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的比较

姚静;李小兰;李伟华;吴剑宏;谢大兴;龚建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药物, 肿瘤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新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的建立,特异性抗肿瘤药物的筛查提供试验理论基础.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的Sub-G1法和Annexin V法,检测10例Molt-4细胞、32例临床胃肠肿瘤细胞在抗肿瘤药物作用下,不同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并与噻唑蓝比色(MTT)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nnexin V法、Sub-G1法、MTT比色法均可检测到药物对Molt-4细胞、临床胃肠肿瘤细胞杀伤率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Annexin V法、Sub-G1法、MTT比色法检测药物致细胞大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法检测到药物大杀伤率的有效时间点明显早于Sub-G1法MTT比色法,Sub-G1法检测的有效时间点略早于MTT比色法.结论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 V法和Sub-G1法可作为肿瘤药物敏感性有效的检测方法.Annexin V法比经典MTT比色法具有更敏感、快速、简洁、可靠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结合RNA线性扩增技术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当对有间质细胞混杂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癌细胞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时,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是不可缺少的.LCM与RNA线性扩增结合,目的是确定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获取均质的、足量的RNA,以备进一步用于膀胱癌相关基因研究.方法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癌组织冰冻切片中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癌细胞,提取RNA,并对120 ng上皮细胞RNA进行线性扩增,获得aRNA 20μg.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扩增前、后RNA中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对照实验Ⅰ证实LCM后RNA完整性较好;产物RNA扩增后获得片段大小为0.5~2.5kb的aRNA,且β-actin表达完整.结论LCM结合RNA线性扩增技术获取均一的、足量的、完整性好的目的细胞RNA,能用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郝权;徐勇;李文录;赵小鸽;刘文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手术创伤后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的表达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计自身配对实验,采集12例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黏附洗脱法分离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TLR4和MD-2的表达;血浆脂多糖(LPS)、血浆TNF-α和IL-10,以及血浆TLR4和MD-2含量分别用鲎试剂法、放免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单核细胞TLR4和MD-2在术后第1~3天显著上调表达(P<0.01),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围手术期血浆LPS在正常范围波动(<50μg/L),血浆TNF-α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10于术后第3天显著升高(P<0.01);血浆MD-2在术后第3~5天显著升高(P<0.01),而TLR4仅在第3天轻度升高(P>0.05).结论手术创伤早期可导致TLR4/MD-2上调表达,致机体敏感性增强;此后血浆抑制性介质IL-10和MD-2升高并产生免疫抑制效应.这种双向性变化可能是大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徐发良;李磊;吕凤林;顾长国;徐祥;胡承香;尹华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应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临床上都采取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但因受到供体有限、引起副损伤、移植的神经与原有神经相在形态及功能上有所差别等因素的限制,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替代方法.近年来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周围神经修复方面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即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其重点问题包括:(1)导管材料选择和表面形态修饰;(2)导管与细胞外基质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联合应用;(3)种子细胞的引入.

    作者:张涵;袁芳;安沂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反义AKT2 RNA逆转C6胶质瘤的细胞恶性表型

    目的研究反义AKT2 RNA逆转C6鼠脑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方法将逆转录病毒LXSN为载体的反义AKT2构建体-脂质体复合物直接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J905和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LXSN载体转染组为空载对照.随机筛选阳性克隆并应用蛋白印记和原位杂交鉴定转染.MTT法和TUNEL法评价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Transwell法分析侵袭能力,划痕实验研究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法分析细胞周期,并进行GFAP的表达分析.结果转染AS-AKT2cDNA后C6细胞AKT2表达显著抑制.与C6对照组和LXSN空载组比较,转染反义AKT2后C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凋亡指数增加(0.33vs13.67,P<0.01),侵袭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抑制,诱导细胞出现G0/G1细胞周期阻滞,上调GFAP的表达.结论反义AKT2 RNA基因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迁移并使G0/G1细胞周期阻滞逆转其恶性表型,AKT2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重要优选靶的.

    作者:康春生;浦佩玉;王广秀;王虎;董伦;李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骨髓和静脉来源的间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研究

    目的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以大隐静脉来源的间质细胞为对照,优选出构建组织工程瓣膜间质的一种种子细胞.方法分离扩增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以静脉间质细胞为对照,比较两种细胞在形态学、增殖能力、合成胶原及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上的黏附生长能力,以及两种细胞冻存和复苏率.内皮细胞(IC)为对照,比较两者在形态学、增殖能力、合成胶原及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AVL)上的黏附能力,对种植后AVL作苏木素-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光镜观察,两种细胞均贴壁生长,形态梭形;第3代骨髓来源IC倍增时间为38 h、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为(1.518±0.206)mg/L,静脉源IC为36 h、(1.432±0.204)mg/L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源IC在AVL上的黏附测得A值为0.497±0.012而静脉源IC为0.348±0.0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电镜示两种细胞均能够种植在AVL,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VL上细胞表达Laminin.结论BMSCs可向瓣膜IC分化,与静脉源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黏附生长能力则优于静脉来源者可作为TEHV间质的种子细胞.

    作者:卫向阳;刘维永;欧阳辉;顾春虎;刘兴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肌细胞移植构建生物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移植到宿主心脏后能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稳定的缝隙连接并形成电活动的同步[1-3].因此,移植具有较快自身节律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到同种异体心脏将可能重建心脏优势起搏点从而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作者:蔡军;林国生;江洪;杨波;蒋学俊;王腾;余奇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定向诱导作用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定向诱导作用,探讨MSCs的成软骨能力.方法分离并培养兔MSCs,BMP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将诱导后的MSCs接种PGA无纺网体外培养2周,将MSCs-PGA无纺网复合体植入裸鼠背部皮下,2个月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经BMP诱导后,MSCs的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和三角形转化,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0 d.诱导5、10 d后,ALP活性为0.282±0.015,0.502±0.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265±0.010,0.315±0.021(P<0.01),ALP染色阳性.MSCs-PGA无纺网复合体植入裸鼠后,组织学可见软骨陷窝,陷窝内可见核蓝染的成软骨细胞,证实MSCs具有体内成软骨能力.结论经BMP诱导的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在裸鼠体内可形成软骨组织.

    作者:汪健;李小飞;田苗;邓三明;卢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性粒细胞凋亡在高容量血液滤过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变化及意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建立猪MODS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MODS,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在HVHF防治MODS中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HVHF防治MODS提供新的实验依据[1].

    作者:杜成辉;方国恩;赵为国;姚宁;申晓军;袁伟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外源性B7-1基因诱导抗肺癌主动免疫的实验研究

    我们通过构建了携带肿瘤免疫相关基因B7-1的重组腺病毒,并将其感染肺癌细胞,观察了转染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了体外诱导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生成肿瘤杀伤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作者:张晓膺;郑世营;赵军;葛锦峰;李小兵;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与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与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测定药物对LoVo细胞抑制作用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用荧光显微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台盼蓝实验表明,经40μg/L复方苦参注射液单独处理细胞,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4 h,12.8%;48 h,25.4%;72 h,42.2%.12.5 mg/L 5-Fu单独处理的LoVo细胞,其增殖抑制率24 h,16.3%;48 h,23.1%;72 h,29.3%;而当两者合用时,对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4 h,26.8%;48 h,72.3%;72 h,84.6%.复方苦参注射液和5-Fu对LoVo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发生凋亡.实验范围内其细胞凋亡成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复方苦参注射与低浓度的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复方苦参注射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且具有增强5-Fu化疗药物作用的功效.

    作者:冼沛中;康旭;李明意;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我国胸心外科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实验研究是整个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应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实验研究.近些年来,我国胸心外科在实验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很多成果已从实验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目前,实验研究的热点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高尚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15对放射线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5对放射线照射的T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从30例正常人的骨髓分离淋巴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加入100μg/L的IL-15,两组分别放射线照射,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核形态检测等方法观察照射前后T细胞亚群、bcl-XL、bax和bcl-2蛋白水平变化和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实验组的淋巴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细胞亚群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bax表达则较对照组下调(P<0.01).结论IL-15能抑制放射线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改善急性放射病引起的免疫损伤.

    作者:吴华;余忠华;张万清;庞伟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多种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气管上皮细胞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酶消化法在培养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异同,改进气管上皮细胞的培养技术,为组织工程气管提供理论种子细胞.方法Dispase冷消化法(使用0.1%Dispase 4℃消化18 h后使用0.25%的胰酶37℃消化10 min)、胰酶冷消化法(0.25%胰酶4℃消化18 h)、Dis-pase温消化法(0.25%Dispase 37℃消化10 min后使用0.25%胰酶37℃消化5 min)及胰酶温消化法(0.25%的胰酶37℃消化10min),用4种消化法分离、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测定分离细胞的数量、纯度及成活率.结果4种方法所得细胞数量分别为:(430 600.00±628.49、430 780.00±580.52、430 900.00±200.00、430 640.00±93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pase冷消化法较其他3种方法得到的气管上皮细胞纯度高,细胞状态好.结论Dispase冷消化法较其他3种方法所得细胞纯度高、细胞成活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气管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作者:李小飞;邓三明;汪健;连耀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CI后IL-1β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IL-1β mRNA为4.87±0.49,SCI后早期IL-1β mRNA明显升高,于伤后6 h达高峰为6.95±0.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显示伤后6 h IL-1β染色强度明显增加.TUNEL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TUNEL阳性细胞极少(1.82±0.64),伤后6 h有少许凋亡细胞出现,24 h TUNEL阳性细胞增多明显(32.38±4.75).IL-1β表达升高与TUNEL阳性细胞增多有明显的关系.结论SCI后IL-1β表达升高,它可能参与了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王新家;孔抗美;吴珊鹏;叶卫莲;齐伟力;蔡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型βmR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β(ER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例乳腺癌、12例癌旁乳腺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Rβ mRNA和VEGF mRNA表达,分析其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ERβ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0.274±0.124)明显低于癌旁乳腺组织(0.538±0.124)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0.459±0.13)(t=6.37、4.09,P均<0.01).VEGF121、165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0.530±0.142、0.336±0.114)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0.184±0.098、0.137±0.059)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0.280±0.078、0.187±0.090)的表达(t=6.87和4.69、5.73和3.89,P均<0.01).VEGF121、165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ERβ mRNA表达水平与VEGF121、165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5和0.641,P均<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β mRNA表达下调,而VEGFmRNA表达上调.VEGF mRNA的表达水平高者可能有利于淋巴结转移.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受ERβ的影响.

    作者:吴唯;唐中华;吕新生;张翼;李小荣;陈道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丹参和透明质酸钠局部给药对兔骨关节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和透明质酸钠局部给药对兔膝骨关节炎(OA)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Hulth兔膝OA动物模型.每周经膝关节穿刺给药1次,观察丹参和透明质酸钠单用或合用对兔膝关节组织形态学、滑膜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的影响.结果丹参或透明质酸钠单用和合用组均能显著降低兔膝关节大体软骨分级评分和镜下Mankin/s分级评分(P<0.01),尤以合用组作用佳;同时丹参单用或与透明质酸钠合用组还明显增加红细胞SOD比活性(103%,158%),减少滑膜MDA生成量(66%,77%).结论丹参和透明质酸钠局部注射对OA有治疗作用,尤以合用时显著.

    作者:金伟;陈廖斌;汪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鹿茸多肽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CD29、CD90表达;将MSCs分为对照组、PAP不同浓度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培养48 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增殖指数(PI)、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CD34、CD45、CD29、CD90分别为0.81%、0.09%、95.90%、67.00%;PAP不同浓度组与TGF-β1组吸光度值与PI较大,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棕褐色颗粒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P不同浓度组MSCs在体外连续培养中没有异倍体的产生.结论PAP对兔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能逆转MSCs体外连续培养中异行性的产生.

    作者:林建华;修忠标;吴朝阳;王日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单节段腰椎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单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腰1-骶1(L1~S1),采用单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 N.m的载荷,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结果切除脊柱的后部结构后,在脊柱的三维稳定性中,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的稳定性易受到破坏,前屈平均运动范围增加5.1度,旋转增加3.4度.结论除小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外,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

    作者:唐运章;丁义良;刘梅;杨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青年外科医生的成材之路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繁荣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各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不断扩建,医疗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对医生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合格医生的成长和数量的保证,远比建造一所大楼和购买先进仪器设备要艰巨得多.如何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医生,加速人才的造就,的确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青年医生应具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当前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医生队伍的建设,历史地落在青年医生肩上,应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还应感受到形势的严峻和时间的紧迫,争取尽快成材.成材的时间始于今日,成材之路就在你的脚下.今就青年外科医生的成长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青年同道参考.

    作者:黄莚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一种经酶处理新型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的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利用手术吻合法将15只大白兔制成15个顶端动脉瘤模型.制作后当日及2周后行形态、病理和行为表现的观察.采用自行设计循环加压装置,显微镜下使用高速摄影机记录试件整体形态的变化.通过图形分析软件测量试件变化值.结果共制作顶端动脉瘤模型15个,1个术后24 h破裂,1个2周后破裂.动脉瘤模型建立后的平均直径为(2.10±0.24)mm(n=15),2周后动脉瘤平均直径为(3.25±0.54)mm(n=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病理检查可见瘤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或消失.得出试件的材料常数x1,x2均值分别为4.256 02、113.0667和655.131 6,0.256 629 2.构建出动脉瘤壁的本构方程σ=x1x2λ2Eexp[E2-E*2)].结论经酶处理的动脉瘤动物模型形态和病理上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

    作者:赵丛海;杨新健;张金男;张晓龙;丁光宏;吴中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