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含药血清对阿尔兹海默病细胞模型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植媛;吴红彦;李海龙;邱家权;邓健男;王红蕾;师金凤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 当归含药血清, Aβ25-35, H2O2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对Aβ25-35与H2 O2分别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当归防治A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β25-35与H2O2分别诱导PC12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当归含药血清对抗干预,以MTT比色法观测当归含药血清对两种AD细胞模型增殖的保护作用,以比色法检测当归含药血清对AD细胞模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总超氧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分析当归治疗AD机制.结果:10%当归含药血清对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作用,可显著降低细胞模型培养液中LDH活力、MDA含量,提高T-SOD活力(P<0.05).讨论:当归含药血清对H2O2及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当归阿魏酸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30例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辨证为脾虚湿盛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降糖二甲双胍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加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家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对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后化疗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辅助中医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艾迪针或鸦胆子油乳),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其临床症状、体力状况评分、血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中医治疗组患者其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且在毒性分度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③化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较单纯化疗组患者明显增高,而CD8+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体力和免疫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巧妹;王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瓜蒌皮注射液干预急性心肌梗塞药效与舒张血管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瓜蒌皮注射液干预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脉动脉,制备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药.大鼠腹腔注射给药.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TTC),测定心肌梗死率;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5项心肌酶活性,确定心肌细胞坏死程度;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明确瓜蒌皮注射液调节血管舒张的能力.结果: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其心肌梗死率及血浆中5项心肌酶活性,提高eNOS活性及NO分泌量,降低ET含量,维护缺血心肌正常生理功能,作用效果与丹参注射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ET的合成、激活eNOS活性,提高NO分泌量,增强冠状动脉的扩张,增加冠脉流量;从而实现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鹏;赵启韬;高兆慧;黄臻辉;琚姝;张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越鞠四逆散配合西药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

    目的:观察越鞠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炎症和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越鞠四逆散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黏膜炎症和Hp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42%、3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0.8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胃黏膜炎症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4.58%、3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6.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Hp治愈率分别为45.83%、39.58%,总有效率分别为85.42%、81.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半年后随访结果,抗Hp治愈率分别为25.00%、2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5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越鞠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对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清除Hp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远期疗效较西药治疗更佳.

    作者:陈春红;王邦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钟罩灸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钟罩灸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40例病人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钟罩灸)20例和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20例.结果:放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15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钟罩灸(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能有效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能减少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用量.

    作者:徐丹;黄映君;吕霞;刘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调肝益气通络方药物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调肝益气通络方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从而评价该方的促增殖能力.方法: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混悬液制备Wistar小写大鼠(35只)肝纤维化模型;其中30只灌胃给予调肝益气通络方(低、中、高3个剂量)1个月,制备含药血清;另外5只用于MSC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用含药血清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连续7d;在各检测点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通过MTT对细胞增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7d后,其细胞数量均比常规培养组增多,并同用药剂量呈正比,浓度越大细胞数量越多,细胞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结论:调肝益气通络方对大鼠骨髓里的间充质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韩海啸;李军祥;孟捷;杨晋翔;来要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2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4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试验组给予蛭龙活血通瘀胶囊1.2g,口服,每天3次.连续用药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压、ABI、hs-CRP、Hcy的变化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B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ABI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hs-CRP、Hcy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hs-CRP、Hcy水平,改善其动脉硬化程度.

    作者:白雪;杨思进;江云东;张德稠;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病情痊愈则不进入下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和总病程分别为(2.5±0.5)d、(3.4±0.6)d、(4.6±1.1)d、(5.3±1.5)d、(10.1±2.6)d,对照组分别为(5.4±1.3)d、(4.8±1.2)d、(6.6±2.6)d、(8.8±3.7)d、(13.3±3.8)d,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治疗组显愈率96.7%,后遗神经痛发生1例,占1.7%;对照组显愈率86.7%,后遗神经痛发生9例,占15%.治疗组患者的显愈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国明;李云君;袁洪海;严明志;石慧芝;段恒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明代名医龚居中养生方法探析

    我国明代晚期太医院医官龚居中勤奋好学,精通医理,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而且通晓针灸、气功等却病养生之术,他在《痰火点雪》介绍的一十六句之术,充分表现他注重丹田穴位,强调闭息功法,保健注重养颜,认为吞津托踏的动作有益五脏,保持淡食与平和心态增进健康的养生思想,值得现代人作为养生的借鉴.

    作者:卢银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3月平稳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体吸入,辅助药物治疗氧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辨证治疗,早晚分服,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年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2%、生存质量总分(90.34±15.34)分,高于对照组的83.33%、(70.60±12.34)分;观察组年发作次数(0.98±0.45)次、住院时间(14.67±3.56)天,低于对照组的(1.77±0.67)次、(24.56±4.45)天(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能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减少发作次数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慧君;陈贤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杨小平辨治久泻经验

    “久泻”又称慢性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杨小平教授业医3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对辨治久泻尤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小平;吉春阳;牛清涛;张连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中医药治疗疗效,为筛选有效的治疗肝癌的中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的患者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①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78.13%、63.33%;在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分别为20.31±9.19、24.63±5.6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生活质量改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分别为74.06±7.96、66.97±8.02,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甲胎蛋白(AFP)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818.63±327.13) ng/mL、(744.88±235.46) n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应用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李斌;王玉华;张霄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中医认为应从整体观的辨证思想论治本病.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孙晓波;石岩;连捷;石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在常规应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应用桂枝汤,黄连解毒汤,当归六黄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汤可有效治疗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其机理为:桂枝汤可调节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营卫.结论: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可用调和营卫法治疗.

    作者:王燕;杨学青;田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现代鲜药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机制探讨

    现代鲜药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其独特的临床优势特点为鲜动物药广泛应用提供了临床基础,多层次、多手段研究也为鲜药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金龙胶囊作为现代鲜药的典范,在临床治疗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对多种肿瘤具有治疗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毒增效及保护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作用;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研究结果证实其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血管生成、重塑免疫调节功能等作用机制.文章根据金龙胶囊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对其临床优势人群的选择、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现代鲜药,为治疗疑难杂症寻找突破口进行探讨.

    作者:刘瑞;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资生经》灸法学术思想初探

    《针灸资生经》是南宋时期针灸学家王执中所撰写的一部针灸著作,其对灸法理论贡献巨大,继承了宋代以前的灸疗理论,对我国灸疗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文从灸法的取穴,施灸的体位、顺序,灸炷的大小,施灸的壮数、施灸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灸法与针药相结合的临床用法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针灸资生经》的灸法学术思想.

    作者:艾坤;王德军;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陈建杰从“肥人多痰湿”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陈建杰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建杰教授从医30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陈师博古通今,从中医经典理论中提取精华,结合现代体质学说,对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体现中医学“治病求本”“因人治宜”的特色.

    作者:叶青艳;陈逸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丁甘仁、程门雪辨治咳喘病经验探析

    丁甘仁及其门人程门雪均为孟河丁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咳喘辨治的丰富经验.两位医家将咳喘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外感六淫,脏腑失调,内邪干肺.丁氏尤重风邪挟杂之因,治疗上标本兼顾,清、润、宣、肃并用,秉承孟河学派轻灵清巧之风;程氏对痰饮致病见解独到,将化痰法贯穿咳喘治疗始终,善从复方验方中取精用简.

    作者:吴佳杰;张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篇学术思想探源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作者:王德军;艾坤;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开窍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开窍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15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而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2,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显著的改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陆勇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