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月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是血栓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的卒中危险[1].
作者:戴建平;江爱玉;徐建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降低护理风险,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采用了配药标识、摆药标识、特殊标识,使静脉用药环节程序化,有效地规范了护士的给药操作行为,防范了用药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王亦素;林海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1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患者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腹泻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使用,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护理重点是注意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合理的饮食指导、疗效的密切观察、加强肛周护理、预防水电解紊乱,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冯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重症监护病房躁动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躁动不安,若肢体约束不当,可用自己活动的双手意外拔管或抓伤皮肤等.为控制患者手的活动,本院自制棉布手套,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俞莉;蔡小妮;陈晓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18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空肠造瘘营养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空肠造瘘前做好宣教指导,取得患者的配合,做好术后早期空肠造瘘营养护理,加强化疗期空肠造瘘营养护理,是成功实施肠内营养的保证.
作者:盛华英;周利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充气式保温毯用于预防老年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按床号单双号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卧于手术台后,身上盖薄被;观察组老年患者卧于手术台上后,身上盖压力充气式保温毯,设定充气温度36~40℃.术中持续监测两组患者食管温度的变化、麻醉后并发症、输液量、出血量及低体温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体温下降,手术开始10 min后体温下降趋缓,60 min后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体温出现下降,而观察组患者体温上升;手术结束时,对照组低体温60例,观察组7例;麻醉苏醒延迟和麻醉后寒颤人数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出血大于500 ml、补液量大于1 500ml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陈晓峰;陈美英;缪荣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5例经股动脉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护理.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准备,治疗后严密观察尿液颜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加强体位护理、穿刺侧下肢护理及对症护理,重视出院指导.5例患者栓塞治疗后血尿即刻好转,未发现护理并发症,治愈出院.
作者:董红华;陶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外科学、生物材料学的迅速发展,各类缝合器在手术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缝合器使用时将缝合器的夹头对准两层需切开缝合的片状组织,用力按下手柄,缝合与切开都一次完成[1].
作者:楼敏;汤红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深入了解年轻护士发生给药差错后的真实心理感受,为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的访谈法,对11位曾发生给药差错的年轻护士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年轻护士在发生给药差错后,会出现紧张、不安、自责、委屈等一系列心理反应.结论 年轻护士易发生给药差错,发生后存在较多心理反应,护理管理层应采取相应措施,重在预防差错的发生,发生差错后予无惩罚处理.
作者:季晓英;连淑玲;邱晓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护理干预对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A组和B组.A组82例在试验当天给予护理干预,B组80例在试验前1 d给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比较,U=5.67,P<0.0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适应能力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越早护理干预,越有利于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适应能力.
作者:裘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重症监护室患者易发生腹泻,腹泻原因与肠内营养、肠道感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相关.对发生腹泻的患者,区别发生的原因,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
作者:魏淑瑛;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颅骨修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0例颅骨修补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工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护理工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颅骨修补术患者可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
作者:余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05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05名护士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护士工作压力源旱正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不足外)旱负相关(P<0.05).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三位是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不同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急诊室及ICU的护士倦怠程度较重,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轻.结论 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
作者:林淑俐;黄小斐;周仁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视频脑电监护.实施视频脑电监护前要完善各项准备,取得患者配合,准确放置及固定电极,认真观察,及时去除伪差,确保脑电监护顺利进行.
作者:桑丽清;倪斐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门急诊忙季实施院内护理志愿者支援活动的方法与体会.每年门急诊忙季在院内招护理志愿者,进行教育培训、统筹安排.志愿者服务不仅保证了门急诊护理质量,提高了社会满意度,而且护理志愿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安全管理、专科教育和压力调适是保证护理志愿者支援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作者:吴慧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动态体位管理.按患肢肌力摆放患者体位,实施动态监控,体位变换过程由护士协助指导,活动训练过程鼓励患者密切配合,循序渐进.52例中,12例能自行行走;19例能行走,步态基本正常;2例上肢不能活动;7例行走呈共济失调步态;8例需借助支具行走;2例下肢肌力达Ⅲ~Ⅳ级,但依从性差,不愿下床练习行走,下肢肌力未进一步改善;2例未恢复.
作者:程玉华;赵东丽;施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产科病房的新生儿为了便于识别,出生后在手腕系上标识带.临床通常使用带有一次性安全扣的软塑料标识带,但固定后常常脱落,影响识别、查对工作,是产科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1,2].
作者:竺建辉;陈海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13例压疮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认真做好入舱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卫生宣教,入舱后分别做好升压、稳压、减压各阶段的护理,出舱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书写护理记录,是确保高压氧治疗有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徐新南;赵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9例移位明显的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及神经损伤患者行骶管减压及髂腰联合固定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神经损伤情况,重视防压疮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注意患肢和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锻炼.1例足下垂、下肢感觉减退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8例恢复良好.
作者:李志英;王晓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集体点评训练在新护士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毕业的21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2007年毕业的21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岗前培训,观察组采用常规岗前培训加集体点评训练,半月后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新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观察组对集体点评训练的满意度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体点评训练有利于提高新护士岗前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
作者:周悠燕;周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