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王燕;杨学青;田心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 无汗, 调和营卫
摘要: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在常规应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应用桂枝汤,黄连解毒汤,当归六黄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汤可有效治疗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其机理为:桂枝汤可调节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营卫.结论: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可用调和营卫法治疗.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朱培庭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经验拾萃

    朱培庭教授师从已故著名外科专家顾伯华、徐长生教授,悉得真传,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肝胆管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用药颇多独到之处,对肝胆管结石术后的治疗,善用益气养肝柔肝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介绍朱培庭教授调治肝胆管结石术后的经验.

    作者:李炯;肖广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清热活血方熏洗治疗在混合痔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熏洗治疗对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中药熏洗,分别观察术后第2天、第7天排便时、温水清洗后、中药熏洗后的肛门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结果:与温水清洗相比,中药熏洗能明显减轻肛门疼痛,提高舒适度,经比较,在术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和不适,尤其是早期.

    作者:刘庆晔;张静燕;邱允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30例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辨证为脾虚湿盛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降糖二甲双胍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加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家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病情痊愈则不进入下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和总病程分别为(2.5±0.5)d、(3.4±0.6)d、(4.6±1.1)d、(5.3±1.5)d、(10.1±2.6)d,对照组分别为(5.4±1.3)d、(4.8±1.2)d、(6.6±2.6)d、(8.8±3.7)d、(13.3±3.8)d,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治疗组显愈率96.7%,后遗神经痛发生1例,占1.7%;对照组显愈率86.7%,后遗神经痛发生9例,占15%.治疗组患者的显愈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国明;李云君;袁洪海;严明志;石慧芝;段恒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施肥与中药材质量相关性研究概况

    文章综述了施肥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指出了目前中药材施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GAP的要求,对中药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聂金娥;郭庆梅;王真真;周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尿中医治法初探

    肾炎性血尿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结合叶景华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其病机在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尿血,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其病位在肾与膀胱,治疗上运用清利凉血法、滋阴清利法、健脾补肾法、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性血尿的方法.

    作者:韩海燕;王新华;路建饶;黄卫;茅伟安;虞仲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对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后化疗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辅助中医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艾迪针或鸦胆子油乳),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其临床症状、体力状况评分、血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中医治疗组患者其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且在毒性分度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③化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较单纯化疗组患者明显增高,而CD8+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体力和免疫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巧妹;王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穴位贴敷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经临床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痛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痛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7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P <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是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梁瑾冰;梁茜茜;吕计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64例患者采用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而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观察组患者的24 hUMA、SCr、CCr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且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芪降糖片与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葛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血症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检测意义及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及大黄乌梅汤灌肠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包括慢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分为:①按肝衰竭诊疗规范治疗,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及大黄乌梅汤灌肠治疗的实验组.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定量检测法检测患者入组0周、4周、8周、12周血清内毒素水平.结合患者黄疸、凝血功能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效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及死亡患者则呈上升趋势,或起始即出现重度内毒素血症.肝衰竭患者入组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B、DB、PT、PTA水平结果相符.结论: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水平可显著影响预后.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在第8周有显著性差异,而此期间正是观察辨别肝衰竭预后情况的重要时期.

    作者:马文峰;周小舟;孙新锋;黄俏光;徐文军;徐韶敏;占伯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仁术便览》学术特色探析

    《仁术便览》由明代医家张洁收选明代以前的临床各科验方分类编纂而成.该书博采众方,讲求方证对应;总论简明扼要,详略得当,大病多论,小病少论;病因病机多以气血痰郁立论,重视根据脉象诊断疾病,治则治法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中医临床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明;郭瑞华;王全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在本科室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试验组1),另随机选出10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例作为对照组1.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得出结论,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然后把100例有斑块的病例再次分为试验组2和对照组2各50例,试验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另服用本科室经验方—软脉化斑汤,对照组仅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两组病人均低脂饮食及适当锻炼.观察12周,重新测定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并重新进行体质辨识,通过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经过12周的治疗,试验组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变化优于对照组,经缩小及稳定斑块治疗,患者的原体质评价得分已有明显降低.结论: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软脉化斑汤与瑞舒伐他汀协同使用,有助于缩小颈动脉斑块,并增强其稳定性.缩小及稳定斑块有助于体质的改善.

    作者:文秀华;张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钟罩灸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钟罩灸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40例病人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钟罩灸)20例和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20例.结果:放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15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钟罩灸(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能有效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能减少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用量.

    作者:徐丹;黄映君;吕霞;刘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杨小平辨治久泻经验

    “久泻”又称慢性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杨小平教授业医3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对辨治久泻尤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小平;吉春阳;牛清涛;张连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过敏性肺病与特禀体质相关性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性肺病(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其发病因素与特禀体质的相关性联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调研表对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特禀体质与发病规律相关性的调查.结果:200例过敏性肺病中有96例为特禀体质,且其兼夹体质以气虚质与阳虚质较多,分别占病例数的24.0%、23.6%;其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趋于低龄化;与冷空气、花粉等过敏因素有关;好发在冬春季;与不太运动、过敏性肺病家族病史关系密切.结论:过敏性肺病特禀质人群中其发病与低龄化、冷空气、冬春季、不太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林霞;张庆祥;孟庆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逻辑学视角下的中医之气和量子的同构性

    通过剖析中医之气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比中医之气与量子概念的系统结构和内涵,利用命题思维和演绎推理等逻辑学方法,推定中医之气与量子具有同构性.同时总结六十多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医之气与电磁波(量子)的密切相关性,论证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形态.为“量子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韩金祥;韩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篇学术思想探源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作者:王德军;艾坤;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聂惠民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合方治疗肺热咳喘验案

    聂惠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潜心研究《伤寒论》,对经方多有独到的见解.临床中聂教授不仅善用仲景经方,更善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症.文章总结了聂教授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小柴胡汤、小陷胸汤、栀子豉汤的合方治疗肺热咳喘的临床验案,与读者共飨.

    作者:郭玉娜;郭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在常规应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应用桂枝汤,黄连解毒汤,当归六黄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汤可有效治疗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其机理为:桂枝汤可调节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营卫.结论: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可用调和营卫法治疗.

    作者:王燕;杨学青;田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

    过去的一年,由于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促进,中医思维方法研究更为活跃,主要集中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中医象思维研究及中医临床思维研究等几个方面.但由于思维科学本身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加之中医界学人思维基础知识的相对欠缺,中医思维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还有待加强.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