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辟疆;韦先进;周逊;赵华;刘永平;邱建军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神经激肽-1(NK-1)表达的影响,从信号转导的角度研究电针镇痛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80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模型30分钟组、模型24小时组、模型48小时组及电针治疗30分钟组、电针治疗24小时组、电针治疗48小时组,每组10只.以完全弗氏佐剂注入大鼠左后足垫皮肤内制作炎性痛模型,电针大鼠双侧L3~L5夹脊穴,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内磷酸化ERK与NK-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电针组比较,模型各组大鼠痛阈明显下降(均P<0.01),同时同侧脊髓背角内磷酸化ERK明显增多(P<0.01);电针治疗各组大鼠痛阈亦下降,但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痛阈明显提高,同侧脊髓背角内ERK磷酸化水平亦较同时段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电针组比较,模型24小时组与电针治疗24小时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NK-1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明显缓解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痛,提高痛阈,而ERK可能作为电针镇痛中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通过脊髓背角的磷酸化激活及其对NK-1表达的调控在炎症痛敏形成及电针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春雷;王升旭;许幸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仙鹤草苦、涩、凉,入心脾胃大肠经,功专止血,不论虚实寒热皆可应用,并有强壮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大剂量仙鹤草治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疗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医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1)中药现代药理与不稳定斑块的病理.(2)中医辨证干预ACS不稳定斑块微观客观指标.(3)从络病理论论治ACS.(4)从毒论治ACS.(5)从瘀论治ACS.(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状态临床分期与辨证施治.
作者:王昀;王瑱;颜乾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答: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乃指以张口运动异常、颞颌关节局部疼痛或肿胀的一种颞颌关节疾患.病因不甚明确,可能与口腔、颌面部感染或外伤、咀嚼疲劳等有关.
作者:雍履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仙鹤草性味苦、涩、平,归心、肝、肺经,本品收涩作用较强,止血效果较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在辨证基础上加仙鹤草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疗效显著.
作者:王庆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本虚证、标实证所占比例以及相兼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46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统计.结果:(1)本虚证中以脾肾气阴两虚证多,标实证中以湿热证多;(2)标实证中湿浊证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均显著高于湿热证和血瘀证;(3)血瘀证患者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湿热、湿浊两证.结论:CRF的发生、发展与湿证关系密切,多表现为湿浊、湿热、血瘀、湿瘀等标实证型,在生化指标上主要与肾功能、血液动力学等异常有关.
作者:钟建;何立群;丁小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三焦有广狭之分,广义的三焦,是人体区域的划分即上焦、中焦、下焦;狭义的三焦所指的实质可能是胰腑了.
作者:史小进;田雨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仙鹤草,味苦、涩,其性凉,入肝、脾、肺经.功具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以及疖疮痛肿,滴虫等病症.10年前,笔者在基层工作期间,喜用鲜仙鹤草配伍鲜马齿苋,治疗细菌性痢疾,获满意疗效.此二药药源广,在乡村沟边及山区林间地带可随地采集,既经济,又服用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帮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仙鹤草,苦涩性平,入肺肝脾三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病证,为收敛止血之良药.又具有止痢、杀虫之功,亦可用于治疗痔肿血痢,赤白带下,滴虫阴痒等前后阴疾病.我们用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甚佳.
作者:邓志厚;杨宪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统计发现,不育患者有10%~15%是免疫因素造成的.抗精子抗体(AsAb)是不孕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与反复流产有一定关系.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内不少学者也在探讨中医药疗法.我们拟定了具有补肾、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Ⅰ号、Ⅱ号汤,对血清AsAb阳性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石桥;梁红英;蓝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研究平肝潜阳法、化湿利水泄浊法及两者合法平肝化湿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VR)的影响.方法:SHR随机分为化湿组、平肝组、合方组、依那普利组和模型组,并设Wistar-Kyoto(WKY)大鼠组作为正常对照,治疗8周.观察各组大鼠血压、主动脉胶原含量及其中膜血管平滑肌(VSM)、胶原纤维(CF)、弹力纤维(EF)的相对面积比值等变化.结果:模型组血压、主动脉胶原含量、VSM及CF面积等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核个数显著少于WKY组、合方组及依那普利组,EF变化仅模型组与WKY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种治法均有降低血压及抑制主动脉胶原沉积和VSMC肥大的作用.
作者:王永霞;党伟一;陈召起;王世君;何立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缺血性卒中后遗症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其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以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GAP-43)为指标,观察复健片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复健片可增强GFAP、GAP-43的表达,并且GFAP与GAP-4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复健片可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轴突的再生,诱导神经功能重塑,这与该药能够改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伟;周永红;付先军;王中琳;胡怀强;王新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是原发或继发不孕的原因之一,占不孕病因的30%~40%,临床疗效不理想.我们于2002年6月~2004年8月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再通术配合中药综合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2例,另设正常组3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的血浆ET值.结果:治疗组高峰期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ET值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第14天ET值则低于正常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的疗效机理可能与降低急性脑出血高峰期以及整个病程的ET水平、缩短ET值降低到低于正常值的时间有关.
作者:余尚贞;石青;艾立新;郑国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笔者在祖父陶柱才的指导下,用重剂仙鹤草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疗效显著,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陶文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中医教学,必须把握好理论与实践、课堂与临床、书本与经验的有机结合,掌握好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传授知识与兴趣培养的并重,获取知识与获取知识技巧的并存,授课艺术的提高与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合理应用等等.在教学工作中,笔者有如下的体会.
作者:何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胃肠舒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DGP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胃肠舒和贝络纳口服,原来的控制血糖方案不变,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及胃电图(EGG)等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肠舒组的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91.67%;贝络纳组分别为60.42%和89.5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C明显改善,Ⅱ相持续时间、Ⅲ相持续时间和收缩波幅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GG主频率比增加、主功率比增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胃肠舒组还可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结论:胃肠舒能明显改善DGP患者的临床症状、MMC及胃电活动,同时又能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是治疗DGP的有效方剂.
作者:周红;钟灵;钟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温胆汤治疗或协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以实验Ⅰ组给予温胆汤,实验Ⅱ组给予温胆汤加氯氮平,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3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实验Ⅱ组显效率70%,有效率30%;实验Ⅰ组显效率36.6%,有效率50%;对照组显效率43.6%,有效率56.4%;两实验组的药物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在协同治疗时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对症状的改善更好,并可明显减少抗精神药物的用量及EPS发生率.
作者:谭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们于2001年5月~2004年5月应用肝复乐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0例.观察其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肝复乐抗肝纤维化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友;江元森;谢俊强;李学俊;黄桂梅;姚集鲁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