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波;石岩;连捷;石光
目的:对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后化疗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辅助中医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艾迪针或鸦胆子油乳),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其临床症状、体力状况评分、血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中医治疗组患者其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且在毒性分度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③化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较单纯化疗组患者明显增高,而CD8+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体力和免疫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巧妹;王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开窍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15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而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2,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显著的改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陆勇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钟罩灸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40例病人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钟罩灸)20例和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20例.结果:放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15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钟罩灸(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能有效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能减少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用量.
作者:徐丹;黄映君;吕霞;刘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治疗6周后,称重脾脏并计算脾脏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脾脏CD4+、CD8+T细胞亚群的表达,计算CD4+/CD8+比值.结果:黄连解毒汤治疗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脾脏指数明显升高,脾脏CD4+、CD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对照组(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对2型糖尿病引起的T细胞亚群异常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文军;赵兴国;蔡欣蕊;崔秋环;钱秋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中医对该病的认识缺乏统一性,关于中医古籍对该病的认识尚不完善,文章就中医古籍相关记载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一定结果,认为中医古籍对该病的记载可见于“尿血”“溲血”“溺血”“小便血”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禀赋不足、饮食内伤、外邪侵袭、脏腑内热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除清脏腑热、凉血止血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养阴补血、益气摄血、清热利湿等方法治疗该病,研究目的为通过中医古籍的记载,探寻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曹云松;秦建国;任可;王暴魁;张承承;丁昕宇;郭颖博;王东峰;许光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通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中CR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成功造模的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通方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SD大鼠不作处理,假手术组10只开胸但不结扎冠脉.冠通方组冠通方灌胃,各组均正常饲料及饮水喂养,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的mRNA表达结果.结果:(1)假手术组出现心肌损伤并未出现明显心肌梗死,冠通方组同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RP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CRP mRNA表达量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4)冠通方组与模型组相比,CRP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CRP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中药冠通方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对心梗后CRP mRNA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何劲松;曲楠;刘婧;白法文;杨小英;易自刚;岳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从《金匮要略》中关于胸痹心痛病的病机出发,结合经典和临床体会,探讨了脾胃在胸痹心痛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提出了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的思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作者:张艳;冯志强;刘景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瓜蒌皮注射液干预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脉动脉,制备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药.大鼠腹腔注射给药.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TTC),测定心肌梗死率;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5项心肌酶活性,确定心肌细胞坏死程度;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明确瓜蒌皮注射液调节血管舒张的能力.结果: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其心肌梗死率及血浆中5项心肌酶活性,提高eNOS活性及NO分泌量,降低ET含量,维护缺血心肌正常生理功能,作用效果与丹参注射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ET的合成、激活eNOS活性,提高NO分泌量,增强冠状动脉的扩张,增加冠脉流量;从而实现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鹏;赵启韬;高兆慧;黄臻辉;琚姝;张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但是很多肾病综合征患者反复发作或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究其原因其本多为脾肾阳虚,采用温阳利水法配合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孙红旭;戴恩来;曹晓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剖析中医之气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比中医之气与量子概念的系统结构和内涵,利用命题思维和演绎推理等逻辑学方法,推定中医之气与量子具有同构性.同时总结六十多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医之气与电磁波(量子)的密切相关性,论证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形态.为“量子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韩金祥;韩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针灸资生经》是南宋时期针灸学家王执中所撰写的一部针灸著作,其对灸法理论贡献巨大,继承了宋代以前的灸疗理论,对我国灸疗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文从灸法的取穴,施灸的体位、顺序,灸炷的大小,施灸的壮数、施灸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灸法与针药相结合的临床用法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针灸资生经》的灸法学术思想.
作者:艾坤;王德军;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经方小柴胡汤功能和枢机、解郁热,临床运用广泛,热病用之可解热,郁证用之可解郁,合补药扶正以祛邪,合血药行气以活血,合化痰药畅气以豁痰,内外妇儿,皆可运用.加减得当可谓左右逢源,被历代医家所珍视,现举隅验案四则.
作者:陈瑞芳;杨秋菊;孙德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中医认为应从整体观的辨证思想论治本病.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孙晓波;石岩;连捷;石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对大肠癌术后Ⅱ期和Ⅲ期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口服中药防止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和空白组,观察1年的时间,比较两组的1年无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临床症状积分、KPS评分、体重和肿瘤标志物.结果:两组1年无病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3个月即能明显改善症状积分,9个月与对照组积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个月开始治疗组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9个月开始治疗组KP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个月体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P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第9个月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直至观察结束,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Ⅱ期和Ⅲ期化疗后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KPS评分和增加体重.
作者:邹玺;吴坚;凌博凡;刘沈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疏肝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量心理状况,将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的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培土生金法组(24例)、舍曲林组(23例)及呼吸操组(22例),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并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降低,肺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A及HAMD评分方面,舍曲林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影响方面,中药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培土生金法能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晓梅;代宏勋;林火真;黄鑫;顾芳;雷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久泻”又称慢性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杨小平教授业医3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对辨治久泻尤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小平;吉春阳;牛清涛;张连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中医证素气虚、阳虚与诱导痰IL-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和积分的方法,提取COPD病性证素气虚、阳虚,同时对COPD患者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测定诱导痰上清液细胞因子IL-8水平,并探讨COPD中医证素气虚、阳虚与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细胞因子IL-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气虚、阳虚积分分别为187.2±98.4,188.8±112.6,均为3级,提示存在严重的病理变化,气虚、阳虚证素积分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浓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气虚、阳虚是COPD主要的病理因素,这些病理因素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因虚致实,虚实错杂,使COPD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是COPD主要的病理机制.
作者:黄小华;洪敏俐;李灿东;杨朝阳;刘燕鸿;洪春霖;陈慧暖;刘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痛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痛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7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P <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是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梁瑾冰;梁茜茜;吕计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中医药治疗疗效,为筛选有效的治疗肝癌的中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的患者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①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78.13%、63.33%;在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分别为20.31±9.19、24.63±5.6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生活质量改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分别为74.06±7.96、66.97±8.02,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甲胎蛋白(AFP)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818.63±327.13) ng/mL、(744.88±235.46) n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应用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李斌;王玉华;张霄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表面上看是“针术”,而深层次去理解却是“针道”,体现了中医由外治内、内外相通的整体观思想.明经辨络为针道之基石,掌握了经络,就抓住中医针灸之灵魂;顺势而调为针道之方法,只有顺应病人的自然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才不至犯虚虚实实之戒,避免太过或不及的弊端;而针灸治病,立足于“和”,调阴和阳为针道之终级目标.因此,临证时宜用心炼术,潜心悟道,只有明经辨络、顺势而调、调阴和阳等诸多环节完美组合才能构成针道之佳临床疗效.
作者:欧阳颀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