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菲康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分析

陈庆武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益生菌, 三联疗法, 根除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培菲康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Hp感染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者(11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2例)为标准三联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10d疗程。B组(54例)为联合培菲康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1天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胃纳减少、皮疹等7个主要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4周统一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记录Hp根除情况。结果两组7个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中,除呕吐和皮疹2个指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5个指标B组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均<0.05)。治疗结束后4周B组中Hp根除率为84.8%,明显高于A组的68.7%(P<0.01),OR值2.53(95%CI,1.51~4.12)。结论联合应用培菲康能有效提高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基地培训概况及成效

    根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及《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自2010年起,浙江省陆续开展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母婴护理、糖尿病护理等专科或专病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本院作为全省规模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成为成人 ICU、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血液透析护理、康复护理等五个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培训和临床实践基地。五年来,本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全省输送了600余名专科护士,获得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现将基地培训概况报道如下。

    作者:陈肖敏;童彬;石爱丽;姚惠萍;张琼;沈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术中经皮电刺激内关穴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方法90例全麻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穴位刺激组在术中持续刺激右侧内关穴,非穴位刺激组采用相同电流刺激,对照组不给予电刺激。术中主要镇痛药为瑞芬太尼,术后以舒芬太尼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测定机械痛阈值。结果穴位刺激组术后24h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术后6h、24h痛阈下降例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术中经皮电刺激内关穴能够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王奎荣;张雄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培菲康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培菲康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Hp感染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者(11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2例)为标准三联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10d疗程。B组(54例)为联合培菲康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1天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胃纳减少、皮疹等7个主要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4周统一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记录Hp根除情况。结果两组7个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中,除呕吐和皮疹2个指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5个指标B组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均<0.05)。治疗结束后4周B组中Hp根除率为84.8%,明显高于A组的68.7%(P<0.01),OR值2.53(95%CI,1.51~4.12)。结论联合应用培菲康能有效提高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陈庆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胱抑素C测定在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胱抑素C监测不同程度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6月期间共收住87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入院时胆红素>20mg/dl的46例分入实验1组,<20mg/dl的41例分入实验2组,将同期出生的4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实验1组和实验2组患儿入院及出院时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 C),并测定对照组出生后3d和7d的BUN、Scr及Cys C。结果三组之间治疗前血清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Cys C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治疗前后BUN、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功能有影响,但是为可逆性的,得到及时治疗后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作者:杨戎威;黄华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输卵管囊性畸胎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常发生于性腺,偶可见于颈、纵隔、骶尾部、松果体及腹膜后等部位,肿瘤由3个胚层衍生物所构成,结构混乱,分为成熟性、未成熟性及卵巢单胚层和高度特殊性畸胎瘤。发生于输卵管的畸胎瘤较为罕见,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约76例,其中55例为囊性[1]。国内报道约25例,其中恶性报道2例[2-3]。现结合本院1例输卵管囊性畸胎瘤总结报道并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杨丽萍;顾江红;任兴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酒精戒断综合征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例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横纹肌细胞的损伤和崩解,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等细胞内容物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甚至合并多器官衰竭(MOOS)而危及生命。2015年9月本院收治酒精戒断综合征合并 RM 患者1例,该患者起病隐匿,并发症较多,后期并发 MOOS,病情较危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斌;范录平;张有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丝素蛋白取向电凝胶仿生诱导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合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丝素蛋白取向电凝胶作为模板在模拟体液中仿生诱导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并系统研究不同浓度的取向电凝胶和预钙化温度对所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和钙磷摩尔比的影响。方法制取三种不同浓度具有一定取向性的丝素蛋白电凝胶,经过预钙化3次后分别放入模拟体液中静置24h,并研究不同预钙化温度下复合材料表面的形貌特征变化。结果通过改变取向电凝胶浓度和改变预钙化温度,与未经过电场作用的类凝胶仿生矿化诱导生成的羟基磷灰石比较,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所得材料进行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钙磷摩尔比与人体骨组织和牙体硬组织非常接近。结论以丝素蛋白取向电凝胶作为模板,钙磷离子在精确的调控和引导下,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组成、结构上及形态上与人体骨组织和牙体硬组织相似。有望为组织工程、整形外科和牙科领域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修复材料。

    作者:谢雪梅;葛自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患者痰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痰标本来源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感监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送检合格痰标本753例,培养分离病原菌344株,其中多为革兰阴性杆菌285株,占82.8%;革兰阳性球菌31株,占9.0%;真菌28株,占8.2%。神经外科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易感的高危人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进一步恶化,耐药率>8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1.9%和46.5%,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株,MRSR检出率为58.9%,末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应加强神经外科患者痰培养的监测,提高标本送检率,关注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对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腿溃疡型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并探讨表现为溃疡的小腿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17例因小腿溃疡难以愈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部位及情况,在将病灶扩大切除并确认切缘与基底部均为阴性的基础上,Ⅰ期或者Ⅱ期选择利用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通过对创面愈合情况、鳞状细胞癌的治愈情况及功能活动等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5个月。患者创面愈合好,无复发情况,患肢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小腿鳞状细胞癌在彻底切除的基础上,采取完善的术前准备,适宜的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式及精心的术后护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何静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配合神灯理疗治疗血瘀夹湿热型慢性盆腔炎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配合神灯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予中药灌肠配合神灯理疗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和9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治疗后两组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4%和1.67%,两组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神灯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明显减少了霉菌性阴道炎等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徐婷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罕见深静脉穿刺并发乳糜胸一例病例报告

    乳糜胸临床少见。主要因肿瘤、炎症、创伤等不同病因损伤或外压胸导管及分支,导致管腔阻塞或破裂,使乳糜液溢入胸腔所致。国外文献报道以淋巴瘤为主要病因。但深静脉穿刺并发乳糜胸病例国内罕见报道。现报道本科收治1例乳糜胸病例,探讨其病因、鉴别诊断和乳糜胸治疗的新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楼百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母婴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的流行特点以及母婴预后分析,为进一步控制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母婴传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江阴地区63547例孕产妇进行妊娠伴梅毒筛查,收集梅毒血清学阳性孕产妇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母婴预后研究。结果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的总发病率为3.15‰,孕期、产时、产后诊断者分别75.00%、19.00%、6.00%;梅毒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孕妇年龄大多数在20~35岁性生活活跃年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职业以无业或待业为主,其次为农民工;梅毒孕产妇干预率仅为70.00%,完全干预组、未完全干预组、未干预组足月产、流产及死胎、早产及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干预的60例梅毒孕产妇中,血清RPR滴度≥1:8组的流产及死胎率、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均高于RPR滴度<1:8组,足月产率低于RPR滴度<1:8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是发现梅毒感染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孕产妇梅毒知识宣教,对重点人群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妊娠伴梅毒孕妇,及时、规范治疗,降低妊娠伴梅毒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蒋美琴;王凤娣;凌静;朱玉莲;谭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微创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2~70岁,平均33.8岁。手术前患者拍摄X线片、三维CT重建、MRI等,使用不同的切口及方法复位,术中先行关节镜检查,在关节镜下根据骨折通过Schatzker进行分型,复位塌陷的骨折,用胫骨锁定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结果5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2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5.5°,完全负重时间平均4.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优42例、良8例、可5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0.9%。结论经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与良好固定,术中不用切开关节囊,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感染的风险,使术后功能较快的恢复;能够清楚的观察关节面及骨折情况,确定手术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术中灌注液持续冲洗,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创伤小、安全等临床治疗优势。

    作者:邓闽军;王丹;钟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中相关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4月1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静滴碳酸氢钠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观察血液透析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血液透析相关症状发生率均为11.11%,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3.25±2.14)分。结论在血液透析中综合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烟台市规范化超声系统筛查胎儿缺陷顺位调查

    目的:了解烟台市近两年胎儿先天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其顺位,了解缺陷胎儿预后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孕22~28周产前超声系统筛查诊断的有缺陷胎儿,统计分析胎儿的各系统先天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其顺位,随访缺陷胎儿预后。结果11310例胎儿中孕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缺陷469例,超声检出胎儿缺陷发生率约4.2%,其中心血管系统缺陷是例数多的缺陷类型,其余>10例的缺陷类型依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缺陷、全身多系统缺陷、面部缺陷、肌肉骨骼系统缺陷、中枢神经系统缺陷、胸部缺陷、消化系统缺陷和胎儿水肿综合征。随访缺陷严重胎儿绝大多数均引产,轻微缺陷胎儿预后良好。结论中孕超声系统筛查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生率居首位,提示所有孕妇进行中孕胎儿心脏筛查是必要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技术应广泛普及。重视胎儿缺陷预后随访,有利于指导临床产前诊断咨询,减少不必要的引产。

    作者:王允芹;李传红;宋修芹;贾淑华;赵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临床纳入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2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导致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结果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肿瘤长径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肿瘤长径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肿瘤长径等因素有关。

    作者:陶应珍;丁成玉;岳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单切口配合经皮拉力螺钉与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4年7月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24例分为甲组(11例)和乙组(13例)。甲组采用单切口配合经皮拉力螺钉治疗,乙组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分级。结果甲组和乙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6.83±15.29)min、(189.21±11.6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42.56±224.85)ml、(938.86±142.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甲组优良率90.9%,乙组优良率92.8%。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 Aubigne标准:甲组优良率87.5%,乙组优良率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配合经皮拉力螺钉和前后联合入路均可以较好的复位和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前者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一种良好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唐慧斌;闵继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wist和ZO-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 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Twist和ZO-1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二者在卵巢癌表达中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wist和ZO-1的表达水平,并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wist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0%,38/50)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O-1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16/50)低于正常组织(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ZO-1的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的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 P<0.05)。结论 Twist和ZO-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Twist和ZO-1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卵巢癌转移与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平;程栋梁;袁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化湿二陈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湿浊中阻型消化道反应的临床分析

    我国近几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都会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苔腻等湿浊中阻证的表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而化湿二陈汤对缓解由化疗引起的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疗效显著,因此两年来,作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搜集了临床上应用化湿二陈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50例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绍文;陈铁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100mg)联合氯胺酮(10mg);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30mg)。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术中体动、术后腹痛及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追加丙泊酚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3.88±0.32 vs.3.3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注射部位疼痛、术中体动、术后腹痛比例均低于对照组(5.00% vs.25.00%,8.33% vs.38.33%,8.33%vs.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喻平;曾金稳;冯琤聪;袁丽媚;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