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ARF-BP1基因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为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100nmol/L ARF-BP1 siRNA采用脂质体包裹计数,转染至HepG2细胞;脂质体对照组不加siRNA片段,只加脂质体;转染阴性siRNA片段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不加siRNA片段和脂质体。各组ARF-BP1干扰后不同时间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哇蓝光吸收法测定,各组转染72h后HepG2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F-BP1 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不同时间点ARF-BP1 mRNA、p53 mRNA、mcl-1 mRNA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结果在24h、48h和72h,ARF-BP1对转染组的HepG2细胞抑制效率逐渐增强(P<0.05);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72h后,HepG2细胞凋亡率为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G1期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G2期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在ARF-BP1 siRNA转染72h后,p53mRNA和mcl-1 mRNA的相对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ARF-BP1基因在HepG2中被降低表达可促进HepG2凋亡。
作者:张法标;方哲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肿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肿瘤患者97例,分为发生囊肿组(56例)和未发生囊肿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与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性。结果56例(57.73%)患者发生淋巴囊肿。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引流部位、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术后<24h引流量等5项指标与淋巴囊肿发生率相关(P<0.05)。而引流部位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因素。多数淋巴囊肿患者囊肿无症状,囊肿体积随时间减小。结论经皮穿刺引流及保持患者术后白蛋白浓度可以降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淋巴囊肿具有自限性,超声检查应限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而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才需要治疗。
作者:黄彩平;莫莉花;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21例,均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空心钉固定及带袢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治疗,其中合并单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11例、三踝骨折6例。结果术后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下胫腓骨联合间隙、踝穴均恢复正常,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78~97分,平均92分,其中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所有患者负重步态均正常。结论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恢复下胫腓联合的正常功能,符合生理特点,减少恢复时间,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不需早期取出内固定,无内固定断裂等问题。
作者:林俊宏;朱健儿;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多靶点消融联合三氧、硬脊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形臂X线机检测引导下采用颈前气管鞘和颈血管鞘之间穿刺入路至靶点,行射频、三氧(臭氧)、硬脊膜外阻滞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改善显著,优良率95.32%,总有效率98.5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射频热凝多靶点消融联合三氧、硬脊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为不愿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贺娟敏;夏保志;孙剑;卓明群;王以友;黄良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术前检测Lp-PLA2水平,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9例(Lp-PLA2≥200ng/ml)和对照组81例(Lp-PLA2<200ng/ml)。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78.6±68.3)vs(178.2±36.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再狭窄、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非致死脑卒中比例明显升高[(9.24%vs6.17%),(5.88%vs3.70%),(4.20%vs2.47%),(5.04%vs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升高提示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增加,术前检测Lp-PLA2有预测价值。
作者:陈杰民;兰军;涂昌;刘瑞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2月全甲状腺切除术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癌74例,巨大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5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侧切除术后对侧复发12例,顽固性结节性桥本氏病25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经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17例有一过性低钙血症表现,对症治疗后改善。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或伴有远处转移;良性病变但已失去正常甲状腺组织者;顽固性桥本氏病伴有压迫症状,为全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指征。术中细致精准的解剖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林加宝;徐小盛;张霄鹏;李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同意行PICCO监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PICCO监测下输液,对照组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每搏量变异(SVV)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h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FiO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h、7d的GEDV和EVL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的ITBV和SVV比入院时、治疗后24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可以减少补液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符兆胤;黄克刚;陈帅;李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V71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sCD40、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再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并设立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CSF中sCD40、sCD40L的水平。结果重症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型组和重型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危重型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CD40、sCD40L含量显著高于重型组;重症组急性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但恢复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呈正相关;普通组和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均无明显相关性;重症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均呈正相关;普通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结论 sCD40、sCD40L可能参与EV71脑炎的发病机制,对EV71脑炎的病情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海萍;陈秀丽;李光乾;周朱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脉扩张症(VDS)在低颅压头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的头颅MRI矢状位的表现。结果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中,12例头颅MRI矢状位的T1相上出现静脉扩张症。其中3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再次头颅MRI检查,随着病情好转,VDS消失。结论 VDS可作为低颅压头痛的诊断标准之一。
作者:王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作用。方法中晚期鼻咽癌患者38例,应用多西紫杉醇、DDP、5-Fu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尼妥珠单抗针100mg自放疗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1次/周,共6~8次;放疗采用6MV X线照射,全程应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DT66-70.4Gy/30~32次,6~7周完成。观察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CR 84.2%,PR 15.8%;颈部淋巴结CR 86.8%,PR 13.2%。1、2、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3%、85.4%和80.2%、74.9%和64.2%。早期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和脱发;晚期主要是口干和颈部肌肉纤维化。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作者:徐正阳;任瑞平;袁祖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氧化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感染性休克治疗。观察组21例,常规治疗加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抗氧化指标及氧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6h及24h的抗氧化指标及氧代谢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氧化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较为积极,对患者的机体状态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起到改善感染性休克状态的目的。
作者:应伟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刮吸法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行刮吸法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50ml,术后3~5d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例为左甲状腺胸骨后肿瘤,且有甲状腺炎粘连严重,转改为开放式手术,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刮吸法结合超声刀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老年CAP患者162例(老年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为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体检者50例。患者入院后<24h进行临床数据收集,评估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同时检测老年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与D-Dimer浓度。分析比较CAP 患者PSI分级与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肺炎组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肺炎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随PSI分级增加而升高。不同PSI分级间NT-proBNP及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不仅可作为诊断老年CAP的有效指标,且对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作者:邱建凯;尹占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有P-R间期缩短的孕妇200例为观察组,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正常的孕妇200例作对照组,两组孕妇检查24h动态心电图(ECG)和胎儿心电图(FECG)并分析。观察组孕妇行吸氧治疗1周,后再次对孕妇行ECG、 FECG检查,两组孕妇在产后3个月后均再次复查ECG,并对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心率变异(HRV)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吸氧后P-R间期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的P-R间期缩短对胎儿无影响,和需氧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孙玲玲;王岚;黄娅瑜;黄玲;覃利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针联合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观察。方法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单纯应用川芎嗪针为对照组;川芎嗪针联合阿托伐他汀胶囊为观察组,治疗2周。2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6MWT),并测量肺动脉压和氧分压(PaO2)。结果2组均能提高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6MWT距离、降低肺动脉高压、血氧分压,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川芎嗪针联合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6MWT显著提高,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能够提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作者:费鑫法;皇甫秋强;陶鸿杰;何强;肖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采用成人尸体股骨标本9具,制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具,对照组制成股骨外侧壁损伤,观察1组行PF-LCP内固定并保留外侧壁完整,观察2组行PF-LCP内固定但制成外侧壁损伤,三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承载试验,比较骨折断端压缩时的间隔位移情况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三组股骨标本的大承载力。结果在压缩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断端间隔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大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骨折端的间距压缩位移显著小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骨折远、近端滑动位移均小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1组小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大载荷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PF-LCP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并且保留股骨粗隆外侧壁的完整能够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提高固定治疗效果。
作者:余作取;许兵;戴寿旺;王锋;童培建;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我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死亡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1.8%,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1]。目前对于进展期食管癌唯一可以临床治愈的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多,为临床护理增加一定的难度。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9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罗湘玉;陈西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年来,高压氧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并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我国迅速发展。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因环境和气压改变导致心理或病情变化,使高压氧治疗存在较高风险因素。因此,高压氧治疗要求护士时刻具备风险意识,才能将细致、周全的护理贯穿在高压氧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并保证治疗的安全。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作者注重高压氧治疗每一个环节的安全管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慧;沈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创面灌洗术在深部复杂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深部复杂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联合创面灌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及清洁方法治疗),每组各25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情况、换药次数及予手术关闭创面的时间;比较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创面予关闭的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创面灌洗术,对于深部复杂创面治疗能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并能提高Ⅱ期手术治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山林;计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趋势[1],随病情进展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Maslow 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作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 COPD 患者应用 Maslow 理论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趋势[1],随病情进展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Maslow 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作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 COPD 患者应用 Maslow 理论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娟;武秋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