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银兰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治疗6周后,称重脾脏并计算脾脏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脾脏CD4+、CD8+T细胞亚群的表达,计算CD4+/CD8+比值.结果:黄连解毒汤治疗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脾脏指数明显升高,脾脏CD4+、CD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对照组(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对2型糖尿病引起的T细胞亚群异常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文军;赵兴国;蔡欣蕊;崔秋环;钱秋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闻诊是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特色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它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疾病和证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出发,阐述其地位和作用,从而展望未来中医闻诊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作者:陈春凤;王忆勤;燕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瓜蒌皮注射液干预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脉动脉,制备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药.大鼠腹腔注射给药.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TTC),测定心肌梗死率;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5项心肌酶活性,确定心肌细胞坏死程度;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明确瓜蒌皮注射液调节血管舒张的能力.结果: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其心肌梗死率及血浆中5项心肌酶活性,提高eNOS活性及NO分泌量,降低ET含量,维护缺血心肌正常生理功能,作用效果与丹参注射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ET的合成、激活eNOS活性,提高NO分泌量,增强冠状动脉的扩张,增加冠脉流量;从而实现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鹏;赵启韬;高兆慧;黄臻辉;琚姝;张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通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中CR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成功造模的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通方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SD大鼠不作处理,假手术组10只开胸但不结扎冠脉.冠通方组冠通方灌胃,各组均正常饲料及饮水喂养,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的mRNA表达结果.结果:(1)假手术组出现心肌损伤并未出现明显心肌梗死,冠通方组同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RP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CRP mRNA表达量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4)冠通方组与模型组相比,CRP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CRP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中药冠通方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对心梗后CRP mRNA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何劲松;曲楠;刘婧;白法文;杨小英;易自刚;岳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尪痹的辨证施护及其他护理方法.方法:47例旭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及中药熏洗、情志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以缓解病情.结果:47例患者2例因病情需要转外科治疗,45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受累关节未进一步发展,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结论:对本病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致残及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谢珍惠;覃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中医药治疗疗效,为筛选有效的治疗肝癌的中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的患者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①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78.13%、63.33%;在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分别为20.31±9.19、24.63±5.6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生活质量改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分别为74.06±7.96、66.97±8.02,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甲胎蛋白(AFP)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818.63±327.13) ng/mL、(744.88±235.46) n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应用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李斌;王玉华;张霄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2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4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试验组给予蛭龙活血通瘀胶囊1.2g,口服,每天3次.连续用药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压、ABI、hs-CRP、Hcy的变化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B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ABI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hs-CRP、Hcy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hs-CRP、Hcy水平,改善其动脉硬化程度.
作者:白雪;杨思进;江云东;张德稠;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病情痊愈则不进入下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和总病程分别为(2.5±0.5)d、(3.4±0.6)d、(4.6±1.1)d、(5.3±1.5)d、(10.1±2.6)d,对照组分别为(5.4±1.3)d、(4.8±1.2)d、(6.6±2.6)d、(8.8±3.7)d、(13.3±3.8)d,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治疗组显愈率96.7%,后遗神经痛发生1例,占1.7%;对照组显愈率86.7%,后遗神经痛发生9例,占15%.治疗组患者的显愈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国明;李云君;袁洪海;严明志;石慧芝;段恒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分子机制进行拆方研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水杨酸钠灌胃为主复制CAG大鼠模型.确定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全方组、补益组、祛邪组、西药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萎胃康水煎液、拆方Ⅰ号水煎液、拆方Ⅱ号水煎液和维霉素混悬液,1次/d.给药30 d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及Bcl、Bax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其中以全方组效果好.模型组Bcl-2、Bax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8.36±1.24、8.94±0.65,较正常组的(11.19±0.82)、(16.98±0.96)分别明显升高和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显著升高(P<0.01),以全方组大鼠胃黏膜Bcl-2的平均光密度(11.93±1.17)低,较补益组(14.68±1.16)、西药组(14.19±1.64)和祛邪组(13.00±0.9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Bax的平均光密度(14.43±0.57)高,较西药组(11.56±0.7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胃康能明显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的情况,推测其分子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于佳宁;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现代鲜药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其独特的临床优势特点为鲜动物药广泛应用提供了临床基础,多层次、多手段研究也为鲜药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金龙胶囊作为现代鲜药的典范,在临床治疗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对多种肿瘤具有治疗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毒增效及保护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作用;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研究结果证实其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血管生成、重塑免疫调节功能等作用机制.文章根据金龙胶囊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对其临床优势人群的选择、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现代鲜药,为治疗疑难杂症寻找突破口进行探讨.
作者:刘瑞;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辨证为脾虚湿盛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降糖二甲双胍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加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家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肾炎性血尿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结合叶景华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其病机在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尿血,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其病位在肾与膀胱,治疗上运用清利凉血法、滋阴清利法、健脾补肾法、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性血尿的方法.
作者:韩海燕;王新华;路建饶;黄卫;茅伟安;虞仲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在本科室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试验组1),另随机选出10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例作为对照组1.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得出结论,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然后把100例有斑块的病例再次分为试验组2和对照组2各50例,试验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另服用本科室经验方—软脉化斑汤,对照组仅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两组病人均低脂饮食及适当锻炼.观察12周,重新测定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并重新进行体质辨识,通过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经过12周的治疗,试验组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变化优于对照组,经缩小及稳定斑块治疗,患者的原体质评价得分已有明显降低.结论: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软脉化斑汤与瑞舒伐他汀协同使用,有助于缩小颈动脉斑块,并增强其稳定性.缩小及稳定斑块有助于体质的改善.
作者:文秀华;张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调肝益气通络方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从而评价该方的促增殖能力.方法: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混悬液制备Wistar小写大鼠(35只)肝纤维化模型;其中30只灌胃给予调肝益气通络方(低、中、高3个剂量)1个月,制备含药血清;另外5只用于MSC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用含药血清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连续7d;在各检测点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通过MTT对细胞增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7d后,其细胞数量均比常规培养组增多,并同用药剂量呈正比,浓度越大细胞数量越多,细胞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结论:调肝益气通络方对大鼠骨髓里的间充质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韩海啸;李军祥;孟捷;杨晋翔;来要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综述了施肥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指出了目前中药材施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GAP的要求,对中药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聂金娥;郭庆梅;王真真;周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疏肝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量心理状况,将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的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培土生金法组(24例)、舍曲林组(23例)及呼吸操组(22例),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并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降低,肺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A及HAMD评分方面,舍曲林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影响方面,中药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培土生金法能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晓梅;代宏勋;林火真;黄鑫;顾芳;雷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聂惠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潜心研究《伤寒论》,对经方多有独到的见解.临床中聂教授不仅善用仲景经方,更善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症.文章总结了聂教授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小柴胡汤、小陷胸汤、栀子豉汤的合方治疗肺热咳喘的临床验案,与读者共飨.
作者:郭玉娜;郭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久泻”又称慢性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杨小平教授业医3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对辨治久泻尤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小平;吉春阳;牛清涛;张连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丁甘仁及其门人程门雪均为孟河丁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咳喘辨治的丰富经验.两位医家将咳喘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外感六淫,脏腑失调,内邪干肺.丁氏尤重风邪挟杂之因,治疗上标本兼顾,清、润、宣、肃并用,秉承孟河学派轻灵清巧之风;程氏对痰饮致病见解独到,将化痰法贯穿咳喘治疗始终,善从复方验方中取精用简.
作者:吴佳杰;张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预后和代谢两个角度出发阐述肥胖的中医研究思路.提出在现有肥胖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科研方法学,多学科、多途径、多手段地对肥胖进行再认识.
作者:段娟;刘莱莱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