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常见镍钛弓丝断裂原因探讨

王延高;靳立江;陈原

关键词:临床, 镍钛丝, 断裂原因, 矫治效果, 固定矫治, 应用, 进程
摘要:镍钛弓丝在固定矫治中普遍应用.但矫治过程中镍钛丝断裂将直接影响到矫治效果和进程.本文对120例次镍钛弓丝断裂原因进行了探讨.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血尿、少尿、浮肿、肾功异常1周入院.同时伴有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咯血、气短.查体:T 36.8℃,BP20/13 kPa,皮肤黏膜苍白,面部及眼睑水肿,双肺下野闻及湿罗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满视野,血常规:WBC 7.8×109/L,HGB 64 g/L,肾功:BUN22.4 mmol/L,Cr 876 μmmol/L,CO2CP 21 mmol/L.抗基底膜抗体(+).胸片:双肺门阴影增浓,双肺可见斑点状及索条状阴影.双肾B超:双肾增大.肾活检:光镜下肾小球纤维素样坏死,多数肾小球可见纤维素样新月体形成.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IgG沿毛细血管壁呈线型沉积.病理诊断:新月体性肾炎.诊断明确后立即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天并血浆置换一次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肾功能继续恶化并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入院1周后死亡.

    作者:吕桂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选择及疗效评价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多发生于高龄患者,虽然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均各有优势和不足,为减少死亡率和残废率,近年来,多数学者提倡内固定和早期活动,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及全身状态,分别采用六种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0例,其中46例经过1~2年的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们对不同内置物选择的体会及疗效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刚;张克祥;韩庆余;李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美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退热效果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热、咽痛和头痛是其主要症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热一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我科于2002年10月2003年6月将美林口服液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解热、镇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月秋;孙迎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畸形子宫妊娠82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是生殖器官畸形常见的一种.妊娠后并发症明显增高,从而增加孕妇临床高危因素.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对畸形子宫妊娠可做到早期诊断及处理,减少了孕产期并发症及围产期母子高危因素.现将我院2001~2003年间畸形子宫妊娠82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王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骨科医生们都在寻求各种好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2年12月,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6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一明;范春明;吴兆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鞍山市学前儿童血铅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

    儿童铅中毒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为了解鞍山市学前儿童血铅水平,制定有效的儿童铅中毒防治措施,我们于2002年3~6月份对辖区内幼儿园913名学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剑虹;曲桂珍;李北利;包慧;王艳丽;黄美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100例临床分析

    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具有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本文作者将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所做的腹膜外剖宫产100例加以总结.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明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退变突出颈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颈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2002年6~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并手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为患病组,共取颈间盘标本20个;对照组为同期我院骨科住院并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或脱位患者6例,共取颈间盘标本10个.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内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法直接测定国人颈间盘组织中的MMP-2的含量,并用LUZEX-F图象分析仪将电泳条带的深浅转化为灰度值来表示MMP-2含量的多少.结果:颈椎患病组与对照组间盘中MMP-2的含量比较,患病组间盘中MMP-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类退变的颈间盘中MMP-2含量较未退变的颈间盘明显增高;MMP-2在椎间盘退行性变化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达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要求较高,手法复位后维持固定较困难,切开复位虽然可以得到解剖复位、可靠固定,但可损伤或干扰髁骨折块的血运,可导致肘关节远端骨性膨大,或肱骨外髁发育不良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在C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手法整复,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刚;张克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治疗手部骨折的几种方法临床比较研究

    外固定器在四肢骨折中应用比较广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来,人们将外固定器也应用在手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3年,在手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外固定器者18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同时以应用石膏、克氏针固定者20例做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琳;刘胜红;隋永强;孙世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排石通淋汤治疗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砂淋范畴.凡腰痛,小便涩通,尿血,尿中见砂石而作石淋,砂淋诊断者,即指泌尿结石.笔者多年临床运用自拟排石通淋汤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建国;王淑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5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急腹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极高,过去认为应早期手术清除坏死组织,但由于手术治疗也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近来外科趋向于保守治疗.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5月为5例患者行腹腔动脉插管持续局部药物灌注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孙志强;刘正丽;赵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凯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凯时(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联合还原形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2例以评价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15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73例为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8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SH1.2 g溶于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凯时10μg加入10%葡萄糖100 ml中静滴,或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静注,每日1~2次持续1个月.结果:Lipo PGE1联合GSH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率高(P<0.05),肝功能显著改善(P<0.01).结论:早期足量联合应用Lipo PGE1联合GSH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德昌;谢鸿恩;范红顺;沈莉华;周杰;俞洪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精神病患者30例用药护理体会

    在精神疾病中,药物治疗占很大比重,它贯穿治疗的全过程,能够及时准确地坚持服药,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针对30例精神病人有吐药、藏药和丢药行为的病人进行分析和观察后,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确实可靠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玲玲;赵玉霞;刘春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我院1997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12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金辉;高禄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益气健脾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主要由各种慢性肝病迁延而致,是肝硬化发展到晚期,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而形成,属中医学臌胀病范畴.

    作者:付丽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跟踪DSA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跟踪DSA技术是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通过控制导管床的移动速度,使其与被检部位血流速度同步,来获得连续动态动脉造影减影图像的一个检查方法.我室对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12例患者进行了跟踪DSA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顾定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胆道术后慢性胃扭转5例诊治分析

    慢性胃扭转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不易被及时发现,若曾有上腹慢性病变或手术史,特别是有过胆道手术史,诊断时由于容易被原发症状所掩盖而被忽视.本文就我院近12年内收治的5例胆道术后慢性胃扭转病人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于杰;王杰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9岁.因腹痛1例,肛门停止排气半天,以不全性肠梗阻收我院外一科住院治疗.平素健康,既往无心脏病史.体检:T 36.4℃,P 72次/份,R 20次/分,BP 115/75 mmHg,神志清,口唇无发绀,急性病容,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齐,无杂音,双肺无特殊,肝脾未触及,腹平,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清心肌酶谱、血清电解质检查均正常,X线胸片、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结果均正常.入院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V1-V3导联ST段抬高,V1-V2导联呈尖峰抬高,V3导联呈马鞍型抬高,抬高幅度为0.20~0.45 mV,V1-V3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Brugada综合征.

    作者:刘斯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超早期缺血性中风16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缺血性中风发病3小时内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两组病人给予相同的针刺治疗,治疗组(n=16)选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n=16)选在发病24小时之后.结果: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发病3小时内也是针灸的佳治疗时间窗.

    作者:齐宇;何春慧;周丹;张福鼎;张彩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