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尹胜男;刘利;施蒋巍;沈莉

关键词:双源CT, 胆系疾病, 虚拟平扫,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系结石、息肉或肿瘤患者的DS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DSCT腹部常规平扫、动脉期双能量扫描、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常规增强扫描后,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比较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平均CT值、信噪比(SNR)及辐射剂量.结果 虚拟平扫图像质量有所下降(P<0.05),但对于病灶的显示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尤其对于阴性胆结石(病理提示为胆固醇结石或混合性结石)的显示,反而明显优于常规平扫.虚拟平扫图像的噪声低于常规平扫,SNR明显高于常规平扫(P<0.05);在阳性结石、息肉和肿瘤等病变检出中,结合增强扫描,二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00%、88.9%、90.9%),在胆系阴性结石中,虚拟平扫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平扫(分别为94.7%、52.6%);虚拟平扫的总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总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常规平扫(P<0.05),分别降低了39.4%、34.3%.结论 DSCT动脉期虚拟平扫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对病变的检出率高,尤其对阴性胆结石的显示有特殊优势,并且降低了辐射剂量,有望取代常规平扫.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浙江省3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 加强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平均年龄37.22岁(19~63岁),男/女:31/6.54.05%发病前长期居住在浙江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97.30%)、咳嗽(72.97%)、咳痰(51.35%)、消瘦(48.65%)、皮疹(27.03%);合并疾病由多到少依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梅毒、肺孢子菌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肾结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62.16%)、乳酸脱氢酶升高(83.78%)、白蛋白<30g/L(72.97%);谷草转氨酶升高(70.27%)、D-二聚体明显升高(100%)、CD4+细胞<20个/μl(67.57%)、抗人球蛋白试验实验阳性(78.38%)、血培养阳性率100%,血培养报阳时间3~19d;影像学检查:脾脏肿大(64.86%)、后腹膜淋巴结肿大(86.49%)、纵膈淋巴结肿大(43.24%)、肺部CT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均有效.结论 艾滋病同时存在上述临床特点并将组织培养时间延长至≥14d,可实现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早期诊断.规范化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闫俊;张忠东;张滨海;喻剑华;叶荣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25例获得完整随访的该类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 对该组患者进行20个月至5年的随访,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3.4%.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并发症少,功能评定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作者:陈余庆;季祝永;薛荣;张文祥;韩乃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高血压病患者20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观察对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RDW、hs-CRP、生化检查结果等,比较两组间RDW及hs-CRP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RDW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RDW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高血压患者RDW与hs-CRP间存在正相关(r=0.453,P<0.01).结论 高血压病与RDW、hs-CRP关系密切,或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一项临床评价指标.

    作者:王彤;柯淑兰;陈礼平;项伟忠;潘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败血症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真菌败血症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并对死亡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基础疾病、真菌的种类、病死率,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真菌败血症的患者46例,经对死亡组和生存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真菌败血症病死率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高APACHEⅡ评分是ICU真菌血症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消除易患因素,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作者:汪艳;沈翠芬;夏森林;谈鹰;王东;徐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iCT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肺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iCT迭代重建(IR)在CT肺动脉造影中成像质量,探讨IR在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9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PHILIPS 256层iCT 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患者随机分为IR组(n=45)和FBP组(n=45).IR组患者管电压100KV、管电流100MAs的扫描,idose4(等级4)进行重建,注射对比剂40ml.FBP组患者行常规CTPA检查,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s,注射对比剂40ml,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技术重建.统计比较两组肺动脉主干、尖段(S1)和后基底段(S10)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图像噪声、SNR、CTDIvol、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的主观质量评级.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Student t检验、四格表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动脉主干平均CT值IR组高于FBP组(P<0.05);IR组SNRS1和 SNRS10明显高于FBP组(P≤0.01),IR组图像噪声、CTDlvol、DLP及ED均明显低于FBP组(P≤0.01).结论 采用低剂量扫描迭代重建模式行CTPA检查能得到临床满意的CTPA图像,能满足肺栓塞诊断的要求,这种技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邓国辉;崔凤;姜永乐;徐鹏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棕色脂肪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非肿瘤人群中棕色脂肪(BAT)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同期行血尿酸水平测定者(n= 377)的临床资料及检查图像,排除肿瘤患者,利用半定量方法进行BAT的判定及其体积、活性的计算.比较高尿酸组及低尿酸组间BAT阳性率、体积及活性的差别;比较BAT阳性组及阴性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别;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BAT体积、活性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组BAT阳性率、BAT体积及活性均显著低于低尿酸组(P均<0.05).BAT阳性组的尿酸水平显著低于BAT阴性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BAT体积、活性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在非肿瘤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BAT的阳性率、体积、活性呈负相关.

    作者:邹晟怡;袁和秀;施毕旻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中电凝法与缝合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研究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中电凝法与缝合法对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9月就诊的共148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缝合组(n=72例)和电凝组(n=76例),缝合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采用缝合法,而电凝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卵巢手术中采用电凝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性激素水平和卵巢早衰发生率.结果 缝合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高于电凝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H、FSH、E2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LH、FSH、E2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凝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LH、FSH水平明显高于缝合组,E2水平明显低于缝合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患者卵巢早衰发生率高于缝合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卵巢囊肿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应用广泛,术中电凝止血会损伤卵巢功能,腹腔镜下卵巢缝合止血可减少卵巢损伤,保护卵巢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孔双燕;邬贤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中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治疗中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单侧听力损失>56dB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常规组:静脉注射甲强龙;观察组: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7d后复查纯音测听,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常规组和观察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并无明显全身副作用.结论 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中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静脉给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操作简单,适应症广泛,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剑;曾黎;王建国;唐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记录相关并发症,并采用Neer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6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46例均骨性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14例,良27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9.1%.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可以早期锻炼,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文林;夏增兵;唐慧斌;朱建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碳氧血红蛋白(COHb)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为ABO溶血组,不能确诊为溶血病的病理性黄疸患儿为非溶血性黄疸组,采取同期住院的无病理性黄疸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生后7d内总胆红素(STB)上升速度、COHb、网织红细胞(Ret)和血红蛋白(Hb).分析三组STB上升速度与COHb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COHb、Ret及 Hb的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分析三者的佳截断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ABO溶血组患儿STB上升速度、COHb和Ret较非溶血性黄疸组及对照组增高,Hb降低(P均<0.001);非溶血性黄疸组STB上升速度较对照组增高(P<0.001),但COHb、Ret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内COHb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佳截断值为≥1.35%,曲线下面积为0.971,敏感度91.3%、特异度90.5%,敏感度、特异度均比Hb和Ret明显升高.三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分别提高至95.7%和93.3%.结论 COHb是新生儿ABO溶血病辅助诊断的敏感指标,与Ret和Hb联合检测,对早期辅助诊断、及时干预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素芽;金尾静;谭稼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SOD MDA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水平及肺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胸片好转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CIV)、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HA、CIV、PCIII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胸片好转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为30.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肺纤维化进程.

    作者:姚秀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鼻肠管肠内营养堵管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的改进和探讨

    目的 探讨和改进鼻肠管肠内营养堵管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并总结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胃肠外科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4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鼻肠管肠内营养堵管的预防及处理的改进方法及效果.结果 及时有效的冲管,保持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必要时导丝的疏通可以较好的预防及处理鼻肠管的堵管.结论 本资料中所采用的改进方法能较好地预防和处理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堵管.

    作者:袁美娟;袁文琴;陈灵芝;沈小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被称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冠心病是危害老年人(≥75岁)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也是老年人群住院与再住院的主要原因,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除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以外,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涵盖了冠心病病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微血管障碍、冠脉痉挛.其治疗的原则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降低心肌的耗氧,同时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基础上规范抗血小板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同时,又无法避免损伤消化道黏膜,即使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片也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国外相关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并发出血常见的部位是消化道出血[3].

    作者:李超;俞章平;余晗俏;钟忆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乳腺癌

    乳腺癌是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部分大城市中已占据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是我国女性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乳腺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其中内分泌治疗是降低术后早期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治疗措施.口服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是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已证实TAM能显著降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总体生存率,通常治疗周期为5年.TAM具有拮抗雌激素及雌激素样双重作用,长期服用TAM可增加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已证实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在激素替代治疗中起到保护子宫内膜作用.但对于口服TAM的乳腺癌患者,LNG-IUS是否具有子宫内膜保护作用、是否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尚不明确.本文就LNG-IUS对于TAM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瑾;刘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三种下肢曲张浅静脉处理方式的比较

    目的 探讨托架驱血方式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5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驱血止血组82例、托架组94例、常规组78例.术前常规行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显示通畅.驱血止血带组采用驱血带驱血后于大腿根部捆扎止血带,托架组采用自制托架抬高患肢利用重力使静脉回流且在术中始终保持静脉回流状态.常规组不采用任何驱血方式.结果 托架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驱血带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中明显优于驱血带组(P<0.05).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上,托架组及驱血带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采用驱血方式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托架驱血方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有较大实用性,尤其是基层医院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义;李阳敏;朱克鹏;尹均明;郑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确诊肝癌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预防性行TACE的患者资料,术后单纯行TACE治疗(45例)的设为对照组,恩度联合TACE治疗(25例)的设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为48.9%,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67.8%、65.3%、64.1%,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观察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87.2%、76.2%、75.0%,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TACE较单纯TACE治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吴颖;陈建林;黄智勇;冒群;石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观察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对于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弹性髓内钉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38例进行随诊.结果 38例儿童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诊.平均手术时间30min(15~45min);术后住院日:平均5天(4~10天);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周(10~16周),38例均骨性愈合,1例术后出现激惹现象,拔出髓内钉后恢复,1例拔钉后出现感染,予抗炎对症治疗后恢复,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无功能障碍者,无血管、神经损伤者.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具有瘢痕小、微创操作、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

    作者:邓闽军;闵继康;徐旭纯;翁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脏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脏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及治疗方式,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5月切除的肾脏良性腺瘤7例,记录其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7例肾脏腺瘤中,病理诊断1例为肾脏多发乳头状腺瘤,1例为后肾腺瘤,5例为嗜酸细胞腺瘤.仅1例术前影像学考虑为良性.3例行肾脏切除,3例行肾部分切除,1例行肿瘤剜除.结论 肾脏乳头状腺瘤肿瘤大小是重要的诊断因素,嗜酸细胞腺瘤和后肾腺瘤影像和病理都有特征性,明确诊断后可行保留肾单位的切除手术.

    作者:王春华;于亚威;卞巍;易亚辉;阮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破窗理论对提高普外科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破窗理论对提高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自2015年8月开始将破窗理论引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破窗理论实施前后各55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破窗理论实施后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破窗理论实施后手术室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破窗理论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4.55%,与实施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 将破窗理论引入至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性,同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敏;张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瓷材料与钴铬烤瓷对前牙修复患者基牙牙周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瓷材料与钴铬烤瓷对前牙修复者基牙牙周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上颌前牙修复术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氧化锆全瓷材料修复,对照组行钴铬烤瓷修复.比较两组修复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患牙牙周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修复后1个月和3个月时GCF、TNF-α、IL-1β及MMP-8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及3个月时TNF-α和IL-1β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龈染例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周袋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化锆全瓷材料用于前牙修复术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龈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钴铬烤瓷材料更有助于保护牙周正常组织细胞.

    作者:傅乐;童锦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