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俊喜临床验案5则

杜立建

关键词:医案, 名医经验, @吴俊喜
摘要:笔者师从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吴俊喜教授学习,观察到吴教授在临床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在治疗方法、用药上都有独特的见解.现将吴教授治疗的典型病例总结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Ⅰ号、Ⅱ号汤治疗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62例

    临床统计发现,不育患者有10%~15%是免疫因素造成的.抗精子抗体(AsAb)是不孕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与反复流产有一定关系.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内不少学者也在探讨中医药疗法.我们拟定了具有补肾、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Ⅰ号、Ⅱ号汤,对血清AsAb阳性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石桥;梁红英;蓝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从毒瘀论治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一般在放疗后2个月内发生,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本病是放疗后多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患者对肺放射的敏感度高,耐受性差.现代医学常规治疗主要是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而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到的优势,笔者临床从毒瘀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作者:张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针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ERK、NK-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神经激肽-1(NK-1)表达的影响,从信号转导的角度研究电针镇痛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80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模型30分钟组、模型24小时组、模型48小时组及电针治疗30分钟组、电针治疗24小时组、电针治疗48小时组,每组10只.以完全弗氏佐剂注入大鼠左后足垫皮肤内制作炎性痛模型,电针大鼠双侧L3~L5夹脊穴,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内磷酸化ERK与NK-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电针组比较,模型各组大鼠痛阈明显下降(均P<0.01),同时同侧脊髓背角内磷酸化ERK明显增多(P<0.01);电针治疗各组大鼠痛阈亦下降,但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痛阈明显提高,同侧脊髓背角内ERK磷酸化水平亦较同时段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电针组比较,模型24小时组与电针治疗24小时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NK-1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明显缓解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痛,提高痛阈,而ERK可能作为电针镇痛中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通过脊髓背角的磷酸化激活及其对NK-1表达的调控在炎症痛敏形成及电针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春雷;王升旭;许幸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2例

    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怎样辨证治疗酒精性弱视?

    答:酒精性弱视又称营养性弱视,是慢性酒精中毒者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视力障碍,其原因可能是一种或数种B族维生素缺乏所致的视神经病变.病理改变可见两侧对称性视神经中心纤维髓鞘脱失,视网膜节细胞消失,且以黄斑区为重,严重者视神经纤维可被胶原结缔组织所替代.进行性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患者初期症状是读小字和辨色困难,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发展成双眼视觉敏感度下降,视物模糊不清,伴以两侧对称性中心暗点,但周边视野常不受累,一般不发展至全盲,眼底检查正常.晚期可见轻度视神经萎缩,并可伴有其他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四肢轻瘫和震颤等.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两亏,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精气不能上荣所致.

    作者:胡献国;黄成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仙鹤草治疗心律失常

    仙鹤草性味苦、涩、平,归心、肝、肺经,本品收涩作用较强,止血效果较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在辨证基础上加仙鹤草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疗效显著.

    作者:王庆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王三虎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

    柳州市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柳州市中医院肿瘤中心王三虎教授,在继承的基础上常有创新,在运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方面有独到经验,兹介绍如下.

    作者:石彧;范先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认识,我们通过对河南地区部分艾滋病患者(均为有偿供血感染者)的观察,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探讨如下.

    作者:李发枝;徐立然;李柏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局部埋线搭桥修复皱纹38例

    局部埋线搭桥祛皱法是将外科手术所用的蛋白羊肠线植入皱纹局部,利用蛋白羊肠线对局部纹理进行搭桥修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局部埋线搭桥法修复皱纹施术简单,疗效持久,临床应用广泛,因此发展较快.现将近年来局部埋线搭桥祛除皱纹案例总结如下.

    作者:齐凤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保元强肾Ⅰ号胶囊联合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保元强肾Ⅰ号胶囊联合六君子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CRF3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α-酮酸片及爱西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保元强肾Ⅰ号胶囊及六君子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均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BUN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Alb及Hb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元强肾Ⅰ号胶囊联合六君子汤可明显改善CRF晚期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及营养状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为治疗晚期CRF的有效方案.

    作者:朱辟疆;韦先进;周逊;赵华;刘永平;邱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论《伤寒论》的词义特点及对临床应用的影响

    张仲景的<伤寒论>在对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在古医籍词义发展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书中某些医学术语的意义由特定义向一般义以及由一词多义向词义单一转变的两大突出特点对于医经的临床应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使著作内容明确,易读易懂;使医者便于掌握,不出歧义与理解错误.

    作者:崔锡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卵管再通术配合中药综合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40例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是原发或继发不孕的原因之一,占不孕病因的30%~40%,临床疗效不理想.我们于2002年6月~2004年8月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再通术配合中药综合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论三焦之实为胰腑

    三焦有广狭之分,广义的三焦,是人体区域的划分即上焦、中焦、下焦;狭义的三焦所指的实质可能是胰腑了.

    作者:史小进;田雨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治疗早搏50例

    近年来,我们用稳心颗粒(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早搏5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仙鹤草治疗盗汗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功专收敛止血,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之证.余于临床运用治疗盗汗,颇收良效.如患者曾某,男,35岁.患盗汗已历半月,经用当归六黄汤、大补阴丸等治疗罔效.自诉寐则汗出,寤则觉汗湿衣襟,旋即汗已,深为所苦,伴咽干,心烦,二便尚调,舌苔薄黄质红,脉象沉细数.此盗汗之证,投常药无效,当变通其法.窃思仙鹤草功专止血,但血汗同源,既能止血,当亦能敛汗.且江南民间,常用仙鹤草与大枣煎服,认为可医脱力劳伤,作为补益之品.于是以仙鹤草为主而疏一方:仙鹤草30g,白芍15g,甘草6g,生地黄12g,柏子仁15g,麦冬12g,茯苓10g,大枣10枚.嘱服3剂,盗汗减少,继进3剂而盗汗已,诸恙悉除.

    作者:郭辉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2例,另设正常组3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的血浆ET值.结果:治疗组高峰期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ET值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第14天ET值则低于正常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的疗效机理可能与降低急性脑出血高峰期以及整个病程的ET水平、缩短ET值降低到低于正常值的时间有关.

    作者:余尚贞;石青;艾立新;郑国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益元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04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其特征是长期持续性尿异常,如蛋白尿和(或)血尿;可有高血压、水肿和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其发病率居肾脏疾病之首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有效之方法.我们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自拟了中药方剂益元康,根据不同证型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04例,并与用肾炎四味片治疗的38例做临床对照观察,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春;贾小翠;尚宇翔;王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肠舒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8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肠舒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DGP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胃肠舒和贝络纳口服,原来的控制血糖方案不变,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及胃电图(EGG)等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肠舒组的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91.67%;贝络纳组分别为60.42%和89.5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C明显改善,Ⅱ相持续时间、Ⅲ相持续时间和收缩波幅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GG主频率比增加、主功率比增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胃肠舒组还可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结论:胃肠舒能明显改善DGP患者的临床症状、MMC及胃电活动,同时又能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是治疗DGP的有效方剂.

    作者:周红;钟灵;钟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思路

    中医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1)中药现代药理与不稳定斑块的病理.(2)中医辨证干预ACS不稳定斑块微观客观指标.(3)从络病理论论治ACS.(4)从毒论治ACS.(5)从瘀论治ACS.(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状态临床分期与辨证施治.

    作者:王昀;王瑱;颜乾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叶天士运用《伤寒杂病论》的经验及其研究概况

    叶天士擅长运用<伤寒杂病论>的理法方药.在<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选用了<伤寒论>方42张及<金匮要略>方27张.而在<未刻本叶氏医案>的1154例处方中,运用仲景方的有239例,占五分之一[1].因此,研究叶天士运用<伤寒杂病论>的经验,将有助于对叶氏学术思想的理解和对张仲景学说的掌握与应用.

    作者:李凯平;连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