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术后预后随访分析

周亮;叶显华;鲁明;王宁夫;黄进宇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心血管事件
摘要: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后预后特点.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CAD)患者共670例,根据年龄分为PCAD组319例和老年CAD组351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P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对其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CAD家族史、吸烟史等作相关分析,随访观察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特点.结果 PCAD组中吸烟史、CAD家族史病例数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老年CAD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发病率低于老年CAD组.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Gensini冠脉积分老年组明显高于PCAD组.术后随访情况,PCAD组行PCI术228例(71.5%),老年CAD对照组209例(59.5%),两组间PCI术后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预后情况有明显差异.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是PCAD组低于老年CAD组.结论 吸烟、CAD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PC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相对优于老年CAD患者.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在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 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6~8次化疗,疗程结束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静脉通路的问题,一次置管可以完成整个化疗疗程,又不影响患者双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君芬;王信娟;潘海燕;颜波儿;刘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聚维酮碘局部涂刮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聚维酮碘局部涂刮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住院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对照组予以餐前漱口和棉签擦拭法口腔护理,观察组予以聚维酮碘局部涂刮.对比在治疗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40例)中扁桃体脓点消除时间、扁桃体红肿消退时间、咽部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38例,脱失2例)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局部涂刮能够刮除脓点内的脓液及周围粘性分泌物,消除炎性反应,明显缩短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退时间,缩短了病程时间.

    作者:陆露梦;伍慧丽;俞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前四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术前四项传染性疾病感染检测的临床应用,以便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及在术中做好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对3728例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28例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7.11%;丙肝病毒(HCV)抗体阳性率0.80%;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率1.9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率0.21%.男性组感染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阳性率相对女性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乙肝、丙肝、梅毒螺旋体感染率相对于少年组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患者感染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一方面为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赢得了时间,另一方面是保护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和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作者:陈丹霞;李泽泳;刁志宏;陈令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胎盘子宫壁束带导致胎盘胎膜撕裂一例

    胎盘、子宫壁束带是临床罕见的宫腔内粘连带,如果粘连束带张力大,可能对母儿造成危害.本院 2016 年 6 月收治 1 例胎盘、子宫壁束带导致胎盘、胎膜撕裂,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志琴;蔡斐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延续管理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的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离院后实施延续管理对患者血压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13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加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延续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d、60d、90d后血压及生存质量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延续管理干预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管理可以稳定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旭锋;魏叶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8F-FDG PET/CT检查的护理应用

    目的总结PET/CT检查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回顾分析2616例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护理过程与顺利完成检查的资料.结果经精心护理,98.9%(2588/2616)患者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1.1%(28/2616)患者因各种原因经再次相关护理处理后才完成检查.结论完善及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是顺利完成PET/CT检查并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东燕;张联合;夏瑞明;杨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系统神经鞘瘤患者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直径平均为(3.8±1.8)cm,位于胃部6例(胃底部2例、胃小弯侧3例、胃大弯侧1例),胰腺3例,直肠2例,空肠、盲肠、乙状结肠各1例.CT表现肿瘤主要呈类圆形、椭圆形,其中1例形态不规则,1例边缘呈分叶状,边界清晰,动态增强CT值分别为(43.21±4.3)HU、(62.71±5.8)HU、(82.78±7.9)HU,肿瘤呈明显渐进性强化,2例边缘出现溃疡,1例边缘见钙化.结论 消化系统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作者:赵育英;毛新峰;姚丽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宁波部分地区高危新生儿泌尿系统超声筛查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泌尿系统超声筛查高危新生儿泌尿道畸形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宁波市宁海县及奉化市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父母同意接受超声筛查的高危新生儿2742例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并随访.结果 本次筛查中阳性人数155例(男108例,女47例),发病率为5.65%.155例阳性患儿中肾积水147例,肾缺如2例,异位肾2例,肾囊性病变3例,肾发育不良1例,其中肾积水的比例大,占94.84%.本次筛查患儿大多为生理性肾积水,预后良好,尚无患儿需要手术干预.结论 在高危新生儿的泌尿系统超声筛查中,先天性肾脏和泌尿道畸形(CAKUT)发病率为5.65%,常见的CAKUT为肾积水,以轻中度多见,大多预后良好.CAKUT患儿随访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作者:宗冬梅;孙琦;张琦;孙建新;康国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6-OHDA定向毁损双侧间脑A11核团对S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毁损双侧间脑A11核团对SD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探讨此方法建立不安腿综合征(RLS)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21只健康SD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3只,假手术组9只,毁损组9只,麻醉后对大鼠双侧间脑A11做定向注射,空白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注射0.1%维生素c生理盐水,毁损组注射0.2%6-OHDA(含0.1%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1周后录制视频,观察大鼠行为表现,包括站立、爬笼、睡眠次数和时间.视频录制完成后,麻醉后处死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间脑A11核团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统计分析A11毁损率.结果 毁损组毁损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大鼠站立、爬笼、睡眠次数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OHDA定向毁损双侧间脑A11对SD大鼠行为表现无显著影响,是否能作为RLS动物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作者:程静;章正祥;陈强;邵敏峰;周会霞;唐毅华;侯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性静脉炎相关护理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60例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吸烟率、内瘘侧肢体输液发生率、术侧肢体受压率、内瘘提前使用率、舒张压、透析龄、体质量指数、干体质量、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发生率、收缩压、超滤率、低分子肝素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血清白蛋白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刺失败、血肿发生、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和超滤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与超滤率、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控制超滤率,加强护理规范化操作,预防内瘘性静脉炎发生.

    作者:章巧庆;叶蔚蔚;张彬娥;何立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中多点活检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率

    目的 探讨囊性肾病患者采用术中多点活检的方法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行手术治疗的113例囊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评分在0~3分,A组与B组病理结果发现囊性肾癌的诊断率分别为5.7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分,A组与B组病理结果发现囊性肾癌的诊断率分别为18.52%、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分,A组与B组病理结果发现囊性肾癌的诊断率分别为62.50%、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囊性肾病患者评分>4分建议行手术治疗,采用术中多点取材活检可以有效地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率.

    作者:朱德胜;吴海啸;吴汉;徐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单侧球囊灌注小剂量骨水泥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单侧球囊灌注小剂量骨水泥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根据术中骨水泥灌注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组(骨水泥量为1.5~3ml)和常规剂量组(骨水泥量为3~6ml),将同期入院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保守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术后3d、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 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灌注小剂量骨水泥能有效缓解疼痛,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并可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作者:林永培;方尚志;洪元宏;倪建国;廖乐明;刘群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掌背侧入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C3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掌背侧入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C3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6例病例,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X线片比较提示,掌倾角由术前-15°(SD=5)°纠正为术后13°(SD=±4)(P<0.05),尺偏角由术前11°(SD=4)纠正为术后22°(SD=3)(P<0.05);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42°(SD=12)恢复至术后51°(SD=14)(P<0.01);桡骨短缩长度由术前12mm(SD=3.8)纠正为术后2mm(SD=1.2);握力从术前健侧的35%(SD=4.3)恢复至术后健侧的80%(SD=5.2).功能评分由术前12分(SD=3.8)增加至术后18分(SD=4.9).结论 掌背侧入路联合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作者:陈锡飞;蔡国宏;曾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D-D Hcy及hs-CRP对产妇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预判

    目的 探讨血清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管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产妇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早期预判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产妇未并发血栓性静脉5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4h的临床资料,评估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选取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构建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D-D)、同型半管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及白细胞(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D、Hcy、hs-CRP、Fib及WBC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33、0.814、0.689、0.683,计算所对应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1.45μg/ml、15.51μmol/L、17.33mg/L、4.44g/L和11.95×109/L,敏感度分别为87.5%、74.0%、75.1%、62.5%、57.3%,特异度分别为76.4%、84.3%、82.1%、70.2%和72.3%.结论 血清D-D、Hcy及hs-CRP产后24h异常升高对产妇产褥期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作者:王燕;蔡永健;柴泽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腓骨后外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43-A3型骨折

    目的 探讨腓骨后外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AO分型43-A3型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24例,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胫骨骨折Johner-Wruhs评分和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1例患者发生切口局部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胫骨Johner-Wruhs评分标准,其中优14例,良10例,可2例根据AOFAS评标准,其中优15例,良8例,可1例.结论 腓骨后外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43-A3型骨折,能够减轻胫前软组织张力,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软组织情况欠佳的患者.

    作者:贺承伟;罗建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新剂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培养HUVEC细胞,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脂质纳米粒空载药组,三组剂量呈梯度的姜黄素脂质纳米粒药物组.10μg/LTNF-α刺激后,加入5~60mg/L姜黄素纳米制剂,用MTT增殖实验检测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HUVEC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观察ICAM-1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表达量.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5~30mg/L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当药物浓度为60mg/L时,活细胞数量有所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N0S表达量降低(P<0.01),姜黄素脂质纳米粒预处理的HUVEC细胞可显著上调eNOS基因表达(P<0.01),促进NO分泌量增多(P<0.01);TNF-α引起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ICAM-1中mRNA的表达上升(P<0.01);姜黄素脂质纳米粒预处理的HUVEC细胞ICAM-1 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的ICAM-1蛋白含量比较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剂型制备成功,结果显示该剂型可以上调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促进NO的分泌、抑制TNF-α引起的子ICAM-1表达上升,从而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刘佳;闫昭芫;郑思彤;甘力;柴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相关因素.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测评,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年龄、性别、卒中相关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收缩压等差异.并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失语抑郁相关因素.结果 107例卒中后失语患者中,61例患者评估为抑郁,抑郁发生率57%,其中重度抑郁占76.2%.两组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抑郁组患者在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方面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值分别为0.026、0.000、0.000.进一步二分类Logistsic分析发现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为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多为重度抑郁.另外,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重的卒中后失语患者易于发生抑郁.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早期进行抑郁筛查,及时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维清;李云;王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对照组93例患者术前行单纯分段诊刮术,观察组101例患者术前行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95%,对照组宫颈受累的诊断准确性为88.2%;观察组分别为98.02%和96.0%.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以及分段诊刮术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晶;朱淼华;周晓明;王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纳入6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行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各时间点MAP和HR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插管即刻MAP和HR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观察组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0min时观察组苏醒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可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效果,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张玉光;傅爱丽;张瑞瑛;陈加伟;黄先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的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 31例经尿道16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在手术护理密切配合下均顺利完成,包膜前列腺穿孔及电切综合等并发症,术后排尿通畅.结论 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PH的方法,熟练的手术配合,完善的物品准备,PVP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加快了手术的进程,保障了手术安全,为顺利完成PVP手术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作者:谢珠红;金燕;吴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