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印;黄斌;刘志勇;范海斌;汪洋;刘家军;兰海涛;许静
中医症状由定性法向定量化过渡,使之客观化,是临床和科研的实际需要,是中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必然趋势.制定症状计分法的诊断评分标准,使之适用于任何症状,并能够规范化,要求分级明确、有客观依据、易于掌握、便于实施.
作者:李联社;曹贵民;赵广刚;陈学斌;王莎莎;王乾;刘建荣;徐军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统计学是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应该说它对现代医学的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今天用其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资料,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作者:耿世钊;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天津中医学院刘公望教授临床上善用仲景之经方,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病,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选其治疗疑难杂病验案4则,以飨读者.
作者:周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caspase-12是caspase家族成员,是存在于内质网上的促凋亡因子,内质网应激早期可通过GRP(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的表达增多来保护细胞,但长期过强的应激则启动凋亡通路,终将导致细胞死亡.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证实脑缺血后,启动了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caspase-12凋亡通路,并观察到脑心通可抑制caspase-12凋亡通路来保护细胞.
作者:张红菊;夏斌;赵忠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用中西病名对照的方式将心身疾病分为15大类.认为心身疾病的病机主要为肝疏太过与不及引起的机体刚柔的不能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失调.病机演化为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以制柔.
作者:赵志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疣状胃炎(VG)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内镜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这是早关于疣状胃炎的报道.其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黏膜多发性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散布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亦可为胃窦孤立的单个隆起或少数几个病灶,直径约5~10mm,高约2~3mm,活动期常见隆起中央糜烂、凹陷,可有血痂、污秽苔覆盖其表面.
作者:戴高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下简称出血热)恢复期以头昏、食欲减退、腰痛为主要症状,可持续1~3个月,重者达半年以上.近年来,笔者自拟益气养阴汤应用于临床,缩短了恢复期,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邓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5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等作用.本药具有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为此,近年来我们采用稳心颗粒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伴室性早搏(室早)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该药对SMI伴室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评价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连旺;杜永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答:肝纤维化的中医证治需注意如下几方面.在诊断方面,判断慢性肝病是否伴有肝纤维化的可靠方法是肝穿刺和肝脏病理检查.如果不做肝穿刺,可根据B超报告,如果见到肝包膜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为肝纤维化,其程度已较严重.或根据4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经肝纤维化了;或根据病史,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就进入慢性化阶段,有炎症就可能有肝纤维化.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该病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等诸多因素以及与胃癌前病变有关,故该病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我们自1999~2004年,采用胃力康治疗BRG10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启泉;杜艳茹;王志坤;白海燕;刘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片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在降糖、调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入选病例为2型糖尿病伴高胰岛素血症,中医证属脾肾不足、痰瘀互结的患者.97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脾化瘀片组)65例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片组)32例,均服药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4%,对照组为59.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1.54%、75.38%和70.77%,对照组分别为65.63%、50.00%和56.25%;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46%,对照组为53.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滋肾化瘀法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综合作用和特色优势.
作者:刘承琴;赵建群;王荣欣;司超英;孙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周乃玉(1939~),女,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兼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委员.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年,在风湿病专业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医术精湛,疗效显著,继承前贤,不断创新.擅长健脾补肾、温经散寒、化瘀通络,善用辛温大热及虫类药.辨证辨病结合,靶向用药.主要论著有<痹病论治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发表论文数十篇.
作者:谢幼红;王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重症肌无力是以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受力骨骼肌的易疲劳和乏力.现代医学主要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固醇、化疗、放疗及胸腺切除等方法治疗,但不能根治.本病属中医学痿证、睑废等范畴.两年来,我们以参龟培元冲剂治疗3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卜绿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答: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病都可出现咳嗽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为外邪侵袭,肺气失宣所致,也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滗肃降而发生.凡由外感受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一般起病多较急,病程较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当以疏散外邪,宣肺理气为治.凡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为内伤咳嗽,一般起病较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的证候,当以调理脏腑为主.外感咳嗽,失治或治之不当,日久不愈,耗伤肺气,易发展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脏腑受损,气血亏虚,常因气候变化或寒冷季节而易感外邪,使咳嗽复发或加剧,日久经年,反复发作,可变生它证.中医辨证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耐量低减(IGT)是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我国糖耐量低减患病率在2%~4%,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均是通过IGT阶段转变而来.王福仁主任医师,悬壶40载,擅治各类疑难杂症.现将其治疗IGT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以青黛为主制成的青黛散,治疗口腔溃疡,疗效优于市售之冰硼散.因其局部外用无疼痛、无刺激,尤其适用于小儿.青黛散是由青黛、五倍子、冰片按5:3:1的比例研极细末而成.应用时可外吹于口疮的局部,或香油调敷外涂之,每日3~5次.临床应用数百例,初发者有效率约90%,复发者约80%,疗程3~10天.
作者:李国臣;刘相富;乔新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陈锐深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教授,善于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治疗多种肿瘤,常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举其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治疗良性肿瘤医案4则如下.
作者:黎壮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口服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中药;对于部分病变在左半结肠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病情较重者,给予口服艾迪沙或柳氮磺胺吡啶,每日3~4g;合并有炎性息肉者,采用微波凝固或热活检钳夹除.结果:12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8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愈率77.8%,总有效率86.5%.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配合内镜介入治疗者,肠炎性息肉完全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长洪;陆宇平;王立新;杨卓;麻树人;陈山泉;刘杨;高文艳;林一帆;朱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前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其病变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他汀类降脂药在一定程度上对IMT增厚有一定的改善与稳固作用.为评价我院自制协定方降脂饮配华佗再造九对IMT增厚的治疗作用,现将资料完整的38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印;黄斌;刘志勇;范海斌;汪洋;刘家军;兰海涛;许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青黛性寒,味咸,归肝经.为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常用于温毒发斑、吐血咳血以及小儿惊痫等症.近年来常用于内科多种病毒性感染疾病,对妇科外用治疗外阴瘙痒也有较好疗效,我们多年来以青黛为主外用治疗外阴瘙痒症,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玉华;丁艳玲;李英建;李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