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震宇;王旭
目的 观察痛阈改变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探索将痛阈值作为判断坐骨神经痛疗效的量化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施以温针灸,西药组口服尼美舒利片,穴位注射组用654-2行穴位注射,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第1、2、3疗程后的痛阈值.结果 根据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痛阈值和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进行综合评定,除喷嚏时疼痛加剧、排便时疼痛加剧及西药组咳嗽时疼痛加剧外,温针灸组与西药组、穴位注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能使痛阈值升高,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陈美仁;王萍;成钢;郭翔;魏高文;成旭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导致输卵管阻塞是造成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各有千秋.2001年3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行输卵管通水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建新;鲍海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骨髓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α)、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并观察凉血解毒汤在体外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植物血球凝集素诱生的造血负调控因子的调变作用.结果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液中TNF-α、IFN-γ、sIL-2R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试验显示,在多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凉血解毒汤可明显抑制IFN-γ、sIL-2R的分泌(P<0.05或P<0.01),而对TNF-α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与造血负调控因子(TNF-α、IFN-γ、sIL-2R)的异常增多有关;凉血解毒汤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同时,也可能通过下调IFN-γ、sIL-2R的含量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起到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杨淑莲;张文艺;王东侠;侯伟;乔子剑;张广舫;李松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花蛇舌草性寒,味微苦,甘.取其清热解毒的功效,海南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笔者在临床中,以白花蛇舌草为主组方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反治合法即相反治法的合用,是将两种相互对立、作用相反的治法联合应用.周仲瑛老师从医近60年,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其中对一些疑难杂病的治疗擅长相反治法的合用,疗效良好.兹不揣浅陋,将老师合用相反治法的经验整理于下.
作者:李培旭;郭立中;刘玉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性甘寒,入胃、大小肠经.功效清热,利湿毒、消痈.临床用治痈肿疮毒、蛇毒咬伤,热淋等.现代多试用癌症治疗,笔者取白花蛇舌草煎液含漱,治疗口腔溃疡效果较佳.举例如下.
作者:杨竹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长期以来,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表现,教学上普遍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BA训练法)和引导式教育为主进行矫治,近年来,我们采用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主要为ABA训练法和引导式教育)矫治孤独儿童异常行为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愉芬;雷法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人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加用白花蛇舌草治疗胆囊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昶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为47%~9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中有12.4%~30%的发病率,并可导致其它慢性并发症,目前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我们应用自拟通络荣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高宪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5月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湿疹120例,并以内服外涂西药进行平行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华;康静;刘光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于2000年笔者曾重用白花蛇舌草治愈心包积液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李某某,女,68岁.2000年1月17日因胸闷、气喘、浮肿月余收住于寿阳县某医院内科.
作者:郭培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答: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慢性肾炎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大量蛋白尿伴随的结果是肾功能降低或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代谢综合征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随着发病率的上升,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顾震宇;王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答:临床有时遇到糖尿病晚期(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均较重)患者反复发作上吐下泻,呕吐物为棕色液体,一日腹泻10余次水样便,患者极度虚弱.治疗颇为棘手:
作者:华传金;张志远;徐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问题,古今医家争议很大,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多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
作者:赵进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传统中医经典著作是现代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性文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经典著作被译成英文,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逐步得到国外人士的了解和认同,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翻译上的诸多问题,如误解误译、译名多样、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制约了中医国际化的发展.
作者:丁雪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夏少农(1918~1998),浙江德清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科研、临床教学50余年,1980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从师10余年,体会到先生不仅辨证论治的理论及经验丰富,而且用药自成风格.现将先生多年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辨证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宗长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面肌痉挛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而加重,睡眠后停止.笔者以长吊针为主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运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五脏阴阳辨证理论的核心在于,五脏六腑是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健康与否取决于五脏功能活动的是否正常,而五脏功能活动的是否正常取决于五脏阴阳的是否平衡.自《内经》以后,五脏阴阳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辨证思维模式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迄今为止,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作者:张家玮;王峰;王岭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