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王升旭;许幸仪
仙鹤草,味苦、涩,其性凉,入肝、脾、肺经.功具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以及疖疮痛肿,滴虫等病症.10年前,笔者在基层工作期间,喜用鲜仙鹤草配伍鲜马齿苋,治疗细菌性痢疾,获满意疗效.此二药药源广,在乡村沟边及山区林间地带可随地采集,既经济,又服用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帮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神经激肽-1(NK-1)表达的影响,从信号转导的角度研究电针镇痛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80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模型30分钟组、模型24小时组、模型48小时组及电针治疗30分钟组、电针治疗24小时组、电针治疗48小时组,每组10只.以完全弗氏佐剂注入大鼠左后足垫皮肤内制作炎性痛模型,电针大鼠双侧L3~L5夹脊穴,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内磷酸化ERK与NK-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电针组比较,模型各组大鼠痛阈明显下降(均P<0.01),同时同侧脊髓背角内磷酸化ERK明显增多(P<0.01);电针治疗各组大鼠痛阈亦下降,但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痛阈明显提高,同侧脊髓背角内ERK磷酸化水平亦较同时段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电针组比较,模型24小时组与电针治疗24小时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NK-1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明显缓解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痛,提高痛阈,而ERK可能作为电针镇痛中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通过脊髓背角的磷酸化激活及其对NK-1表达的调控在炎症痛敏形成及电针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春雷;王升旭;许幸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功专收敛止血,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之证.余于临床运用治疗盗汗,颇收良效.如患者曾某,男,35岁.患盗汗已历半月,经用当归六黄汤、大补阴丸等治疗罔效.自诉寐则汗出,寤则觉汗湿衣襟,旋即汗已,深为所苦,伴咽干,心烦,二便尚调,舌苔薄黄质红,脉象沉细数.此盗汗之证,投常药无效,当变通其法.窃思仙鹤草功专止血,但血汗同源,既能止血,当亦能敛汗.且江南民间,常用仙鹤草与大枣煎服,认为可医脱力劳伤,作为补益之品.于是以仙鹤草为主而疏一方:仙鹤草30g,白芍15g,甘草6g,生地黄12g,柏子仁15g,麦冬12g,茯苓10g,大枣10枚.嘱服3剂,盗汗减少,继进3剂而盗汗已,诸恙悉除.
作者:郭辉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运用组织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寻找肝郁证动物模型肝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以束缚制动法制备肝郁证大鼠模型,采用组织溶解方法分步抽提大鼠肝脏组织蛋白质,对获得的蛋白质进行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胶体染色,分析模型组和对照组蛋白质分子的差异表达,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肽质量指纹,在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应的蛋白质.结果:在大鼠肝组织胶体考染的2-DE图谱上,约能辨识出300余个清晰的蛋白质斑点,共找出3个与肝郁证辨证相关的肝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出峰率达100%,检索结果分别为芳基硫基转移酶、烯酰辅酶A水合酶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结论: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可能和实体肝组织中的特异表达蛋白质--芳基硫基转移酶、烯酰辅酶A水合酶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的不同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钟小兰;吕志平;钱令嘉;刘晓华;谭秦湘;张晓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我们用稳心颗粒(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早搏5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就如何正确看待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的现状阐述如下观点.
作者:朱伟;阮新民;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仙鹤草苦、涩、凉,入心脾胃大肠经,功专止血,不论虚实寒热皆可应用,并有强壮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大剂量仙鹤草治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疗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局部埋线搭桥祛皱法是将外科手术所用的蛋白羊肠线植入皱纹局部,利用蛋白羊肠线对局部纹理进行搭桥修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局部埋线搭桥法修复皱纹施术简单,疗效持久,临床应用广泛,因此发展较快.现将近年来局部埋线搭桥祛除皱纹案例总结如下.
作者:齐凤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统计发现,不育患者有10%~15%是免疫因素造成的.抗精子抗体(AsAb)是不孕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与反复流产有一定关系.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内不少学者也在探讨中医药疗法.我们拟定了具有补肾、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Ⅰ号、Ⅱ号汤,对血清AsAb阳性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石桥;梁红英;蓝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们于2001年5月~2004年5月应用肝复乐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0例.观察其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肝复乐抗肝纤维化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友;江元森;谢俊强;李学俊;黄桂梅;姚集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认识,我们通过对河南地区部分艾滋病患者(均为有偿供血感染者)的观察,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探讨如下.
作者:李发枝;徐立然;李柏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仙鹤草,苦涩性平,入肺肝脾三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病证,为收敛止血之良药.又具有止痢、杀虫之功,亦可用于治疗痔肿血痢,赤白带下,滴虫阴痒等前后阴疾病.我们用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甚佳.
作者:邓志厚;杨宪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研究平肝潜阳法、化湿利水泄浊法及两者合法平肝化湿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VR)的影响.方法:SHR随机分为化湿组、平肝组、合方组、依那普利组和模型组,并设Wistar-Kyoto(WKY)大鼠组作为正常对照,治疗8周.观察各组大鼠血压、主动脉胶原含量及其中膜血管平滑肌(VSM)、胶原纤维(CF)、弹力纤维(EF)的相对面积比值等变化.结果:模型组血压、主动脉胶原含量、VSM及CF面积等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核个数显著少于WKY组、合方组及依那普利组,EF变化仅模型组与WKY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种治法均有降低血压及抑制主动脉胶原沉积和VSMC肥大的作用.
作者:王永霞;党伟一;陈召起;王世君;何立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师从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吴俊喜教授学习,观察到吴教授在临床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在治疗方法、用药上都有独特的见解.现将吴教授治疗的典型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杜立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缺血性卒中后遗症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其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以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GAP-43)为指标,观察复健片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复健片可增强GFAP、GAP-43的表达,并且GFAP与GAP-4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复健片可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轴突的再生,诱导神经功能重塑,这与该药能够改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伟;周永红;付先军;王中琳;胡怀强;王新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梁冰教授从事中医治疗血液病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成为全国第3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师从梁老二载,兹将跟师学习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周红;刘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2例,另设正常组3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的血浆ET值.结果:治疗组高峰期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ET值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第14天ET值则低于正常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的疗效机理可能与降低急性脑出血高峰期以及整个病程的ET水平、缩短ET值降低到低于正常值的时间有关.
作者:余尚贞;石青;艾立新;郑国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三焦有广狭之分,广义的三焦,是人体区域的划分即上焦、中焦、下焦;狭义的三焦所指的实质可能是胰腑了.
作者:史小进;田雨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其特征是长期持续性尿异常,如蛋白尿和(或)血尿;可有高血压、水肿和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其发病率居肾脏疾病之首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有效之方法.我们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自拟了中药方剂益元康,根据不同证型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04例,并与用肾炎四味片治疗的38例做临床对照观察,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春;贾小翠;尚宇翔;王维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