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鸣君
总结13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测和创口护理,及时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做好上肢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13例均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李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高血压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检查前有针对性心理指导、做好应急抢救准备,检查中严密观察病情、密切配合医生,检查后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和做好健康指导,是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的保证.
作者:陈伯利;斯望春;张杏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使不少癌症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仍未让癌痛获得理想的缓解.国内许多学者对中药制剂治疗癌痛作了深入的研究,制剂类型多为注射、口服和贴敷制剂[1,2],故给药途径较多采用静脉注射、口服和局部贴敷,少数学者采用灌肠法.中药制剂无耐药性和成瘾性,配合西药止痛有解毒增效作用,特别适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使用.
作者:陆明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用利舒坦血糖仪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同步测定空腹及餐后2 h的手臂毛细血管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与同时抽取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血浆血糖值作比较.将患者对针刺手臂、指尖的痛觉评分作比较.结果 空腹及餐后2 h手臂毛细血管血糖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及静脉血浆血糖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及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手臂毛细血管血糖三组相关性良好,r值均在0.950以上,P<0.001;手臂、指尖的痛觉评分比较,P<0.001.结论 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能精确反应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且针刺手臂疼痛较轻,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杨少娜;高晓丽;龚丽新;陈林华;俞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盆底锻炼对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后排尿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09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术后进行盆底锻炼,10~12周为1疗程,坚持2~3疗程;对照组予传统常规护理.术后1周、3月、12~24月评价有无尿失禁.结果 对照组有6例出现尿失禁,观察组无1例出现尿失禁.结论 盆底锻炼能提高术后排尿控制功能,防止尿失禁的再次发生.
作者:谢菊仙;张缨;邢兰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机械通气的患者暂时丧失言语沟通能力,由于患者的表达往往不易被他人注意和理解,可导致焦虑、烦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产生[1],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李静;姚丽文;戴莉;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6例行指背神经血管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做好环境、体位、用药和疼痛护理;密切观察移植皮瓣,及早发现并发症;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16例随访6~12月,手指屈伸活动良好,指腹饱满,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达4~8 mm.
作者:徐双燕;余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0例亚急诊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的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及皮肤准备,评估供区、受区的皮肤情况,保护供区血管;术后及时缓解疼痛,防止血管痉挛,密切观察皮瓣血循环,及时发现处理动静脉血管危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月~1年,修复拇指外观逼真,功能良好,供足皮肤完好,行走无疼痛.
作者:蒋顺仙;王雪芳;骆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9例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受区腓骨瓣的护理,重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口腔护理、供区护理及出院指导,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梅彩霞;马斐;陈斯;陈林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分析23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年龄、应激反应、低氧血症、疼痛、药物因素有关.护理对策为提高机体对应激的耐受力,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低氧,加强疼痛的观察与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23例患者谵妄均消失.
作者:章华丽;朱翠萍;蒋玲芳;朱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颌下腺摘除术是慢性颌下腺炎、颌下腺混合瘤等颌下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传统切口为沿下颌骨下缘下1.5 cm处平行于颌骨下缘的横切口,长约5~7 cm,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颌下区还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瘢痕[1].
作者:邵亚娟;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制持续吸引管防止口腔分泌物外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自制持续吸引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颜面部皮肤破损及护理工作量.结果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颜面部皮肤破损和护理人员工作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自制持续吸引管可减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颜面部皮肤破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周海燕;徐彩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置患者于平卧位,穿刺处沙袋压迫6~8 h,同侧下肢制动24 h,做好疼痛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蔡惠飞;马应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方法 修改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评分标准,补充人文关怀的考核内容.对125名护理人员进行床边考核,比较人文关怀项目与常规考核项目合格率情况,比较不同职称组间与不同学历组间人文关怀实施情况.结果 人文关怀项目合格率均低于常规项目;操作前语言沟通、保暖措施两项目的 得分在不同职称间有显著性差异;操作过程中的非语言沟通、操作完毕后关心语言的应用总体合格率较低,且职称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学历间人文关怀各项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结论 输液中体现人文关怀不够理想,管理层对护理人员要加强人文教育,重视人文修养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完善考核环节,以促进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作者:张园芳;马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87例颅脑外伤后继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认为重点是观察低钠血症出现时的意识改变、胃肠道反应,监测血、尿电解质,记录24 h出入量,并且正确补充钠盐,减少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促进患者康复.85例低钠血症纠正,2例死亡.
作者:童卓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静脉化疗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使用时常可出现静脉炎,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据资料统计,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达20%~30%[1].
作者:林虹;肖兰香;孙文瑞;施美珍;项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已明显增高,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1].目前治疗乳腺癌有效方法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但手术导致乳房缺失,使患者心理产生负面的反应.
作者:袁爱琴;朱顺娟;杨斐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美罗华又称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与跨膜抗原CD20结合,启动介导B细胞的溶解反应,文献报道[1]美罗华对复发或难治的滤泡性淋巴瘤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月英;章金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抽签法将60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早期经液囊空肠导管予能全力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两组营养指标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
作者:张莉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准备及体位训练,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下肢功能及疼痛的观察、并发症观察及预防、生活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术后疗效评定优22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3.3%.
作者:陈利英;章月红;杨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