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一产程使用腹压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汤小霞

关键词:第一产程, 腹压,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频繁使用腹压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妊娠足月分娩的625例初产妇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第一产程频繁使用腹压的产妇设为观察组,未频繁使用腹压的设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年龄及分娩时体重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再将两组发生盆底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年龄及分娩时BI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POP比例为61.8%,对照组37.9%,观察组发生产后SUI比例40.8%,对照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产程使用腹压可明显增加产后发生PDF的几率。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罕见深静脉穿刺并发乳糜胸一例病例报告

    乳糜胸临床少见。主要因肿瘤、炎症、创伤等不同病因损伤或外压胸导管及分支,导致管腔阻塞或破裂,使乳糜液溢入胸腔所致。国外文献报道以淋巴瘤为主要病因。但深静脉穿刺并发乳糜胸病例国内罕见报道。现报道本科收治1例乳糜胸病例,探讨其病因、鉴别诊断和乳糜胸治疗的新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楼百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基地培训概况及成效

    根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及《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自2010年起,浙江省陆续开展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母婴护理、糖尿病护理等专科或专病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本院作为全省规模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成为成人 ICU、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血液透析护理、康复护理等五个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培训和临床实践基地。五年来,本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全省输送了600余名专科护士,获得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现将基地培训概况报道如下。

    作者:陈肖敏;童彬;石爱丽;姚惠萍;张琼;沈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表格式实习日志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1],也是塑造专业态度及行为的关键时期。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地调动临床护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带教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护理临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2]。本院神经外科将表格式实习日志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娟;葛东明;王爱凤;丁涟沭;佘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舒适护理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率为91.7%;对照组并发症率为38.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吴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单切口配合经皮拉力螺钉与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4年7月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24例分为甲组(11例)和乙组(13例)。甲组采用单切口配合经皮拉力螺钉治疗,乙组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分级。结果甲组和乙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6.83±15.29)min、(189.21±11.6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42.56±224.85)ml、(938.86±142.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甲组优良率90.9%,乙组优良率92.8%。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 Aubigne标准:甲组优良率87.5%,乙组优良率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配合经皮拉力螺钉和前后联合入路均可以较好的复位和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前者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一种良好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唐慧斌;闵继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胱抑素C测定在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胱抑素C监测不同程度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6月期间共收住87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入院时胆红素>20mg/dl的46例分入实验1组,<20mg/dl的41例分入实验2组,将同期出生的4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实验1组和实验2组患儿入院及出院时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 C),并测定对照组出生后3d和7d的BUN、Scr及Cys C。结果三组之间治疗前血清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Cys C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治疗前后BUN、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功能有影响,但是为可逆性的,得到及时治疗后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作者:杨戎威;黄华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OPG/RANK/RANKL系统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使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发生概率增加[1]。目前,骨折疏松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尤以老年人发病为多。相关调查显示全球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困扰[2]。本文就OPG/RANK/RANKL 表达对骨质疏松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为骨质疏松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卢烨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并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行择期全身麻醉(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术后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方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32例使用0.19%罗哌卡因+生理盐水;B组32例使用0.19%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C组32例使用0.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均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三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的镇痛效果、24h舒芬太尼使用剂量(V)、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T)、PCIA有效按压次数(D1)、PCIA实际按压次数(D2)等进行观察,并了解麻醉安全性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A组在T2、T3、T4时间段VAS评分明显较B组与C组高(P<0.05),T5时间段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h舒芬太尼使用剂量(V)、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T)、PCA有效按压次数(D1)、PCA实际按压次数(D2)等指标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B组与C组镇痛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横肌平面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加强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作用,取得与0.25%罗哌卡因相同效果,可减少麻醉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刘罡;张鹏;孙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案例分析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案例分析法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通过收集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召开低年资护士案例分析会、护士长案例分析会与病区案例分析会促使护士进行案例分析,提出改善与预防方法。结果实施案例分析法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与实施案例分析法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实施案例分析法前比较也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案例分析法,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方淑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化湿二陈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湿浊中阻型消化道反应的临床分析

    我国近几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都会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苔腻等湿浊中阻证的表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而化湿二陈汤对缓解由化疗引起的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疗效显著,因此两年来,作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搜集了临床上应用化湿二陈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50例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绍文;陈铁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水分离配合小纱枕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水分离配合小纱枕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和传统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卵巢囊肿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结论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水分离配合小纱枕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尤其对卵巢皮质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少术后盆腔粘连机会,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魏冬梅;朱剑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不良孕产史不孕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改善疗效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有不良孕产史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80例有不良孕产史以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分为经宫颈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组(切开术组,n=40)和经宫颈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组(切除术组,n=40)。给予切除术组患者经宫颈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治疗,给予切开术组患者经宫颈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术后宫腔镜复查情况及生殖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切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切除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均显著少于切除术组(P<0.05),术后残隔发生率2.5%显著低于切除术组17.5%(P<0.05),内膜上皮化满意度62.5%显著高于切除术组37.5%(P<0.05),术后妊娠率62.5%显著高于切除术组37.5%(P<0.05),妊娠状态中比例2.5%显著低于切除术组22.5%(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较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更能有效改善有不良孕产史以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

    作者:杨文颖;徐彩凤;韦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煤气烧伤病例分析

    目的:对煤气烧伤进行分析,提出预防煤气烧伤的建议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煤气烧伤患者165例临床资料。结果男女之比为1.04:1,以31~60岁年龄段为常见,占70.3%;7~10月份为煤气烧伤高发期,占全年的59.4%;以瓶装煤气烧伤为主,管道燃气烧伤少见,常见于出租房、家庭或酒店厨房内烧伤;烧伤部位以双上肢和头面颈为常见,以二度烧伤为主,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占20.6%。结论煤气烧伤是住院患者火焰烧伤的首位原因,主要发生在出租房内购买非正规渠道经营的“黑煤气”,建议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煤气使用安全事项,提醒市民不要购买非正规渠道经营的“黑煤气”。

    作者:郑玥玲;吴继炎;吕瑞林;王海林;陈筱莉;金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方法将具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160例随机分为球囊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球囊组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对照组采用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开始至规律性宫缩时间及产程时间,并比较两组宫缩过强发生率和剖宫产率,记录两组产程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引产至规律性宫缩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子宫过强收缩发生率、胎心异常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和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及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靠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法。

    作者:崔艳双;吴星光;胡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比较腹腔镜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成人双侧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TAPP组46例和开放组5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费用、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 TAPP组和开放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79.8±9.6)min和(70.5±11.7)min (P<0.05),疼痛持续时间分别是(1.6±1.2)d和(2.7±1.4)d(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14692.1±1479.7)元和(14101.5±1505.9)元(P<0.05),住院时间分别是(2.8±1.2)d和(4.8±2.0)d(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值得临床推广,TAPP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高伟;沈亦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胰岛素抵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IMT值分为IMT<1.0mm组(n=40例)和IMT≥1.0mm组(n=35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纤维蛋白原(FIB)、载脂蛋白A蛋白(ApoA)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IMT≥1.0mm组患者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IMT<1.0mm组(P<0.05),ISI明显低于IMT<1.0mm组(P<0.05),而各组ApoA、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加重,FPG、FINS、HOMA-IR明显升高(P<0.05),而ISI明显降低(P<0.05),而各组ApoA、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MT越厚、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越重,则IR程度更强。

    作者:王娟;陈传国;费世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靶控输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高龄患者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高龄患者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12月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高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TCI舒芬太尼A组0.30μg/L,B组0.35μg/L,C组0.40μg/L,待达到效应室、血浆浓度平衡后TCI依托咪酯0.50mg/L。三组患者均于诱导前、舒芬太尼平衡时、依托咪酯平衡时、气管插管即刻等比较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诱导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达到平衡时C组心率显著慢于A组、B组(P<0.05);插管即刻B组、C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A组,(P<0.05);插管5min时刻C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A组、B组(P<0.05)。A组于T4时刻出现3例血压>160mmHg,C组于T1、T2时刻出现4例心率<50次/min,B组未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结论 TCI舒芬太尼0.35μg/L负荷依托咪酯0.50mg/L应用于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效果较佳,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钟锦秀;张培冰;吴少娟;黄康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7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18例)和非谵妄组(79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8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8.6%。单因素危险分析表明,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在年龄、BMI、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睡眠时间减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BMI、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评分高、术后睡眠时间减少是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高,高龄、低BMI、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评分高和术后睡眠时间减少是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要综合防治。

    作者:诸葛军;熊良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EPO对早产儿脑损伤防治作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早产儿脑损伤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及出生后第1、3、7天血清NSE、S-1OOB 浓度水平,观察患儿出生后3个月及6个月智力发育检测量表(CDCC),观察出生时、出生后2周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及肝肾功能等血象指标情况,对因治疗结合EPO皮下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正常率为80.19%,对照组为4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NSE、S-100B 蛋白浓度在出生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出生后3、7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儿在出生后3、6个月CDCC量表检测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血象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EPO能有效缓解和治疗早产儿脑损伤,改善患儿脑损伤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育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侧幕上外伤性颅内血肿44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幕上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4例双侧幕上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22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包括自动出院)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改善双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作者:章国海;过宓;张铖;吕庆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