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伟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EM)、睡眠障碍(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1].
作者:王少杰;董丛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解毒活血组方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组(治疗1组)、益气养阴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1组vWF、GMP-140、CRP、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治疗冠心病能起到改善其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抗动脉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
作者:张振贤;江艳芬;符德玉;吴丽丽;周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主要肝外表现.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仅次于狼疮性肾炎的第二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任何年龄均可以罹患,尤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男性居多.
作者:占永立;杨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第二位原因.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15%将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发展为尿毒症,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我们自2003年1月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病伴氮质血症2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斌;孔德坤;付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早提出治疗方药.<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
作者:刘望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了进一步研究治疗脑瘫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方法,我们对患儿分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均给予脑干诱发电位检查进行听力学的评估.治疗两个疗程之后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对比结果,发现穴位封闭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巍;王军;朱登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桂枝茯苓丸方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活血化瘀,消F8FE散结之功,是张仲景为妇人妊娠有瘀病而设的化瘀之剂.1999年以来,我们用此方加味治疗崩漏1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平;程红;王明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疆各地区不同民族居民阴阳虚证罹患情况及分布特点,为西北燥证病因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在新疆和田等5地和四川乐山、上海等地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实施抽样问卷调查,然后进行阴阳虚证计量辨证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完成5544例调查问卷,新疆5个地区除乌鲁木齐外阴阳虚证罹患率均高于上海和四川乐山(P<0.05),和田地区阴阳虚证罹患率高于其他地区(P<0.05),维吾尔族罹患率高于汉族,女性高于男性,中年高于青年,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5个地区除乌鲁木齐外,均以阴虚证罹患率高.结论 新疆阴阳虚证罹患率高于内地,尤以阴虚证为明显.
作者:王燕;姜德;周铭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经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 近期临床治愈19例(38.0%),有效24例(48.0%),无效7例(14.0%).治疗后经血ET、TXB2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血NO、6-keto-PGF1α、E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 加减温经汤在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苏健;杜惠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腰扭伤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包括肌肉、筋膜、棘间韧带的损伤,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等,多因在姿势不良的情况下,身体过度扭转或牵拉,造成脊柱的不协调运动及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本病常发生于腰肌、棘上、棘间韧带、髂骨缘后部及腰椎小关节.我们自2002年9月~2007年7月在门诊收治了12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辨证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伍;陈小针;黄伟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肠粘连系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西药和手术疗效均不理想.我们自2001年10月~2007年10月以来用自拟化瘀祛粘汤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11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灿勋;钱小平;孟国印;丁银姬;孔翠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肌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病毒感染增多,儿童心肌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
作者:崔文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将2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肠癖康;耳穴组耳穴贴压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药穴组口服肠癖康加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均治疗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药穴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4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Cu、Fe、Zn均显著升高(P<0.05),且药穴组治疗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穴结合可调节机体免疫,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肠道溃疡愈合.
作者:杜艳茹;张艳霞;孙胜振;张纨;王志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恶心甚则呕吐等症状.该病以中老年人多发,亦可发生于青年人,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治疗该病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培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当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研究表明,该理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后再狭窄、中风、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新生、冠心病危险因子的防治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昀;季蓓;王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胃镜检出率50%以上.本病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多未能得到组织学证实,故其名称很少使用.又按免疫状态,出现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PCA)与否,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笔者使用甘草芍药汤化裁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子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托毒汤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按标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托毒汤治疗,每次200ml,每日2次.均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0mg,每日2次.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总有效率、部分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减少复发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托毒汤对白塞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多种应激源制作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含量及神经元内Ca2+浓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较正常组增加,海马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内Ca2+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中药组可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BDNF与TrkB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内Ca2+浓度.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能通过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降低胞内Ca2+,实现抗抑郁的作用.
作者:吴丽丽;王文竹;严灿;徐志伟;史亚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因病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为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正虚多以脾肾两脏气阴亏虚为主,邪实为湿浊、湿热、瘀毒内留,虚实并存,互为因果.
作者:骆杰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范师认为,SLE的发生主要是先天肾阴亏虚,以致五脏之精生化乏源,形成以阴虚内热为本的狼疮体质.复因外邪侵袭,与痰、瘀胶结,变为邪毒,随经脉气血散布全身,产生复杂多变的狼疮症候群.
作者:黄继勇;范永升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