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娜;郭华
目的: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对Aβ25-35与H2 O2分别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当归防治A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β25-35与H2O2分别诱导PC12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当归含药血清对抗干预,以MTT比色法观测当归含药血清对两种AD细胞模型增殖的保护作用,以比色法检测当归含药血清对AD细胞模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总超氧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分析当归治疗AD机制.结果:10%当归含药血清对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作用,可显著降低细胞模型培养液中LDH活力、MDA含量,提高T-SOD活力(P<0.05).讨论:当归含药血清对H2O2及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当归阿魏酸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杨植媛;吴红彦;李海龙;邱家权;邓健男;王红蕾;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对大肠癌术后Ⅱ期和Ⅲ期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口服中药防止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和空白组,观察1年的时间,比较两组的1年无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临床症状积分、KPS评分、体重和肿瘤标志物.结果:两组1年无病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3个月即能明显改善症状积分,9个月与对照组积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个月开始治疗组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9个月开始治疗组KP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个月体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P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第9个月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直至观察结束,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Ⅱ期和Ⅲ期化疗后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KPS评分和增加体重.
作者:邹玺;吴坚;凌博凡;刘沈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后化疗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辅助中医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艾迪针或鸦胆子油乳),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其临床症状、体力状况评分、血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中医治疗组患者其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且在毒性分度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③化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较单纯化疗组患者明显增高,而CD8+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体力和免疫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巧妹;王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方颗粒治疗,每日.1剂,水冲服,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多潘立酮片10 mg,饭前10 ~ 30 min服用,每日3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亦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可提高FD脾胃虚弱型患者临床疗效及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马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聂惠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潜心研究《伤寒论》,对经方多有独到的见解.临床中聂教授不仅善用仲景经方,更善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症.文章总结了聂教授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小柴胡汤、小陷胸汤、栀子豉汤的合方治疗肺热咳喘的临床验案,与读者共飨.
作者:郭玉娜;郭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闻诊是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特色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它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疾病和证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出发,阐述其地位和作用,从而展望未来中医闻诊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作者:陈春凤;王忆勤;燕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64例患者采用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而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观察组患者的24 hUMA、SCr、CCr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且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芪降糖片与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葛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陈建杰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建杰教授从医30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陈师博古通今,从中医经典理论中提取精华,结合现代体质学说,对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体现中医学“治病求本”“因人治宜”的特色.
作者:叶青艳;陈逸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分子机制进行拆方研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水杨酸钠灌胃为主复制CAG大鼠模型.确定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全方组、补益组、祛邪组、西药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萎胃康水煎液、拆方Ⅰ号水煎液、拆方Ⅱ号水煎液和维霉素混悬液,1次/d.给药30 d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及Bcl、Bax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其中以全方组效果好.模型组Bcl-2、Bax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8.36±1.24、8.94±0.65,较正常组的(11.19±0.82)、(16.98±0.96)分别明显升高和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显著升高(P<0.01),以全方组大鼠胃黏膜Bcl-2的平均光密度(11.93±1.17)低,较补益组(14.68±1.16)、西药组(14.19±1.64)和祛邪组(13.00±0.9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Bax的平均光密度(14.43±0.57)高,较西药组(11.56±0.7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胃康能明显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的情况,推测其分子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于佳宁;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久泻”又称慢性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杨小平教授业医3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对辨治久泻尤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小平;吉春阳;牛清涛;张连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肺病(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其发病因素与特禀体质的相关性联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调研表对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特禀体质与发病规律相关性的调查.结果:200例过敏性肺病中有96例为特禀体质,且其兼夹体质以气虚质与阳虚质较多,分别占病例数的24.0%、23.6%;其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趋于低龄化;与冷空气、花粉等过敏因素有关;好发在冬春季;与不太运动、过敏性肺病家族病史关系密切.结论:过敏性肺病特禀质人群中其发病与低龄化、冷空气、冬春季、不太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林霞;张庆祥;孟庆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中医药治疗疗效,为筛选有效的治疗肝癌的中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的患者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①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78.13%、63.33%;在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分别为20.31±9.19、24.63±5.6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生活质量改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分别为74.06±7.96、66.97±8.02,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甲胎蛋白(AFP)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818.63±327.13) ng/mL、(744.88±235.46) n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应用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李斌;王玉华;张霄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体质与外感是否存在相关性,设计问卷,对健康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体质状态与既往感冒情况,收集有效问卷688份,以SPSS 18.0软件采用双向有序列联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体肤表的形态特征以及对外感环境的适应与抗邪能力与营卫的盛衰和功能相关,后者取决于脾胃功能的强弱.说明体质的强弱不仅影响外感病的发病与否,对证候的形成与愈后转归存在显著影响.为营卫理论以及外感病发病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杨学;孔祥亮;岳小强;徐武牧;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表面上看是“针术”,而深层次去理解却是“针道”,体现了中医由外治内、内外相通的整体观思想.明经辨络为针道之基石,掌握了经络,就抓住中医针灸之灵魂;顺势而调为针道之方法,只有顺应病人的自然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才不至犯虚虚实实之戒,避免太过或不及的弊端;而针灸治病,立足于“和”,调阴和阳为针道之终级目标.因此,临证时宜用心炼术,潜心悟道,只有明经辨络、顺势而调、调阴和阳等诸多环节完美组合才能构成针道之佳临床疗效.
作者:欧阳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朱培庭教授师从已故著名外科专家顾伯华、徐长生教授,悉得真传,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肝胆管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用药颇多独到之处,对肝胆管结石术后的治疗,善用益气养肝柔肝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介绍朱培庭教授调治肝胆管结石术后的经验.
作者:李炯;肖广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剖析中医之气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比中医之气与量子概念的系统结构和内涵,利用命题思维和演绎推理等逻辑学方法,推定中医之气与量子具有同构性.同时总结六十多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医之气与电磁波(量子)的密切相关性,论证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形态.为“量子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韩金祥;韩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熏洗治疗对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中药熏洗,分别观察术后第2天、第7天排便时、温水清洗后、中药熏洗后的肛门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结果:与温水清洗相比,中药熏洗能明显减轻肛门疼痛,提高舒适度,经比较,在术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和不适,尤其是早期.
作者:刘庆晔;张静燕;邱允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3月平稳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体吸入,辅助药物治疗氧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辨证治疗,早晚分服,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年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2%、生存质量总分(90.34±15.34)分,高于对照组的83.33%、(70.60±12.34)分;观察组年发作次数(0.98±0.45)次、住院时间(14.67±3.56)天,低于对照组的(1.77±0.67)次、(24.56±4.45)天(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能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减少发作次数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慧君;陈贤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在常规应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应用桂枝汤,黄连解毒汤,当归六黄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汤可有效治疗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其机理为:桂枝汤可调节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营卫.结论: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可用调和营卫法治疗.
作者:王燕;杨学青;田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中医认为应从整体观的辨证思想论治本病.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孙晓波;石岩;连捷;石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