手术[2].
作者:徐颖;钱维明;蒋丹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3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为观察组,2006年1月至11月3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对照组对治疗、护理、检查项目、住院天数等不作统一规定.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适用于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后患者.
作者:姜亚平;戴文英;严丽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23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详细的出院指导.胆道支架置人成功率100%,术后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4例.一次成功率95.7%,支架通畅平均121 d.
作者:林正燕;诸葛玮玮;陈晓宇;黄崇敏;王蓓;夏致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30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出现低氧血症,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证大脑供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随时急诊手术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重视营养支持,早期实施康复护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4例,中残9例,良好7例.
作者:徐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是血栓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的卒中危险[1].
作者:戴建平;江爱玉;徐建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重症监护室患者易发生腹泻,腹泻原因与肠内营养、肠道感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相关.对发生腹泻的患者,区别发生的原因,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
作者:魏淑瑛;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卫生宣教,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漏气以保证通气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30例经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后出院,平均住院18.1 d.
作者:孙燕燕;许骁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呼吸、循环功能状态紊乱导致的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在危重病、多器官受损患者较为常见,往往需要频繁地同时检测血气分析和血生化.
作者:叶虹;孙君芳;丁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9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母胎监护,重视营养支持,对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适时行剖宫产术,术后做好管道护理、保持有效引流.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胎死宫内,8例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
作者:王仙;徐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应用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检测肝衰竭患者肝储备功能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检测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检测准备工作,检测时合理安置鼻探头,准确推注药物.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检测顺利完成.
作者:王雪丽;陈红;徐敏芬;叶俊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降低护理风险,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采用了配药标识、摆药标识、特殊标识,使静脉用药环节程序化,有效地规范了护士的给药操作行为,防范了用药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王亦素;林海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护理干预对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A组和B组.A组82例在试验当天给予护理干预,B组80例在试验前1 d给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比较,U=5.67,P<0.0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适应能力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越早护理干预,越有利于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
作者:裘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