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及验案举隅

陈瑞芳;杨秋菊;孙德宣

关键词:少阳病, 小柴胡汤证, 临床应用
摘要:经方小柴胡汤功能和枢机、解郁热,临床运用广泛,热病用之可解热,郁证用之可解郁,合补药扶正以祛邪,合血药行气以活血,合化痰药畅气以豁痰,内外妇儿,皆可运用.加减得当可谓左右逢源,被历代医家所珍视,现举隅验案四则.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逻辑学视角下的中医之气和量子的同构性

    通过剖析中医之气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比中医之气与量子概念的系统结构和内涵,利用命题思维和演绎推理等逻辑学方法,推定中医之气与量子具有同构性.同时总结六十多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医之气与电磁波(量子)的密切相关性,论证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形态.为“量子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韩金祥;韩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尿中医治法初探

    肾炎性血尿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结合叶景华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其病机在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尿血,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其病位在肾与膀胱,治疗上运用清利凉血法、滋阴清利法、健脾补肾法、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性血尿的方法.

    作者:韩海燕;王新华;路建饶;黄卫;茅伟安;虞仲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现代鲜药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机制探讨

    现代鲜药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其独特的临床优势特点为鲜动物药广泛应用提供了临床基础,多层次、多手段研究也为鲜药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金龙胶囊作为现代鲜药的典范,在临床治疗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对多种肿瘤具有治疗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毒增效及保护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作用;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研究结果证实其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血管生成、重塑免疫调节功能等作用机制.文章根据金龙胶囊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对其临床优势人群的选择、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现代鲜药,为治疗疑难杂症寻找突破口进行探讨.

    作者:刘瑞;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中医药治疗疗效,为筛选有效的治疗肝癌的中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的患者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①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78.13%、63.33%;在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分别为20.31±9.19、24.63±5.6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生活质量改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分别为74.06±7.96、66.97±8.02,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甲胎蛋白(AFP)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818.63±327.13) ng/mL、(744.88±235.46) n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应用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李斌;王玉华;张霄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中医认为应从整体观的辨证思想论治本病.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孙晓波;石岩;连捷;石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温阳利水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体会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但是很多肾病综合征患者反复发作或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究其原因其本多为脾肾阳虚,采用温阳利水法配合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孙红旭;戴恩来;曹晓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朱培庭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经验拾萃

    朱培庭教授师从已故著名外科专家顾伯华、徐长生教授,悉得真传,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肝胆管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用药颇多独到之处,对肝胆管结石术后的治疗,善用益气养肝柔肝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介绍朱培庭教授调治肝胆管结石术后的经验.

    作者:李炯;肖广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2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4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试验组给予蛭龙活血通瘀胶囊1.2g,口服,每天3次.连续用药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压、ABI、hs-CRP、Hcy的变化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B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ABI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hs-CRP、Hcy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hs-CRP、Hcy水平,改善其动脉硬化程度.

    作者:白雪;杨思进;江云东;张德稠;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丁甘仁、程门雪辨治咳喘病经验探析

    丁甘仁及其门人程门雪均为孟河丁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咳喘辨治的丰富经验.两位医家将咳喘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外感六淫,脏腑失调,内邪干肺.丁氏尤重风邪挟杂之因,治疗上标本兼顾,清、润、宣、肃并用,秉承孟河学派轻灵清巧之风;程氏对痰饮致病见解独到,将化痰法贯穿咳喘治疗始终,善从复方验方中取精用简.

    作者:吴佳杰;张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喹莫特乳膏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喹莫特乳膏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opsilTMC8柱(4.6 mm×200 mm,5μm),检测波长为245 nm,流动相为甲醇-水相(1%三乙胺、0.2%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调节pH值为2.0)(52:48),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咪喹莫特在20.0~200.0 μg· 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8%,RSD为0.99%.结论:该方法测定灵敏、选择性、重现性好,可以用于咪喹莫特乳膏中咪喹莫特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佳丽;吕佳;刘玉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当归含药血清对阿尔兹海默病细胞模型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对Aβ25-35与H2 O2分别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当归防治A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β25-35与H2O2分别诱导PC12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当归含药血清对抗干预,以MTT比色法观测当归含药血清对两种AD细胞模型增殖的保护作用,以比色法检测当归含药血清对AD细胞模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总超氧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分析当归治疗AD机制.结果:10%当归含药血清对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作用,可显著降低细胞模型培养液中LDH活力、MDA含量,提高T-SOD活力(P<0.05).讨论:当归含药血清对H2O2及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当归阿魏酸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杨植媛;吴红彦;李海龙;邱家权;邓健男;王红蕾;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营卫理论的体质与外感病相关性研究

    为探讨体质与外感是否存在相关性,设计问卷,对健康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体质状态与既往感冒情况,收集有效问卷688份,以SPSS 18.0软件采用双向有序列联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体肤表的形态特征以及对外感环境的适应与抗邪能力与营卫的盛衰和功能相关,后者取决于脾胃功能的强弱.说明体质的强弱不仅影响外感病的发病与否,对证候的形成与愈后转归存在显著影响.为营卫理论以及外感病发病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杨学;孔祥亮;岳小强;徐武牧;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资生经》灸法学术思想初探

    《针灸资生经》是南宋时期针灸学家王执中所撰写的一部针灸著作,其对灸法理论贡献巨大,继承了宋代以前的灸疗理论,对我国灸疗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文从灸法的取穴,施灸的体位、顺序,灸炷的大小,施灸的壮数、施灸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灸法与针药相结合的临床用法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针灸资生经》的灸法学术思想.

    作者:艾坤;王德军;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陈建杰从“肥人多痰湿”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陈建杰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建杰教授从医30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陈师博古通今,从中医经典理论中提取精华,结合现代体质学说,对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体现中医学“治病求本”“因人治宜”的特色.

    作者:叶青艳;陈逸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闻诊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医闻诊是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特色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它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疾病和证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出发,阐述其地位和作用,从而展望未来中医闻诊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作者:陈春凤;王忆勤;燕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难治性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提高了难治性丙肝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但是由于其价格高昂导致接受治疗的患者有限,加之病毒变异、耐药性、副作用及患者依从性差等,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对丙型肝炎筛查不足,使我国许多难治性丙肝患者不能得到及早发现以及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致使病情进展.故而寻求安全、有效、低成本、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我国未来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关注的重点.文章综述了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及安全,以及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

    作者:李红玉;薛博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基于推拿受试者主观判断的量化评分设备及其论证

    目的: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设计推拿临床研究用主观量化评分设备,并建立以受试者感受为主的推拿手法轻重组别判定法.方法:选择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于承山穴做一指禅手法刺激,设备记录受试者主观刺激感受.结果:主观量化评分设备设计合理可用,其轻重手法组(x)±s分别为2.92±1.40,7.95±1.94;P<0.001,ROC曲线下面积0.970.一指禅推拿操作者经验与受试者感受间一致性较高.

    作者:张昊;房敏;蒋诗超;张仲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疏肝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疏肝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量心理状况,将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的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培土生金法组(24例)、舍曲林组(23例)及呼吸操组(22例),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并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降低,肺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A及HAMD评分方面,舍曲林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影响方面,中药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培土生金法能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晓梅;代宏勋;林火真;黄鑫;顾芳;雷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病情痊愈则不进入下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和总病程分别为(2.5±0.5)d、(3.4±0.6)d、(4.6±1.1)d、(5.3±1.5)d、(10.1±2.6)d,对照组分别为(5.4±1.3)d、(4.8±1.2)d、(6.6±2.6)d、(8.8±3.7)d、(13.3±3.8)d,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治疗组显愈率96.7%,后遗神经痛发生1例,占1.7%;对照组显愈率86.7%,后遗神经痛发生9例,占15%.治疗组患者的显愈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国明;李云君;袁洪海;严明志;石慧芝;段恒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施肥与中药材质量相关性研究概况

    文章综述了施肥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指出了目前中药材施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GAP的要求,对中药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聂金娥;郭庆梅;王真真;周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