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洪敏;陆佳红;万齐鸿;顾美玲;张薏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重建, 凯格尔运动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产后42d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50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盆底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对照组仅予凯格尔运动治疗,3个月疗程后观察两组盆底肌肉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1个月、3个月疗程后,观察组盆底肌力重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腹不适、尿失禁、排尿异常、排便异常、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以及凯格尔运动均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将其联合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新剂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培养HUVEC细胞,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脂质纳米粒空载药组,三组剂量呈梯度的姜黄素脂质纳米粒药物组.10μg/LTNF-α刺激后,加入5~60mg/L姜黄素纳米制剂,用MTT增殖实验检测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HUVEC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观察ICAM-1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表达量.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5~30mg/L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当药物浓度为60mg/L时,活细胞数量有所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N0S表达量降低(P<0.01),姜黄素脂质纳米粒预处理的HUVEC细胞可显著上调eNOS基因表达(P<0.01),促进NO分泌量增多(P<0.01);TNF-α引起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ICAM-1中mRNA的表达上升(P<0.01);姜黄素脂质纳米粒预处理的HUVEC细胞ICAM-1 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的ICAM-1蛋白含量比较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剂型制备成功,结果显示该剂型可以上调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促进NO的分泌、抑制TNF-α引起的子ICAM-1表达上升,从而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刘佳;闫昭芫;郑思彤;甘力;柴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其它方面的影响,为今后手术方式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60例行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开放式腹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腹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首次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两组患者IL-6、CRP水平;使用SF-36量表评估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93.33%)无显著差异,P=0.195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首次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均=0.00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26.670%)低,P=0.0136;术后24h、48h观察组IL-6、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均=0.0000;术后1个月观察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较对照组高,P=0.0225、0.0000、0.0000、00016、0.0000;术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较对照组分值高,P=0.0005、0.0421.结论 两种术式疗效相当,使用腹腔镜能减少创伤和出血量,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炎症因子水平更低,更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选择术式时建议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机能状态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曹景恺;任重;王晓辉;栾东良;葛步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35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虽经成功手术、顺利恢复、术后视力明显改善,但术后3个月患者对手术效果仍不满意,将其设为不满意组(n=35).随机选择该时间段内年龄、性别、术前病情、术后视力改善程度相匹配,成功手术、顺利恢复且对手术效果满意的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35例作为对照,设为满意组(n=35).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术后视功能[视功能指数-14(VF-14)]、干眼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干眼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Ⅰ)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I)]、焦虑水平[简式健康焦虑量表(SHAI)].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预测因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VF-14(t=5.456,P<0.001)、OSDI(t=8.671,P<0.001)、BUT(t=2.187,P=0.032)和SHAI(t=3.611,P=0.001)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而FI、SehirmerⅠ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VF-14、OSDI和SHAI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除了关注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外,更应加强对患者视功能、干眼症状和心理状况等相关主观症状的评估.

    作者:边建军;陈勇;边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下肢被动运动联合医用弹力绷带在老年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下肢被动运动+医用弹力绷带在老年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于麻醉后加用弹力绷带,并在术后进行下肢被动训练,比较两组术后放平下肢前(T1)、放平下肢时(T2)、放平下肢1min(T3)、放平下肢5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3、T4时段的DBP、SBP、MAP均高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被动运动联合医用弹力绷带能纠正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术后预后随访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后预后特点.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CAD)患者共670例,根据年龄分为PCAD组319例和老年CAD组351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P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对其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CAD家族史、吸烟史等作相关分析,随访观察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特点.结果 PCAD组中吸烟史、CAD家族史病例数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老年CAD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发病率低于老年CAD组.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Gensini冠脉积分老年组明显高于PCAD组.术后随访情况,PCAD组行PCI术228例(71.5%),老年CAD对照组209例(59.5%),两组间PCI术后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预后情况有明显差异.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是PCAD组低于老年CAD组.结论 吸烟、CAD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PC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相对优于老年CAD患者.

    作者:周亮;叶显华;鲁明;王宁夫;黄进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隐性失血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组(n=42)患者在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注入氨甲环酸(2g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应用组(n=40)患者在术前30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mg/kg,大剂量1.2g).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次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变化、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术前平均HB,平均HCT,术后次日平均HB,平均HCT,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并发症.结论 与静脉应用相比,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隐性失血和输血,理论上避免了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全身并发症.

    作者:陶铁瑛;沈钦荣;林武;许杨;王敏龙;黄月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肥胖表型角度评价《黄帝内经》肥胖分型的临床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由于脂肪组织的脂质异常或过度积累而损害健康的病理状态[1],并将身体质量指数(BMI)定为肥胖的诊断标准(欧美人 BMI ≥ 30kg/ ㎡,中国人 BMI ≥ 28kg/ ㎡).大样本人群调查显示 BMI 与身体脂肪含量、病死率(全因或心血管)显著相关[2].但仅选取BMI 评价肥胖病存在诸多不足,譬如不同种族在稍高 BMI 水平(25 ≤ BMI ≤ 28kg/m2)的糖尿病、心血管风险存在较大差异[3].为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肥胖病,西方医学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肥胖表型的概念(见表 1).这一体系范围广泛,涵盖了肥胖不同阶段的各种表现,利于我们探索肥胖发病机制,适用于评价疾病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及肥胖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在国外研究中广泛应用[4].

    作者:葛林璞;刘晓倩;姚新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CRP水平观察

    目的 观察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以及患者术后血清CRP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采取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患者,观察组为采取经皮撬拨复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患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即刻的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以及跟骨中部的宽度三项生理解剖指标;随访12个月以Maryland评分及AOFAS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监测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RP表达水平以评估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改善,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CRP表达水平整体水平与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疗效可达到与切开复位相同的疗效,并且手术创口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后CRP上升不显著,恢复快,因此可于闭合性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中推广应用,以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沈华军;王琳;周佳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GF复合自体颗粒脂肪行面部轮廓年轻化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 将浓缩细胞生长因子(CGF)与颗粒脂肪复合行老化的面部充填移植,观察该治疗方法对面部轮廓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CGF复合自体颗粒脂肪行面部增容移植,观察和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要求行面部轮廓年轻化治疗的33例女性求术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评判法对皱纹变化、面部轮廓丰满度和并发症等数据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治疗后除3例有受区轻微瘀血和1例明显肿胀外,所有求术者只有轻微肿胀和一过性轻微疼痛.面部皱纹和面部轮廓明显改善,获得了一个相对年轻的外观,随访3~6个月,有2例出现治疗区细小皱纹复发,3例鼻唇沟改善不明显.5例双侧面部凹陷者脂肪充填部位丰满度已达患者要求,但有轻微不对称需再次充填以调整面部对称性.2例充填部脂肪吸收明显需要二次抽脂注射.3例局部摸着有不平感外,其余充填区移植脂肪稳定,面部未见明显脂肪吸收,年轻化效果理想.综合评判法(Fuzzy评判法)显示该治疗方法有效.结论 CGF有助于脂肪存活和减少脂肪吸收.CGF复合自体颗粒脂肪行面部增容移植可获得更明显的面部轮廓年轻化效果.

    作者:赵启明;王昕;陈小平;张伟强;林金德;汪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在产后出血救治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患者无创血红蛋白(SPHb)、快速血红蛋白(Hb201)与静脉血血红蛋白(VHb)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产后出血救治中意义,为产后出血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Masimo Radical 7 Pulse Co-Oximeter、HEMOCUE Hb201+及Syemex XS-500i同时检测37例产后出血患者入科时、输血结束时、产后24h的血红蛋白值,将获得的113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准确性、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37例产后出血患者SPHb与VH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Hb201与VH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1).Peason相关分析显示:SPHb与VHb相关系数为0.909(P<0.001);Hb201与VHb相关系数为0.963(P<0.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SPHb和VHb的直线回归拟合公式为y=0.9412x+3.2074,R2=0.8261;Hb201和VHb的直线回归拟合公式为y=0.9710x+1.5368,R2=0.927.用Bland-Altman分析显示:SPHb与VHb的差值,平均偏倚为5.95g/L,95%的一致性界限中的大差值15.3g/L为该两方式测定结果均值83.00g/L的18.43%;Hb201与VHb的差值,平均偏倚为3.88g/L,95%的一致性界限中的大差值9.4g/L为该两方式测定结果均值82.56g/L的11.39%.结论 在产后出血患者中SPHb与VHb一致性存在差异,但相关性较好,以VHb为参照标准,通过设备自带的系统较准功能,减少误差;Hb201与VHb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临床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准确选择三种检测方法,通过优势互补,更好地为产后出血救治提供及时、可靠的血红蛋白测定值.

    作者:过勇杰;朱康元;张青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对照组93例患者术前行单纯分段诊刮术,观察组101例患者术前行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95%,对照组宫颈受累的诊断准确性为88.2%;观察组分别为98.02%和96.0%.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以及分段诊刮术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晶;朱淼华;周晓明;王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与血液脑脊液EV71-IgM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血、脑脊液EV71-IgM抗体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日至7月31日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收治的31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脑脊液EV71-IgM抗体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1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重型264例(83.3%),危重型53例(16.7%).危重型组与重型组在年龄、体重、脑脊液氯含量及肢体抖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儿的血清EV71阳性率(84.9%)高于重型组患儿(7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儿的脑脊液EV71阳性率(50.9%)略低于重型组(53.8%),差异亦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部分重症病例由EV71感染引起,与血清及脑脊液EV71-IgM抗体阳性率无相关性,但年龄越小、体重越轻、脑脊液氯含量减少及肢体抖动明显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越容易向危重型发展.

    作者:林晓燕;陈雪夏;林先耀;宋闻;李云芳;赵仕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眼内压及眼灌注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眼内部压力(IOP)及眼灌注压力(OPP)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测量麻醉前(T0)、麻醉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合并头低位60min(T2)和恢复平卧后(T3)的IOP和MAP,并计算出相应时间点的OPP.结果 T2、T3的IOP显著高于T0的IOP(P<0.05),T1的IOP显著低于T0的IOP(P<0.05);T1、T2、T3的OPP显著低于T0的OPP.结论 腹腔镜联合头低位行全子宫切除术时,术中IOP较术前显著增高,同时OPP较术前显著降低.当患者合并眼内压增高疾病,接受该类手术时患青光眼的风险增大.

    作者:李振平;袁孝忠;孔敏;周煦燕;陆松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的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 31例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在手术护理密切配合下均顺利完成,包膜前列腺穿孔及电切综合等并发症,术后排尿通畅.结论 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PH的方法,熟练的手术配合,完善的物品准备,PVP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加快了手术的进程,保障了手术安全,为顺利完成PVP手术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作者:谢珠红;金燕;吴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生物聚合物纳米微粒对人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 制备包覆双氰青蒿素(DHA)的纳米微粒,探讨DHA的生物聚合物纳米微粒的理化性质以及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制备四种纳米微粒:几丁聚糖-海藻酸钠-双氰青蒿素(Chitosan-alginate-DHA)、几丁聚糖-氢氧化钠-双氰青蒿素(Chitosan-NaOH-DHA)、明胶-双氰青蒿素(Gelatin-DHA)和透明质酸-双氰青蒿素(HA-DHA)纳米微粒.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微粒的形貌并测量粒径大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纳米微粒包覆DHA的包覆率.MTT细胞活性检测:未包覆DHA的纳米微粒放置浓度及种类的筛选;包覆DHA纳米微粒的细胞活性测试.进行Annexin V-FITC染色以及PI染色,使用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HA-DHA纳米微粒对A549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TEM结果显示,Chitosan-alginate-DHA、Chitosan-NaOH-DH、Gelatin-DHA和HA-DHA粒径大小为5~40 nm.由高效液相色谱测得四种纳米微粒包覆DHA的包覆率分别为18%、21%、13%和35%.根据MTT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筛选放置10μl HA纳米微粒,HA-DHA纳米微粒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P<0.01).由荧光染色观察到,相比直接加入DHA,HA-DHA纳米微粒能够增强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HA-DHA纳米微粒对A549细胞凋亡有增强作用.

    作者:孙倩;杨丽君;周欢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聚维酮碘局部涂刮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聚维酮碘局部涂刮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住院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对照组予以餐前漱口和棉签擦拭法口腔护理,观察组予以聚维酮碘局部涂刮.对比在治疗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40例)中扁桃体脓点消除时间、扁桃体红肿消退时间、咽部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38例,脱失2例)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局部涂刮能够刮除脓点内的脓液及周围粘性分泌物,消除炎性反应,明显缩短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退时间,缩短了病程时间.

    作者:陆露梦;伍慧丽;俞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优劣性.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320例,分别计算CHADS2评分(总分0~6分)和CHA2DS2VASc评分(总分0~9分),并根据评分分为低(0分)、中(1分)、高危(≥2分)三组,比较两种评分在相同危险组间的差异.结果 320例入选患者中260例(81.30%)未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凝措施,45例(14.10%)平素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卒中,15例(4.70%)平素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CHADS2评分组低危患者28例(8.80%),中危患者95例(29.71%),高危患者197例(61.60%);CHA2DS2VASc评分组低危患者6例(1.90%),中危患者24例(7.50%),高危患者290例(90.60%),χ2检验提示两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一致性检验示两种方法一致性差(Kappa=0.208).结论 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优于CHADS2评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案的实施.

    作者:金星星;林海燕;高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普通病房非计划转入ICU患者136例临床分析

    普通病房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而转入 ICU,将显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1-2].从普通病房非计划转入ICU 的患者比从急诊科、手术室转来的患者病死率高[3],已被定义为医疗预警事件或医疗不良事件.因此,调查其转入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临床具有现实意义[4-5].

    作者:朱宇;徐少毅;翟丽萍;蔡继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中多点活检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率

    目的 探讨囊性肾病患者采用术中多点活检的方法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行手术治疗的113例囊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评分在0~3分,A组与B组病理结果发现囊性肾癌的诊断率分别为5.7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分,A组与B组病理结果发现囊性肾癌的诊断率分别为18.52%、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分,A组与B组病理结果发现囊性肾癌的诊断率分别为62.50%、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囊性肾病患者评分>4分建议行手术治疗,采用术中多点取材活检可以有效地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率.

    作者:朱德胜;吴海啸;吴汉;徐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异常糖基化IgA1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异常糖基化IgA1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临床各组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初发HSP患儿72例,分为单纯紫癜组、消化道受累组、关节受累组、紫癜性肾炎组,同期儿保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型血清IgA、IgA1及Gd-Ig A1水平.结果 在HSP各临床组型及对照组间血清Gd-Ig A1、IgA、IgA1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紫癜性肾炎组的血清Gd-Ig A1水平高.结论 HSP患儿血清存在异常糖基化IgA1,且异常糖基化IgA1水平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存在相关性.

    作者:朱美君;宋磊;赵金华;邹蓉;陈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