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测定桡动脉阻断后压力与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分析

朱迎春;冯岗;查芳芳;吴莲叶;王青;白寿军

关键词:桡动脉压, 自体动静脉内瘘, 远期通畅率
摘要:目的:探讨桡动静脉内瘘术中桡动脉阻断后的压力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方法首次行自体桡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52例,于手术过程中监测其桡动脉血压以及残端动脉压力水平。手术过程中游离患者的桡动脉,将桡动脉测量血压的设备归零,然后用测压针穿刺患者的桡动脉,观察患者的桡动脉压力水平。使用血管钳暂时夹闭患者穿刺点近端的桡动脉,再观察患者的桡动脉残端的压力水平。随访5年,并观察其手术后第3年和第5年的内瘘通畅率。结果桡动脉夹闭前的血压水平为68~149mmHg,平均值为105.7mmHg。桡动脉残端的压力30~124mmHg,平均值98.5mmHg。患者的桡动脉被阻断前后的动脉压力差值>30mmHg或者阻断后桡动脉的残端的压力的绝对值<70mmHg的患者,采取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否则应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手术成功率100%。且桡动脉阻断后压力越低,内瘘第3、5年的通畅率越低。结论术中测定的桡动脉阻断后压力水平与内瘘远期通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其压力水平越低,内瘘远期通畅率越低。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对胎儿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有P-R间期缩短的孕妇200例为观察组,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正常的孕妇200例作对照组,两组孕妇检查24h动态心电图(ECG)和胎儿心电图(FECG)并分析。观察组孕妇行吸氧治疗1周,后再次对孕妇行ECG、 FECG检查,两组孕妇在产后3个月后均再次复查ECG,并对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心率变异(HRV)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吸氧后P-R间期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的P-R间期缩短对胎儿无影响,和需氧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孙玲玲;王岚;黄娅瑜;黄玲;覃利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Keap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73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3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1.9%,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82.2%(P<0.05);Keap1蛋白的的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和T分类无关,与患者的Gleason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eap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4)结论 Keap1蛋白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张普;孔丽敏;金雷钢;俞佳文;卢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部(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方法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86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术后周期性腹痛发生率,术后3个月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和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5%,周期性腹痛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恢复月经者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率71.4%,高于对照组53.8%。结论采用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治疗成功率高,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华蟾素分别作用于SHG44细胞株, 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SHG44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O/EB)双重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SHG44细胞株形态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spase8蛋白及Bcl-2的表达。结果1μg/ml和10μg/ml浓度下的华蟾素显著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作用(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FCM检测发现华蟾素可使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可见凋亡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华蟾素作用可使Caspase8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华蟾素能够诱导Caspase8和Bcl-2的差异性表达,具有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作者:潘心瑶;王成德;黄佩雷;潘进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节镜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中长期的疗效。方法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36例,在关节镜下多点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将炎性增厚的滑膜和尿酸盐结晶尽可能清除,彻底冲洗。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结果34例获随访,时间60~72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HHS)评分由术前(43±8.3)分到末次随访时提高至(90±4.6)分,疗效评定:优19例,良15例。结论以膝关节为主发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用关节镜技术具有重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中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龙树明;吴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钢板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采用成人尸体股骨标本9具,制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具,对照组制成股骨外侧壁损伤,观察1组行PF-LCP内固定并保留外侧壁完整,观察2组行PF-LCP内固定但制成外侧壁损伤,三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承载试验,比较骨折断端压缩时的间隔位移情况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三组股骨标本的大承载力。结果在压缩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断端间隔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大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骨折端的间距压缩位移显著小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骨折远、近端滑动位移均小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1组小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大载荷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PF-LCP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并且保留股骨粗隆外侧壁的完整能够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提高固定治疗效果。

    作者:余作取;许兵;戴寿旺;王锋;童培建;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静脉扩张症在低颅压头痛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静脉扩张症(VDS)在低颅压头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的头颅MRI矢状位的表现。结果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中,12例头颅MRI矢状位的T1相上出现静脉扩张症。其中3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再次头颅MRI检查,随着病情好转,VDS消失。结论 VDS可作为低颅压头痛的诊断标准之一。

    作者:王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均术后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等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Ala-Gln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术前、术后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B)、血浆白蛋白(Alb)及血IgA、IgM、IgG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d、7d、8d进食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d、8d Alb、TF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PAB氮平衡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d平均IgA为(3.0±0.5)g/L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IgM为(1.2±0.4)g/L、(1.6±0.8)g/L,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TPN联合Ala-Gln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态、调节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施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变化分析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变化的分析,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7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2、4个周期后,进行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57例患者共回收有效问卷52例。与化疗前比,化疗2个周期后功能领域(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得分较化疗前下降,化疗4个周期后得分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领域得分(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升高,其中恶心呕吐症状得分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条目中腹泻、食欲丧失、失眠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有焦虑情绪27例(52%),化疗2个周期后42例(81%),化疗4个周期后35例(67%),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患者部分症状改善,但总体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情绪加重。医护人员在对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高度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令晖;邓美玉;刘勇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包敷脐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包敷脐对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所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降糖药、运动疗法及饮食控制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药包敷脐疗法。评定两组疗效,记录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相关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TG及TC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包敷脐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提高降糖效果,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韩燕萍;李科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5月98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12d是否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强的松进行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32.4±6.3)个月,记录复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中VCAM-1和HSP60水平下降。随访结束,观察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31.91%。结论 PAU患者TEVAR术后行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江磊;李贞福;吴玉辉;张平;高洪波;杨苏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下肢植皮术后患者预防便秘中的作用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便<3次/周,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下肢植皮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术后患者体弱、疼痛、排便环境与姿势改变,饮食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患者功能性便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除此类患者的便秘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在常规护理上,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1]。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郗玉芝;彭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改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h、2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餐后2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而白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血尿酸(UA),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年龄、性别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

    作者:莫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NT-proBNP与D-Dimer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老年CAP患者162例(老年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为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体检者50例。患者入院后<24h进行临床数据收集,评估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同时检测老年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与D-Dimer浓度。分析比较CAP 患者PSI分级与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肺炎组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肺炎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随PSI分级增加而升高。不同PSI分级间NT-proBNP及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不仅可作为诊断老年CAP的有效指标,且对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作者:邱建凯;尹占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降糖药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拜糖平组,每组各48例,分别予二甲双胍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优于拜糖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无增加(P>0.05)。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或拜糖平联合甘精胰岛素均能较好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郭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抵抗素与老年糖尿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HF)发病过程中可能机制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0例和合并心力衰竭组3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及相关代谢指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采用NT-proBNP及EF值反映心脏功能,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采用相关分析显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抵抗素浓度与HOMA-IR、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过高水平的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和途径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从而加速心力衰竭的形成。

    作者:杨伟;李耘;马淑;刘川;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APN表达及其与ET-1 hs-RCP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内皮功能因子(ET-1)、炎症因子(hs-RCP)的相关性。方法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SR分为ISR组(n=25例)和非ISR组(n=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hs-CRP、ET-1表达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O表达水平,分析APN表达水平与ET-1、NO、hs-RCP的相关性。结果 ISR组治疗后hs-RCP、E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N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治疗后AP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ISR组治疗后(P<0.05);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RCP、ET-1呈负相关性(r=-572,r=-0.468,P<0.05),与NO呈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APN表达水平与内皮功能因子、炎症因子相关,可能在ISR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祥铭;王芳;彭艳;费松柏;任明霞;牛国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同意行PICCO监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PICCO监测下输液,对照组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每搏量变异(SVV)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h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FiO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h、7d的GEDV和EVL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的ITBV和SVV比入院时、治疗后24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可以减少补液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符兆胤;黄克刚;陈帅;李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胬肉收缩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临床上均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学护理的领域提出了舒适护理这个理念[2]。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对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敏;方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