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化酶-2、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严春寅;丁翔;温端改;侯健全;浦金贤;黄玉华

关键词:环氧化酶, 凋亡, 抑制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 远处转移, 前列腺癌, 分级分期, 肿瘤, 检测
摘要: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探讨与肿瘤的分级分期、远处转移的关系.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结合RNA线性扩增技术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当对有间质细胞混杂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癌细胞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时,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是不可缺少的.LCM与RNA线性扩增结合,目的是确定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获取均质的、足量的RNA,以备进一步用于膀胱癌相关基因研究.方法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癌组织冰冻切片中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癌细胞,提取RNA,并对120 ng上皮细胞RNA进行线性扩增,获得aRNA 20μg.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扩增前、后RNA中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对照实验Ⅰ证实LCM后RNA完整性较好;产物RNA扩增后获得片段大小为0.5~2.5kb的aRNA,且β-actin表达完整.结论LCM结合RNA线性扩增技术获取均一的、足量的、完整性好的目的细胞RNA,能用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郝权;徐勇;李文录;赵小鸽;刘文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单节段腰椎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单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腰1-骶1(L1~S1),采用单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 N.m的载荷,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结果切除脊柱的后部结构后,在脊柱的三维稳定性中,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的稳定性易受到破坏,前屈平均运动范围增加5.1度,旋转增加3.4度.结论除小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外,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

    作者:唐运章;丁义良;刘梅;杨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性粒细胞凋亡在高容量血液滤过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变化及意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建立猪MODS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MODS,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在HVHF防治MODS中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HVHF防治MODS提供新的实验依据[1].

    作者:杜成辉;方国恩;赵为国;姚宁;申晓军;袁伟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与CDH1基因启动子C/A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160 C/A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和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STCCB)的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50例,无复发STCCB组33例,复发STCCB组28例,其中复发组按复发后有无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分为进展组(10例)和非进展组(18例);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样本CDH1基因启动子-160位点基因型.结果复发STCCB组该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0.66)高于无复发STCCB组(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A等位基因的STCCB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性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值3.54,95%CI为1.52~5.73.结论CDH1基因启动子-160 A等位基因与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

    作者:马鑫;张旭;郑涛;李宏召;张军;傅斌;郎斌;许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平滑肌层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n=5)为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n=5)为静态培养.3周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血管样组织直径5 mm,长10mm,厚1 mm.实验组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多,排列有层次.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少且排列紊乱.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血管平滑肌层组织.

    作者:许志成;李宏;刘阳;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新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的建立,特异性抗肿瘤药物的筛查提供试验理论基础.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的Sub-G1法和Annexin V法,检测10例Molt-4细胞、32例临床胃肠肿瘤细胞在抗肿瘤药物作用下,不同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并与噻唑蓝比色(MTT)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nnexin V法、Sub-G1法、MTT比色法均可检测到药物对Molt-4细胞、临床胃肠肿瘤细胞杀伤率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Annexin V法、Sub-G1法、MTT比色法检测药物致细胞大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法检测到药物大杀伤率的有效时间点明显早于Sub-G1法MTT比色法,Sub-G1法检测的有效时间点略早于MTT比色法.结论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 V法和Sub-G1法可作为肿瘤药物敏感性有效的检测方法.Annexin V法比经典MTT比色法具有更敏感、快速、简洁、可靠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静;李小兰;李伟华;吴剑宏;谢大兴;龚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杆状病毒介导的GFP基因转染兔髓核组织的离体研究

    杆状病毒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1-4].我们采用机械组织分离法进行髓核组织块的培养,以探讨Ac/CMV/GFP转染组织块中髓核细胞的效率及外源性基因的表达水平.

    作者:刘小云;李康华;宋建华;朱峥嵘;张勇;陈新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兔胸部撞击伤后呼吸功能的改变

    目的建立胸部撞击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模型.方法65只兔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LV组、MV组、HV组,n=20).对照组不致伤,实验组以不同速度撞击右侧胸壁.伤前、伤后4、12、24、48、72 h检测动脉血气、肺干湿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含量和胸部X线检查,观察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LV组死亡率10%,5%动物出现ARDS,肺病理变化较轻.MV组死亡率15%,25%动物出现ARDS,总蛋白含量和肺病理较LV组明显,但较HV组轻微.HV组死亡率40%,60%动物出现ARDS.伤后24 h氧合指数降到191.3mmHg(1mmHg=0.133 kPa),72 h为153.81mmHg.肺干湿重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泡结构严重破坏,大量红细胞、炎细胞渗出,肺间质肿胀增厚.左侧肺间质肿胀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胸部X线双肺透光度减低.各组伤后肺组织TNF-α均为阳性表达,HV组明显.结论速度(20.29±0.03)m/s,压缩幅度20%,撞击质量5.7kg撞击面积3.14 cm2致伤家免胸部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可作为创伤性ARDS动物模型.

    作者:张金洲;刘维永;易定华;徐长杰;马福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外源性B7-1基因诱导抗肺癌主动免疫的实验研究

    我们通过构建了携带肿瘤免疫相关基因B7-1的重组腺病毒,并将其感染肺癌细胞,观察了转染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了体外诱导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生成肿瘤杀伤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作者:张晓膺;郑世营;赵军;葛锦峰;李小兵;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人脑胶质瘤差异表达的基因的获得及一条全长新基因的克隆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一条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抽提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观察两者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对681F05克隆子进行了Northern blot,5/RAC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4次基因芯片筛选,获得15条与胶质瘤相关的新基因,经Northern blot证实681F05基因在人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而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BLASTn和BLASTx分析显示,它们编码蛋白与线虫Cyp-10蛋白同源性分别为52%和72%.cDNA序列分析发现这两上克隆是同一个基因[命名为cyclophilin-like gene(PPIL3)]的两个不同的剪切体(PPIL3a和PPIL3b).结论基因芯片筛选正常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差异表达的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高质量,高速度,高敏感等特性.681F05基因可能是与人脑胶质瘤形成有关的一条全长新基因.

    作者:祁震宇;惠国桢;李瑶;周宗祥;应康;谢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多种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气管上皮细胞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酶消化法在培养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异同,改进气管上皮细胞的培养技术,为组织工程气管提供理论种子细胞.方法Dispase冷消化法(使用0.1%Dispase 4℃消化18 h后使用0.25%的胰酶37℃消化10 min)、胰酶冷消化法(0.25%胰酶4℃消化18 h)、Dis-pase温消化法(0.25%Dispase 37℃消化10 min后使用0.25%胰酶37℃消化5 min)及胰酶温消化法(0.25%的胰酶37℃消化10min),用4种消化法分离、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测定分离细胞的数量、纯度及成活率.结果4种方法所得细胞数量分别为:(430 600.00±628.49、430 780.00±580.52、430 900.00±200.00、430 640.00±93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pase冷消化法较其他3种方法得到的气管上皮细胞纯度高,细胞状态好.结论Dispase冷消化法较其他3种方法所得细胞纯度高、细胞成活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气管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作者:李小飞;邓三明;汪健;连耀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髓内脂肪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骨髓腔中,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脂肪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以1×106个/ml浓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共分为5组,分别加入0、103、104、105、106/m1浓度的脂肪细胞悬液,建立脂肪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系.共培养12 d,每4 d取细胞样本,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3H-脯氨酸掺入实验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结果经过12 d培养,不同时段的共培养体系中,随着脂肪细胞浓度上升,骨髓基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下降,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弱,对照组染色深,实验组着色较淡;各实验组3H-脯氨酸掺入实验min-1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髓内脂肪细胞干扰了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能力,可能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

    作者:王华松;陈庄洪;罗永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类和鼠成骨细胞中的选择性剪接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各种转录本亚型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特殊设计的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在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SaOS-2和MG63和胎鼠颅盖骨细胞(FRC)在第0、5、9、14天不同分化阶段中的选择性剪接表达.结果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SaOS-2和MG63表达所有的VEGF mRNA亚型,其中以VEGF121和VEGF165表达强.鼠FRC细胞表达3种VEGF mRNA亚型(即VEGF120,VEGF144和VEGF164),其中以VEGF120和VEGF164表达强.伴随着FRC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这些亚型的表达逐渐增强,并且在结节矿化后达到高水平.结论小分子的VEGF121/120和VEGF165/164在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表达增强,可能起重要的血管源性调节作用.

    作者:李长有;宋今丹;原银栋;范广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应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临床上都采取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但因受到供体有限、引起副损伤、移植的神经与原有神经相在形态及功能上有所差别等因素的限制,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替代方法.近年来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周围神经修复方面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即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其重点问题包括:(1)导管材料选择和表面形态修饰;(2)导管与细胞外基质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联合应用;(3)种子细胞的引入.

    作者:张涵;袁芳;安沂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人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有规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性[1].而此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2)发挥作用的.COX-2为诱导型环氧化酶,在正常情况下多数组织细胞不表达,然而COX-2基因在消化道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组织中过表达.我们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探讨COX-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作者:陈德智;王永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X射线对细胞周期检测点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比较G1期检测点和G2期检测点两种检测点的放射敏感性及细胞凋亡发生规律.方法野生型p53功能正常的人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株在体外对数生长期给予不同剂量(2、5、10、20 GY)的X射线照射后,继续培养0、3、6、9 h,随后分成两组:一组细胞收获并固定,用Cyclins/DNA流式细胞术对Cyclin E,Cyclin A和Cyclin B1分别进行标记,Cellquest软件分析;另一组同步采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PI技术)和Annexin-V/PI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小剂量X射线(2、5 GY)照射后,MOLT-4细胞G2期检测点被激活,表现为:照射后3~9 h,G2期Cyclins(Cyclin A和Cyclin B1)迅速升高并累积于G2期,G1期Cyclins(Cyclin E)含量逐渐减少;9 h时G2期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为9.5%).大剂量X射线(10、20 GY)照射后,细胞G1期检测点被激活,表现为:照射后3~9 h,G1期Cyclins(Cyclin E)持续性升高并累积于G1期,G2期Cyclins(Cyclin A和Cyclin B1)含量下降;且3 h时G1期细胞便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为10.28%).结论不同剂量X射线可激活不同的细胞周期检测点,并诱导相应周期时相内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的高低及诱导速度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谢大兴;冯永东;张鹏;吴剑宏;陶德定;龚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肌细胞移植构建生物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移植到宿主心脏后能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稳定的缝隙连接并形成电活动的同步[1-3].因此,移植具有较快自身节律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到同种异体心脏将可能重建心脏优势起搏点从而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作者:蔡军;林国生;江洪;杨波;蒋学俊;王腾;余奇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CI后IL-1β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IL-1β mRNA为4.87±0.49,SCI后早期IL-1β mRNA明显升高,于伤后6 h达高峰为6.95±0.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显示伤后6 h IL-1β染色强度明显增加.TUNEL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TUNEL阳性细胞极少(1.82±0.64),伤后6 h有少许凋亡细胞出现,24 h TUNEL阳性细胞增多明显(32.38±4.75).IL-1β表达升高与TUNEL阳性细胞增多有明显的关系.结论SCI后IL-1β表达升高,它可能参与了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王新家;孔抗美;吴珊鹏;叶卫莲;齐伟力;蔡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一种经酶处理新型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的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利用手术吻合法将15只大白兔制成15个顶端动脉瘤模型.制作后当日及2周后行形态、病理和行为表现的观察.采用自行设计循环加压装置,显微镜下使用高速摄影机记录试件整体形态的变化.通过图形分析软件测量试件变化值.结果共制作顶端动脉瘤模型15个,1个术后24 h破裂,1个2周后破裂.动脉瘤模型建立后的平均直径为(2.10±0.24)mm(n=15),2周后动脉瘤平均直径为(3.25±0.54)mm(n=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病理检查可见瘤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或消失.得出试件的材料常数x1,x2均值分别为4.256 02、113.0667和655.131 6,0.256 629 2.构建出动脉瘤壁的本构方程σ=x1x2λ2Eexp[E2-E*2)].结论经酶处理的动脉瘤动物模型形态和病理上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

    作者:赵丛海;杨新健;张金男;张晓龙;丁光宏;吴中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及机制

    大黄素(Emodin)(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属蒽醌类衍生物,是大黄、虎杖、何首乌等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表明emodin对于人乳腺癌细胞、肺鳞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emodin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范仁根;田力平;钱海鑫;周晓俊;刘建夏;谭友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