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森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 将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作为一个研究队列进行证候学观察,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分析该病的核心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 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包括发作性嗜睡(88例)、肌无力(73例)、睡眠幻觉(29例)、睡瘫(27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证候类型包括脾虚湿困(53例)、湿热困脾(9例)、脾虚肝旺(8例)、脾肾阳虚(4例)、痰浊蒙窍(6例)、瘀阻脑窍(4例)、胆热痰扰(5例).结论 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以发作性嗜睡为主,包括肌无力、睡眠幻觉、睡瘫,可单独或联合出现,其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
作者:戴中;白文;柳洪胜;王春玲;董丛丛;杨嘉颐;王少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阐明.近年中医报道治疗此病多有从脾肾阳虚,痰滞胞宫辨证者.我们于近几年接诊的、经现代医学确认此病的患者,多为知识型的青年女性.她们或学业不顺,或工作紧张,渐致精神焦虑而引发月经不调继则月经稀发,终因不孕或闭经前来就诊.
作者:汪寅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生理性肾虚过程中尿液代谢物的特征性变化,以及补肾中药淫羊藿总黄酮(EF)的干预作用.方法 收集4、10、18、24月龄组和EF干预组SD大鼠的尿液进行1H核磁共振检测,分别采用T2检验和趋势过滤法筛选生理性肾虚证的特征性代谢物,同时观察EF对这些代谢物的影响.结果 筛选了34个与生理性肾虚证密切相关的谱峰,并鉴定了13个代谢物;发现生理性肾虚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代谢差异,EF能明显地改变生理性肾虚进程中的代谢物轨迹.结论 生理性肾虚证是和多个代谢途径相关,补肾可能改善了部分代谢途径,代谢组学技术为生理性肾虚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作者:吴斌;沈自尹;王丽丽;黄建华;张新民;刘小雨;夏世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们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止痛为治疗原则,制成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我院骨伤科就诊患者.采用查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9~62岁,平均46.1岁.
作者:师彬;孙国栋;王平;于岩瀑;吴清波;李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中药肾康灵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FRNS)血核因子-κB(NF-κB)、血和尿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阐明FRNS患儿的发病机理及肾康灵干预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FRNS患儿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FRNS患儿治疗前后血NF-κB、血和尿TXB2、6-keto-PGF1α、皮质醇、24h尿蛋白、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NF-κB、血和尿TXB2、血6-keto-PGF1α、血和尿TXB2/6-keto-PGF1α比值和提高血浆皮质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肾康灵治疗FRNS患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EI网络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作者:郑健;艾斯;林青;褚克丹;魏金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几年来,笔者临床重用生山药,随症加味治疗便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例1:杨某,女,31岁.2006年9月26日初诊.患便秘2年余,2年前分娩后渐感大便秘结,症状逐渐加重,大便2~3天1次,干结难解,如羊屎状,伴心烦不欲食,食后脘腹胀满,常自服果导片缓解症状.
作者:胡俊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观察表明,将扶正培本、调控免疫、辨证施治、病证同治以及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中医药思路和方法,适时恰当地应用于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过程中,既可以显著提高抗病毒的作用,又可减少或延缓核苷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发生,从而拓展了抗病毒治疗的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展现了良好前景.
作者:史文丽;赵艳玲;刘士敬;孙永强;宫嫚;张弿;吴欣;李忠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糖尿病肾病(DN)导致尿毒症死亡者约占年龄<30岁的DM患者的27%[1].国内统计,DN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第二位疾病,占全部透析患者的13.3%[2].虽然血液净化技术、肾移植是治疗本病后期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国内患者受肾源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还不能被绝大多数患者所选择.
作者:张志民;高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多药耐药(MDR)是指RA患者对某一种药物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是RA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如何逆转RA耐药,提高抗风湿药物的敏感性已成为国外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药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协同作用于多个部位和靶点,集中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华,是逆转多药耐药研究的方向.从中医药增加RFC活性、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MODR基因的表达,阻断NF-κB活性、提高靶向治疗效果等方面提出逆转RA耐药的新思路,有望克服RA患者的耐药.
作者:马武开;钟琴;刘正奇;姚血明;贾二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陈祖皋先生从医近50年,擅长中医内科、儿科疑难病证的辨证治疗,尤其对于小儿疳积颇有心得.先生认为胃滞、脾虚、肝旺为疳积的主要病机,消食、运脾、清肝为疳积的治疗大法,基于以上认识,自拟消疳化积汤、消疳健脾汤、消疳清火汤三方为主加减治疗,常收良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童舜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郁金性寒,味辛苦,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之功效.笔者临床治疗皮肤病时,在辨证基础上,每每加入郁金15~20g,可取得良好效果,举例如下.
作者:张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绪鳌教授长期从事肿瘤的中医诊疗和科研工作,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我们跟师学习,受益匪浅,介绍如下.1 祛邪以清解为先
作者:陶丽华;丛晶;王晨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复发性口疮,若拘泥于局部的口腔炎症而施苦寒泻火之品,虽取效于一时,但病情每多复发,或因苦寒日久化燥伤阴,耗伤正气,而使症情反复不得控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夏翔老师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生,以阴虚、气虚为本,并强调火与风的致病作用,以温中健脾、益气通阳、滋阴降火、祛风清热为治疗大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茵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研究发现,中医肝脏临床的症状、病变和治疗用药涉及到人体肝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植物神经与周围神经,说明中医肝脏临床以人体同名脏器为主体,包括相关的多脏器,主要是人体的重要腺体,是为中医肝脏学说的特色.明确中医肝脏临床的形体基础将有利于中医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实验诊断技术,发现与创建新的方药.
作者:胡剑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长森氏,女,日本籍,于2005年8月29日来我院寻求中医药治疗.主诉: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2年余.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自觉右手拇指关节僵硬,无肢体活动不利、关节肿痛及畸形等其它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扳机指,予拇指肌腱切除及牵引等治疗后,病情缓解不明显,且3个月后右手大鱼际肌开始出现萎缩,但右手活动可,无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当时查肌电图及颅脑MRI未发现异常,考虑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给予营养神经等治疗.
作者:吴广平;吴焕林;邓铁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刘纯,字宗厚,明代(约1358-1418年)吴陵(今江苏泰县、如皋一带)人.其父淑渊,为朱丹溪之高足.刘纯继承家学,受朱丹溪影响较大,著有<伤寒治例>1卷、<玉机微义>50卷,<医经小学>6卷,<杂病治例>1卷等.
作者:刘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学心悟>为清康熙雍正年间安徽名医程钟龄所著.本书在痰证治疗方面多有阐发.现就其主要治痰方药梳理如下.1 理脾化痰,善用二陈和六君脾主运化,为主痰之源.
作者:傅遂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脑卒中后抑郁(PSD)为脑血管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之一.临床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失眠健忘、食欲下降、悲观烦躁、周身疲乏、人格消极等症状,属于PSD的范畴.抑郁症的产生与发展,与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直接相关,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持续恢复,给患者的中后期康复带来明显的不利,而且是导致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症高发及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张良登;何庆勇;张月;张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伤寒论>药物剂量的考证,明确仲景经方的实际药量,为提高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疗效提供思路和借鉴,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剂量应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药物实测、炮制方法、方药配伍、煎服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用药特点等方面考证<伤寒论>药物剂量.结果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伤寒论>1两折合今秤15.625g;药物实测证实<伤寒论>药量远较现代教科书所标明的剂量为大.并通过中药炮制、配伍及特殊煎服等手段能确保用药安全.<伤寒论>方药少而精、药专力宏、中病即止,多为治疗急危重症而设,然慢性病的治疗、调理尤其是长期大剂量用药应谨慎.结论 <伤寒论>经方1两约合今称15.625g(简为15.6g).
作者:仝小林;穆兰澄;姬航宇;甄仲;常柏;董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