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SOD MDA水平的影响

姚秀铎

关键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环孢素A, 百草枯, 氧化应激, 肺纤维化
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水平及肺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胸片好转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CIV)、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HA、CIV、PCIII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胸片好转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为30.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肺纤维化进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行为控制在手术医生术中职业防护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行为控制对手术医生术中职业防护中的实践.方法 统计2016年1月至12月实施行为控制前后131例手术医生在12929例手术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次数,总结行为控制在手术医生职业防护中的实践.结果 行为控制前手术医生在术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为17例,行为控制后在术中血源性职业暴露为3例.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手术医生术中职业防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行为控制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的保护手术医生,减少术中职业暴露损害.

    作者:谢珠红;张少凤;吴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与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与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200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60岁为老年组共100例,<60岁为中青年组共100例,运用SPSS 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宫颈癌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生率为71.0%;中青年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发病率为59.0%.腺癌在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中分别占3.0%和15.0%,肿瘤≤4cm在两组中分别占72.0%和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存在差异,老年宫颈癌患者较中青年患者腺癌发病率低,肿瘤≤4cm患者比例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的依据.

    作者:张筱婧;李莉;楼寒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比较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奇数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保守治疗,偶数为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随访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观察组为4.00%,对照组则为28.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实施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手术治疗不仅时间更短,恢复更快,且效果更佳,复发率更低,值得借鉴.

    作者:张言涛;刘殿雷;周黎明;李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严重创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严重创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6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严重创伤患者送检的痰液、血液、尿液、体液、脓液、留置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数及对常规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 2011年12月至2016年11月ICU严重创伤患者送检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73株,有逐年增多趋势,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肤黏膜,分别占54.34% 、20.81%、10.98%;各年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妥布霉素有较高敏感率,敏感率>50%,对其它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ICU严重创伤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发区,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要加强细菌检测和用药监管,扭转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无序增长的不良局面.

    作者:陈芬;周宗庆;周伟华;程燕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PCT及CRP对产妇并发产褥期感染的临床预判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临床预判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9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899例产妇中有42例发生产褥感染,其发生率为4.67%.感染组PCT、CRP及白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及白细胞对应AUC分别为0.912、0.872和0.664,计算所对应佳临界值分别为2.25ng/ml、7.05mg/L和11.1×109/L,敏感度分别为88.1%、85.7%和71.4%,特异度分别为87.3%、78.3%和61.9%.结论 PCT及CRP的升高对产妇产褥期发生感染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作者:翁科娜;应元首;毛佳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气管镜下吸痰对高龄吸入性肺炎患者血清TNF-αIL-6 PCT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以及肺灌洗应用在高龄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吸入性肺炎的高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肺灌洗治疗,观察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的变化,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可以降低高龄吸入性肺炎患者体内TNF-α、IL-6、PCT水平,改善病情及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园园;蔡韵;吴玉泉;费明峰;陈晓娜;陈清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3D-TOF MRA成像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时间飞跃法核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压迫诊断及血管压迫情况与程度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患者均于MVD术前行3D-TOF MRA成像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微血管压迫、压迫的程度以及主要责任血管等详细情况;以MVD术中所见为确诊金标准,分析3D-TOF MRA成像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结果 3D-TOF MRA成像诊断结果与MVD手术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3D-TOF MRA成像诊断准确率为89.80%,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66.67%,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术前3D-TOF MRA诊断NVC发生率为63.27%,MVD术中所见NVC发生率为63.27%,术前3D-TOF MRA对于NVC程度的诊断结果与MVD术中所见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TOF MRA成像诊断血管压迫中责任血管为动脉血管的发生率为89.80%,与MVD术中所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D-TOF MRA成像诊断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压迫准确性高,能够基本明确微血管压迫的具体位置关系、程度以及主要责任血管,对于临床诊断及MVD手术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沈伟强;张云;沈健;潘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破窗理论对提高普外科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破窗理论对提高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自2015年8月开始将破窗理论引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破窗理论实施前后各55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破窗理论实施后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破窗理论实施后手术室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破窗理论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4.55%,与实施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 将破窗理论引入至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性,同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敏;张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置留管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征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 研究与观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置留管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征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地区的85例肝衰竭人工肝置留管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未发生留置管感染的85例患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同时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中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相关细胞因子与人工肝置留管感染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共检出8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及真菌(P<0.05),观察组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病原菌感染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相关细胞因子均与人工肝置留管感染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置留管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且此类患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较高,应针对患者此类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安彬彬;饶素玉;樊淑玉;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术后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本病已成为头颈部和内分泌癌症中增长快的一类.预后相比大部分恶性肿瘤都较好,但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和内分泌治疗所致的毒副症状却时常困扰患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祖国医学则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及优势.

    作者:冯佳捷;於姜安;童竹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NSAIDs对预防CABG术后心房颤动疗效及主要不良事件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围手术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及其他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对CABG术后房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至2017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6篇,24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非甾体抗炎药组术后房颤发生率14.9%,对照组术后房颤发生率2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纳入研究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心肌梗死、脑卒中、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NSAIDs能降低CABG术后AF的发生率,不增加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航;虞敏;冀涛;袁忠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慢性呼吸衰竭12例

    目的 分析慢性呼吸衰竭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经血液检验、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经治疗好转11例,死亡1例.结论 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慢性呼吸衰竭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当影像学检查无法解释症状时,不应忽视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谭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浙江省3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 加强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平均年龄37.22岁(19~63岁),男/女:31/6.54.05%发病前长期居住在浙江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97.30%)、咳嗽(72.97%)、咳痰(51.35%)、消瘦(48.65%)、皮疹(27.03%);合并疾病由多到少依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梅毒、肺孢子菌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肾结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62.16%)、乳酸脱氢酶升高(83.78%)、白蛋白<30g/L(72.97%);谷草转氨酶升高(70.27%)、D-二聚体明显升高(100%)、CD4+细胞<20个/μl(67.57%)、抗人球蛋白试验实验阳性(78.38%)、血培养阳性率100%,血培养报阳时间3~19d;影像学检查:脾脏肿大(64.86%)、后腹膜淋巴结肿大(86.49%)、纵膈淋巴结肿大(43.24%)、肺部CT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均有效.结论 艾滋病同时存在上述临床特点并将组织培养时间延长至≥14d,可实现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早期诊断.规范化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闫俊;张忠东;张滨海;喻剑华;叶荣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00 例,随机双盲分为右美组(D 组)和对照组(C 组).D 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加用DEX,C组给予相应生理盐水,气腹建立后,所有患者采用40°Trendelenberg体位,于手术前1d(D1)和手术后1d(D2)、3 d(D3)、7 d(D4)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 与D1 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在D2 时间点均出现MMSE 评分的下降(P<0.05)及IL-6、S100β 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P<0.05);与C组比较,D 组在D2 及D3 时间点 MMSE 评分更高(P<0.05),IL-6 、S100β 蛋白表达水平更低(P<0.05);D 组在D4时MMSE 评分及IL-6 表达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使老年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降低术后IL-6 、S100β 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啶能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作者:刘静;孟志鹏;赵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可吸收止血微球用于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100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中采用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对照组采用电凝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及排液时间、术后宫颈上皮修复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3.31±9.25)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2.45±14.90)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54.11±40.78)ml,也少于对照组的(62.98±47.10)ml(P<0.05);观察组术后5周内并发症中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狭窄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阴道停止流血流液及上皮复原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吸收止血微球用于宫颈冷刀锥切术中止血效果好,术后恢复快,较电凝止血法有优势.

    作者:罗柳珍;金翠云;楼彩虹;李云;孔建平;郎月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25例获得完整随访的该类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 对该组患者进行20个月至5年的随访,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3.4%.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并发症少,功能评定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作者:陈余庆;季祝永;薛荣;张文祥;韩乃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分娩镇痛仪联合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羊水偏少产妇分娩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娩镇痛仪联合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羊水偏少产妇引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120例足月妊娠羊水偏少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分娩镇痛仪联合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对照组予地诺前列酮联合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引产.观察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疼痛和焦虑情况、产妇体内β-内啡肽水平、产后出血量、母婴结局、分娩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和宫颈成熟度高于对照组,分娩焦虑和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β-内啡肽水平、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羊水偏少产妇引产过程中予分娩镇痛仪联合子宫颈扩张球囊能够促进宫颈成熟度、降低体内β-内啡肽水平、减轻分娩焦虑和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和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和顺产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叶平;陶洁静;陈海迎;周庆调;陈凌翔;张红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择期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5)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FTS组围手术期实施FTS外科处理流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 FT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术后第1天,对照组C-反应蛋白、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FTS组 (P<0.05);两组术中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较术前第1天明显升高 (P<0.05),术后3d降至术前第1天的水平(P>0.05);两组围手术期肝功能、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C-反应蛋白较术前第1天明显升高,皮质醇、血糖水平围手术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FT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7%,显著低于对照组29.1%(P<0.05).结论 以FTS理念优化肝胆管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缓解手术的创伤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

    作者:吴光理;朱子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SOD MDA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水平及肺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胸片好转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CIV)、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HA、CIV、PCIII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胸片好转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为30.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环孢素A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肺纤维化进程.

    作者:姚秀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记录相关并发症,并采用Neer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6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46例均骨性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14例,良27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9.1%.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可以早期锻炼,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文林;夏增兵;唐慧斌;朱建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