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开窍针刺法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40例

崔培秀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 长春西汀, 注射液, 治疗,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老年人, 颈性眩晕, 疗效满意, 静脉滴注, 反复发作, 椎动脉, 青年人, 症状, 运用, 压迫, 呕吐, 颈椎, 患者, 恶心, 病变
摘要: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恶心甚则呕吐等症状.该病以中老年人多发,亦可发生于青年人,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治疗该病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多种应激源制作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含量及神经元内Ca2+浓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较正常组增加,海马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内Ca2+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中药组可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BDNF与TrkB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内Ca2+浓度.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能通过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降低胞内Ca2+,实现抗抑郁的作用.

    作者:吴丽丽;王文竹;严灿;徐志伟;史亚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体会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主要肝外表现.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仅次于狼疮性肾炎的第二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任何年龄均可以罹患,尤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男性居多.

    作者:占永立;杨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推拿加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9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颈项痛为主,甚者猝然昏倒,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我们采用推拿加理疗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叶祖明;何新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刺足三里对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胃镜检查中副反应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预防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胃镜检查致消化道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87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在常规给予地卡因喷剂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穴;对照组44例,予地卡因喷剂,比较两组在预防胃镜检查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即刻疼痛情况、进镜反应、进球情况以及即刻反应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足三里对预防上消化道肿瘤病胃镜检查消化道副反应疗效显著.

    作者:辛献运;粘芙蓉;于金凤;侯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使用过本、专科以及中医、中药类各个层次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感觉到教材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关于教材建设的一些建议.

    作者:章增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崭新实践模式,只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完善,其本质仍然是实验生物医学.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差别很大,因而与循证医学也无本质的联系,但循证医学对中医药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王鹏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益气托毒汤治疗白塞病1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托毒汤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按标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托毒汤治疗,每次200ml,每日2次.均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0mg,每日2次.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总有效率、部分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减少复发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托毒汤对白塞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药对组合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40例

    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又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或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约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70%左右.这类患者虽无食管黏膜的破损,但具有烧心、反酸等典型的GERD症状及声嘶、咳嗽、胸痛、腹胀等不典型的GERD症状和食管外表现,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RE)相似,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同,而对强力抑酸剂PPI的治疗反应差,患者的反复就诊及重复检查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近年来该病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花海兵;夏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经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 近期临床治愈19例(38.0%),有效24例(48.0%),无效7例(14.0%).治疗后经血ET、TXB2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血NO、6-keto-PGF1α、E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 加减温经汤在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苏健;杜惠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40例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恶心甚则呕吐等症状.该病以中老年人多发,亦可发生于青年人,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治疗该病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培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将2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肠癖康;耳穴组耳穴贴压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药穴组口服肠癖康加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均治疗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药穴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4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Cu、Fe、Zn均显著升高(P<0.05),且药穴组治疗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穴结合可调节机体免疫,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肠道溃疡愈合.

    作者:杜艳茹;张艳霞;孙胜振;张纨;王志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清热降压颗粒治疗青壮年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6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清热降压颗粒治疗青壮年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青壮年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热降压颗粒,对照组给予牛黄降压丸,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症状、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改善症状,降低血脂、血糖和血液黏稠度,肝肾功能和血、尿、大便常规均无异常变化.结论 清热降压颗粒治疗青壮年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有较好的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运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痰瘀同治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凝血/纤溶活性平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0.02g/kg)、痰瘀同治方大、小剂量组(7.5g/kg,15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4周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血脂、t-PA与PAI、血小板黏附与聚集性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 痰瘀同治方大、小剂量组能显著改善AS家兔血脂变化,升高t-PA并降低PAI,抑制血小板第1分钟聚集率及大聚集率,降低全血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与血沉.结论 痰瘀同治法可通过改善血脂异常,提高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来防治AS.

    作者:张卫萍;任建勋;袁祖贻;刘建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论络病理论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当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研究表明,该理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后再狭窄、中风、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新生、冠心病危险因子的防治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昀;季蓓;王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范永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七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范师认为,SLE的发生主要是先天肾阴亏虚,以致五脏之精生化乏源,形成以阴虚内热为本的狼疮体质.复因外邪侵袭,与痰、瘀胶结,变为邪毒,随经脉气血散布全身,产生复杂多变的狼疮症候群.

    作者:黄继勇;范永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方治疗儿童心肌炎体悟

    心肌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病毒感染增多,儿童心肌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

    作者:崔文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EM)、睡眠障碍(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1].

    作者:王少杰;董丛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症状学的心理学特征分析

    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乃是准确辨证的过程.因此,症状搜集,是中医诊治疾病的起点.无论从文化背景、基础理论还是从临床实践来观察,中医症状学中都包含了比较典型的心理学特征.如果要从根本上对中医症状有一个比较透彻的认识,在中医症状学、证候学研究中引进现代人文科学知识、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观念与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汪卫东;张容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运用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指导消渴论治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早提出治疗方药.<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

    作者:刘望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电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荨麻疹29例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分急性和慢性,现一般认为病程超过8周即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较为复杂,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我科自2005年来采取电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琲珺;朱志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