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边建军;陈勇;边玲

关键词: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满意度, 视功能, 主观症状, 干眼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35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虽经成功手术、顺利恢复、术后视力明显改善,但术后3个月患者对手术效果仍不满意,将其设为不满意组(n=35).随机选择该时间段内年龄、性别、术前病情、术后视力改善程度相匹配,成功手术、顺利恢复且对手术效果满意的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35例作为对照,设为满意组(n=35).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术后视功能[视功能指数-14(VF-14)]、干眼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干眼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Ⅰ)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I)]、焦虑水平[简式健康焦虑量表(SHAI)].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预测因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VF-14(t=5.456,P<0.001)、OSDI(t=8.671,P<0.001)、BUT(t=2.187,P=0.032)和SHAI(t=3.611,P=0.001)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而FI、SehirmerⅠ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VF-14、OSDI和SHAI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满意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除了关注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外,更应加强对患者视功能、干眼症状和心理状况等相关主观症状的评估.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D-D Hcy及hs-CRP对产妇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预判

    目的 探讨血清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管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产妇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早期预判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产妇未并发血栓性静脉5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4h的临床资料,评估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选取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构建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D-D)、同型半管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及白细胞(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D、Hcy、hs-CRP、Fib及WBC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33、0.814、0.689、0.683,计算所对应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1.45μg/ml、15.51μmol/L、17.33mg/L、4.44g/L和11.95×109/L,敏感度分别为87.5%、74.0%、75.1%、62.5%、57.3%,特异度分别为76.4%、84.3%、82.1%、70.2%和72.3%.结论 血清D-D、Hcy及hs-CRP产后24h异常升高对产妇产褥期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作者:王燕;蔡永健;柴泽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洗痔散坐浴应用痔疮术后的血清CRP水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洗痔散坐浴对于痔疮术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生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痔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洗痔散坐浴,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7d时手术创面的渗出情况、创口愈合程度、肛缘水肿程度,于术前,术后1d、3d、7d多点观察两组患者患处疼痛程度及血清CRP表达水平,于术前、术后7d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观察组临床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创口渗出、愈合程度及肛缘水肿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时两组创口渗出、愈合程度及肛缘水肿评分均有所好转,组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时观察组创口渗出、愈合程度及肛缘水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1d两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7d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于术后1d达峰值随后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d两组血清CRP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7d观察组血清CRP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表达水平均于术后1d达峰值随后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洗痔散坐浴应用于痔疮术后疗效理想,能够减少手术创面渗出、缓解肛缘水肿、加快创面肉芽组织新生、缓解术后疼痛、预防或降低术后炎性反应,从而有效促使患者手术创口尽早愈合.

    作者:林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致多根脑神经损害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相关多根脑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颜面部带状疱疹合并多根脑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结果 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10±8.66)岁,均急性起病,所有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多根脑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多累及5根脑神经,少累及2根脑神经,其中1例患者伴发脑病表现,头颅MRI发现双侧额叶沿脑沟分布边缘不清的异常长T1、长T2信号,所有患者均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好转.结论 有多根脑神经损害的患者需要注意头面部皮疹,排查是否有带状疱疹感染,及时查脑脊液,及时足量抗病毒对症处理,避免疾病进展.

    作者:王凤;金笑平;李彩;柯绍发;周元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孕期体重管理联合减痛法对妊娠结局及产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孕期体重管理联合减痛法对妊娠结局及产程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86例产妇,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体重管理联合减痛法)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产程变化.结果 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及阴道分娩会阴Ⅰ度裂伤率均较对照组高,且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钳助产率及阴道分娩会阴Ⅱ度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24h内,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比较:观察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体重管理联合减痛法对妊娠结局及产程具有一定影响,能促使产程缩短、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下降、产后出血减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余利红;沈国梅;徐霞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相关因素.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测评,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年龄、性别、卒中相关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收缩压等差异.并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失语抑郁相关因素.结果 107例卒中后失语患者中,61例患者评估为抑郁,抑郁发生率57%,其中重度抑郁占76.2%.两组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抑郁组患者在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方面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值分别为0.026、0.000、0.000.进一步二分类Logistsic分析发现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为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多为重度抑郁.另外,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重的卒中后失语患者易于发生抑郁.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早期进行抑郁筛查,及时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维清;李云;王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在产后出血救治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患者无创血红蛋白(SPHb)、快速血红蛋白(Hb201)与静脉血血红蛋白(VHb)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产后出血救治中意义,为产后出血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Masimo Radical 7 Pulse Co-Oximeter、HEMOCUE Hb201+及Syemex XS-500i同时检测37例产后出血患者入科时、输血结束时、产后24h的血红蛋白值,将获得的113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准确性、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37例产后出血患者SPHb与VH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Hb201与VH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1).Peason相关分析显示:SPHb与VHb相关系数为0.909(P<0.001);Hb201与VHb相关系数为0.963(P<0.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SPHb和VHb的直线回归拟合公式为y=0.9412x+3.2074,R2=0.8261;Hb201和VHb的直线回归拟合公式为y=0.9710x+1.5368,R2=0.927.用Bland-Altman分析显示:SPHb与VHb的差值,平均偏倚为5.95g/L,95%的一致性界限中的大差值15.3g/L为该两方式测定结果均值83.00g/L的18.43%;Hb201与VHb的差值,平均偏倚为3.88g/L,95%的一致性界限中的大差值9.4g/L为该两方式测定结果均值82.56g/L的11.39%.结论 在产后出血患者中SPHb与VHb一致性存在差异,但相关性较好,以VHb为参照标准,通过设备自带的系统较准功能,减少误差;Hb201与VHb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临床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准确选择三种检测方法,通过优势互补,更好地为产后出血救治提供及时、可靠的血红蛋白测定值.

    作者:过勇杰;朱康元;张青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聚维酮碘局部涂刮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聚维酮碘局部涂刮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住院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对照组予以餐前漱口和棉签擦拭法口腔护理,观察组予以聚维酮碘局部涂刮.对比在治疗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40例)中扁桃体脓点消除时间、扁桃体红肿消退时间、咽部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38例,脱失2例)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局部涂刮能够刮除脓点内的脓液及周围粘性分泌物,消除炎性反应,明显缩短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退时间,缩短了病程时间.

    作者:陆露梦;伍慧丽;俞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26例疗效分析

    目的 对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自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由于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26例,由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切口,行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术后2~3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周摆臂锻炼,辅以被动外展活动,术后4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获7~2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未发现神经损伤、神经卡压、钢板松动、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其他并发症,无肩关节畸形.术后均采用Harde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14例,良8例,可4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4.6%.结论 运用肩胛骨外侧缘手术入路治疗不稳定的肩胛骨折,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患者创伤及出血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谢箐;王正安;刘师良;陈其荣;赵增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产后42d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50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盆底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对照组仅予凯格尔运动治疗,3个月疗程后观察两组盆底肌肉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1个月、3个月疗程后,观察组盆底肌力重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腹不适、尿失禁、排尿异常、排便异常、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以及凯格尔运动均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将其联合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洪敏;陆佳红;万齐鸿;顾美玲;张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生肌玉红膏对面部圆形皮肤肿瘤环切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肌玉红膏对面部圆形皮肤肿瘤环切术后创面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面部圆形皮肤肿瘤环切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配合生肌玉红膏外涂.评估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进行回访.结果 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B组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术后回访患者满意度比较上,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环切法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面部圆形或近圆形皮肤肿瘤具有组织损伤小、创面愈合快、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抒;朱金土;卞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胶囊内镜在基层医院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胶囊内镜(CE)对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并评价其对各种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怀疑存在小肠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另选30例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CE检查,通过图文工作系统进行阅片分析,对其阳性检出率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中,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为73.3%(88例),其中小肠炎症常见19%(23例),其次为小肠溃疡15%(18例),钩虫病12.5%(15例)、血管病变10.8%(13例)、回盲瓣炎4.2%(5例)、小肠憩室3.3%(4例),脂质沉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淋巴管扩张、小肠息肉各2例,对照组中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为23.30%(7例).受检者顺应性良好,2例因胃内滞留由胃镜辅助送入十二指肠,未发生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无1例CE滞留体内.结论 CE能提高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使病因未明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及时获得治疗,因此在小肠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黄芳;薛世航;黄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台州三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台州属于组合式城市,人员流动量大,医疗发展水平城区间差距较大.由于气候、环境等多种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病率较高,目前仍缺少对本市三区 CAP 的微生物学的整体特征性分布情况的调查及分析,个体及基层医院水平的差异导致治疗 CAP 时仅能凭借临床经验进行治疗,因此目前的治疗现况并不乐观.而病原学证据及致病菌的药敏结果是 CAP 抗感染治疗的关键[1].本研究通过对本市三区 CAP 进行微生物学分析,了解本地区 CAP 微生物学分布特点及区域内 CAP 病原体结构及耐药性,对不具备做病原检查条件的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的 CAP 治疗具有临床指导作用,对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沈王明;蔡旗旗;陈红萍;金杰;张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增强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增强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16年6月前发表的有关评价增强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设立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8篇前瞻性研究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68例患者,116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707个,恶性结节455个.增强CT诊断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5(0.67~0.82)、0.86(0.80~0.90)、6.25(2.44~16.04)、0.31(0.16~0.61)、32.77(14.45~74.31),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分析显示诊断准确性为(0.9196±0.0254).另外,增强CT呈现的甲状腺结节微钙化、前后径大于左右径等对判断结节的恶性与否也具有一定的帮助.结论 增强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胡如英;刘洁;莫文魁;杨晓霞;黄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6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分析

    目的 通过对男性精液的常规检测分析,以了解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及精液质量状况.方法 应用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求诊的167例男性的精液从外现、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等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在167例精液标本中,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12例(占7.18%),其余92.82%的标本有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其中,无精子7例(占4.19%),精子活力降低110例(占62.5%),精子活力异常102例(占57.9%),精液量异常24例(13.63%),精子畸形率增高136(占77.27%),PH值异常14例(占7.95%).结论 精液常规检查中任何指标异常均可能导致男性的不育,其中,精子存活率降低、精子活动力下降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哲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术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及术后合并肺炎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及术后合并肺炎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集准备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早期肺癌(TNM58.45±5.43Ⅰ/Ⅱ期)患者共365例,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总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水平,根据总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5例(<10ng/ml)、维生素D缺乏组124例(10~20ng/ml),维生素D不足组78例(20~30ng/ml)及维生素D充足组58例(≥30ng/ml),维生素缺乏比例高达62.57%.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CD4+/CD8+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从而判断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对观察对象进行跟踪至出院,并记录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各维生素D水平组年龄、手术部位及病理类型等基线资料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总维生素D及维生素D3组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递减趋势,维生素D2水平组内及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8+、CD4+/CD8+及Treg细胞水平组内及部分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CD4+(%)为(46.36±4.38)%,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的(58.45±5.43)%.术后肺炎发生率自严重缺乏至充足呈递减趋势,PTrend=0.003,组内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免疫功能越差,术后并发肺炎风险越高.

    作者:王维杰;张光辉;励新健;胡文涛;谢小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C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室紧急气管插管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评价HC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紧急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6例行紧急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行经HC可视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作为可视组,共198例;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年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共168例.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操作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患者的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可视组患者插管时间(18.28±4.6)s,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8.29±6.8)s,可视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8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可视组咽喉部水肿、出血发生率为2.5%,牙齿损伤脱落发生率为1.5%,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1%和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视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常规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51,P=0.0028).结论 与Macintosh直接喉镜比较,HC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室应用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盛鹰;程英平;王树云;王静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瘦素及瘦素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瘦素与瘦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水平以及其在正常育龄妇女卵巢组织中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内异组,并选取同期行子宫切除术的32例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人员的血样、腹腔液(PF)以及卵巢组织,内异组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取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OE)并吸取囊肿液(EF)以及腹膜活检组织(PI),然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瘦素水平以及免疫印迹法测定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瘦素受体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明显(P<0.05),但是瘦素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瘦素和瘦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I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OE中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以及PF中的水平.内异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OE和PI中瘦素与瘦素受体表达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F中瘦素水平与PI中瘦素以及瘦素受表达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EF中瘦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OE中瘦素以及瘦素受体表达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结论 瘦素通过与瘦素受体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丽玲;陈俊;张翔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与HRCT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与HRCT表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了145例COPD稳定期患者,参照中医指南分型标准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胸部HRCT检查并进行HRCT表型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HRCT表型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占比高是肺脾气虚型(33.79%),低是肺气虚型(13.10%).COPD患者的HRCT表型以气肿型、支气管壁增厚型为主要表型,混合型占15.17%.小段支气管扩张及磨玻璃结节/小结节样改变是较为常见的伴发表现.肺气肿表现以中重度为主,支气管壁增厚表现以轻中度为主.HRCT正常表型患者均为中医肺气虚证;HRCT气肿型中以肺脾气虚证比例高(40.58%);HRCT支气管壁增厚型也以肺脾气虚证比例高(42%),HRCT气肿型与支气管壁增厚型在肺肾气虚证型、肺肾气阴两虚证型的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 HRCT正常表型患者均为中医肺气虚证,HRCT混合型只表现为肺肾气虚证或肺肾气阴两虚证.气肿型、支气管壁增厚型以肺脾气虚证比例高.提示HRCT混合型与单一气肿型或支气管壁增厚型在中医证型分布上明显不同,病情程度越重,表现为混合型的几率越大.且HRCT气肿型与支气管壁增厚型在肺肾气虚证型、肺肾气阴两虚证型的分布上存在差异,气肿型以肺肾气虚证为主,支气管壁增厚型以肺肾气阴两虚证为主.提示可以将HRCT表型作为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分类的影像学指标.

    作者:李成伟;臧敏;高文军;何淑玲;胡建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依托教师课题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探索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当今国际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但我国大部分本科生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讨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新方案是培养国际化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教学课题.急诊医学研究的是急危重症,富于挑战性.急诊医学可激发医学本科生自信和求知欲,基于急诊医学方向的课题进行培养,可能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依托急诊医学方向的教师课题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本文拟分析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依托急诊医学方向的教师课题进行临床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以本院急诊医学教研室依托教师课题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方案为基础,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基础科研训练、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依托教师课题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等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李芳;文静;嫡娥姆;赵群远;张笑;陈安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预注小剂量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

    目的 观察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注甲氧明组(M组)和补救静脉注射甲氧明组(N组),每组各30例.甲氧明预先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5mg/ml.采取L2-3或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注入局部麻醉药即刻,M组缓慢(30s)静脉注射甲氧明1 mg,N组注入麻醉药后即刻不给予甲氧明,当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幅度>15%或SBP<90mmhg时给予静注甲氧明1mg.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 min(T2)及麻醉后15 min(T3)、手术结束时(T4)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T1~T3时两组的SBP、DBP均显著下降,且T1、T2时点M组患者的SBP、DBP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HR与T0比较有所下降,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4时点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心悸发生率明显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能有效防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术中循环稳定.

    作者:赵东芳;杜艳梅;张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