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陈金亮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王殿华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中医药疗法, @陈金亮
摘要:多年来,陈金亮主任医师潜心研究治疗重症肌无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解脲支原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抗子宫内膜抗体混合阳性病案

    1 病例介绍尹某某,女,40岁,2005年5月17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连续发生自然流产2次,妊娠天数分别为70天及38天,为求系统诊治来我院门诊.平素小腹坠胀,带下量稍多,伴见腰酸,倦怠乏力,舌质正常、苔略厚,脉滑数.辅助检查:(1)双方染色体未见异常.(2)性激素6项未见异常.(3)盆腔彩超未见异常.(4)解脲支原体(UU)、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阳性,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弱阳性.(5)配偶正常.

    作者:韩延华;刘淑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焦中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焦中华(1937~),男,196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疗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3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血液病的临床研究,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血液病的诊治亦有独特之处,著有<实用中医血液病学>.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面,认为热盛迫血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治疗时不但注重凉血止血,健脾益气,养血摄血;更善于谨守病机,辨病位,加减变通,并灵活应用活血止血之法.主持完成科研课题4项,多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中医内科学>等著作.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学术继承人10余名.

    作者:李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调脾护心法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评价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调脾护心为治法,以护心方为主方加减治疗,并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AQ积分比较显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维度方面试验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调脾护心治则指导下,应用护心方加减治疗可以促进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阮新民;林宇;江巍;胡佳心;吴焕林;陈秋雄;林冬群;陈晓伟;邓铁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心通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左心室重量、功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MS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左室结构及功能,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MS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HMS)组,对比两组左室结构、功能的异同,并对HMS组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其对左室肥厚及功能的影响.结果:与MS组及对照组比较,HMS组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显著增大,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显著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HMS组左室重量、E/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MS患者多有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脑心通胶囊可减缓、逆转左室肥厚,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刘运芳;赵玉霞;于会明;钟丽红;张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60例

    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凯西莱(硫普罗宁)片剂治疗酒精性肝病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沛;刘霞;窦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脾方药对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Pronase酶法消化大鼠壁细胞,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胃泌素受体,双波长荧光法测定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显著降低(P<0.05),经补脾方药治疗后有所升高;同时模型组大鼠壁细胞内静息[Ca2+]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胃泌素刺激后壁细胞内[Ca2+]i有所升高,且模型组与党参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此状态有所恢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脾虚证可能与胃泌素受体低表达相关,且壁细胞内钙离子处于低代谢状态,但对于胃泌素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进而可能导致酸分泌敏感性相对增高,胃黏膜易损性增强,而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燕舞;王汝俊;王建华;杜群;巫燕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香港禽流行性感冒发病、防治及研究概况

    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尤以H5N1亚型毒株致病性强,对人类潜在威胁大.2004年1月~2006年1月4日,在禽流感波及亚、欧、北美和非洲的同时,有142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死亡74人[1],病死率为52.1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

    作者:李春生;文宝美;伦中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经》论消渴

    消渴病,首见于<内经>,散见于各篇中,在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后及宜忌等方面均有论述.

    作者:韩永刚;高思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薏苡仁食药两用/薏苡仁去疣有效/重用薏苡仁治疗慢性盆腔炎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外燥对小鼠气管上皮纤毛运动与呼吸道液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气道组织、气管纤毛运动(CM)与呼吸道液黏多糖(RS)的影响.方法: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18只.第7天与第14天检测病理组织学、CM和RS情况.结果:温燥组小鼠第14天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气管纤毛片状缺损、肺泡瘀血、水肿等较第7天加重,约4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凉燥组小鼠气道病变比温燥组略轻,约2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小鼠第7天与第14天CM加快,第7天RS增高但第14天减缓(P<0.01);凉燥组小鼠第7天RS减少,第14天升高且CM加快(P<0.01).结论:温燥通过损伤气道纤毛-黏液毯屏障、腺体结构而致肺津生成减少与宣输失司,是燥咳的重要病机之一.凉燥组小鼠RS增加与CM加快,与凉伤肺阳而致肺津不化,凝成痰饮有关.CM与RS可为研究外燥病机提供量化指标.

    作者: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龚权;朱慧玲;王超;张渊;谭联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怎样辨治坐骨神经痛?

    答:坐骨神经痛以单侧为多,起病多急骤,也有缓慢起病的.急性者腰部酸痛,连及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似针刺、刀割、触电样疼痛,弯腰、咳嗽或大便时均可加重.病久者下肢无力,肌肉松软,伴有小腿和足部麻木感.

    作者:陶春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胃力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5例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使食管黏膜损伤,产生炎症、糜烂或溃疡,临床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夜间平卧时呛咳、咽部不适等症状为主.本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也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我们于2003~2005年采用胃力康治疗RE105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杜艳茹;白海燕;刘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2例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其早期检测干预治疗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们对32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雅琴;钟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试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综合优势

    帕金森病是难治性疾病,长期以来,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成为治疗该病的佳方案,但是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给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前景蒙上了阴影.然而中医药在治疗原则、药物配伍、晚期疗效、辨证用药方面体现了疗效稳定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综合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应该成为帕金森病研究中的有益的尝试和重要进展.

    作者:鲍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帕金森病85例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中老年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少动、僵直和位置性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我们采用眼针配合体针治疗PD8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新强;韩艳茹;韩宝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宣明往范,昭示来学——论中医医案的价值、特点和研究方法

    医案是医生临床诊治患者的记录,也是案主医学思想、理论水平、技术能力乃至医德医风的体现.中医重视个案及案主的创新,体现中医从不确定性的理路审视疾病,由是而辨证论治.同时概述了中医医案的特点及研读医案的要点.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薏苡仁治疗肝硬化腹水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肺,清热排脓之功效.我们临床上应用薏苡仁治疗肝硬化腹水收到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作者:于相东;郭秀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医时相药法与运动性疲劳

    时相药法借鉴了中医传统的时间医学观念和治疗学思想,吸收了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的理念,针对运动性疲劳的病理机制,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手段,研制出早晚分别服用的温阳激活颗粒和滋阴修养胶囊.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对于减弱中枢疲劳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提高运动员体力.

    作者:程昭寰;黄晖;卢贺起;王克林;巢志茂;刘淑芝;黄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血瘀证辨证要素研究初探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血瘀证的辨证要素,探讨证候的研究方法.方法:把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选取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聚类分析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为:腰脊活动受限、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Logistic分析得出湿热血瘀证候诊断的主要症状,对证候的归属进行判断,以预测概率0.5为判别分界点,总正确率为88.1%.判别式分析得出对湿热血瘀证诊断有帮助的症状,并建立判断函数,符合率为89.2%,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92.7%,Kappa值为0.695.结论: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进行证候研究,包括中医辨病和辨证要素的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周雍明;殷海波;王海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早期针刺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

    我们自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对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针刺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广伟;朱克武;杨湘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