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肖广远
目的: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对Aβ25-35与H2 O2分别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当归防治A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β25-35与H2O2分别诱导PC12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当归含药血清对抗干预,以MTT比色法观测当归含药血清对两种AD细胞模型增殖的保护作用,以比色法检测当归含药血清对AD细胞模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总超氧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分析当归治疗AD机制.结果:10%当归含药血清对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作用,可显著降低细胞模型培养液中LDH活力、MDA含量,提高T-SOD活力(P<0.05).讨论:当归含药血清对H2O2及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当归阿魏酸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杨植媛;吴红彦;李海龙;邱家权;邓健男;王红蕾;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预后和代谢两个角度出发阐述肥胖的中医研究思路.提出在现有肥胖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科研方法学,多学科、多途径、多手段地对肥胖进行再认识.
作者:段娟;刘莱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越鞠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炎症和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越鞠四逆散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黏膜炎症和Hp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42%、3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0.8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胃黏膜炎症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4.58%、3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6.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Hp治愈率分别为45.83%、39.58%,总有效率分别为85.42%、81.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半年后随访结果,抗Hp治愈率分别为25.00%、2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5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越鞠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对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清除Hp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远期疗效较西药治疗更佳.
作者:陈春红;王邦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检测意义及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及大黄乌梅汤灌肠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包括慢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分为:①按肝衰竭诊疗规范治疗,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及大黄乌梅汤灌肠治疗的实验组.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定量检测法检测患者入组0周、4周、8周、12周血清内毒素水平.结合患者黄疸、凝血功能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效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及死亡患者则呈上升趋势,或起始即出现重度内毒素血症.肝衰竭患者入组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B、DB、PT、PTA水平结果相符.结论: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水平可显著影响预后.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在第8周有显著性差异,而此期间正是观察辨别肝衰竭预后情况的重要时期.
作者:马文峰;周小舟;孙新锋;黄俏光;徐文军;徐韶敏;占伯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综述了施肥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指出了目前中药材施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GAP的要求,对中药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聂金娥;郭庆梅;王真真;周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设计推拿临床研究用主观量化评分设备,并建立以受试者感受为主的推拿手法轻重组别判定法.方法:选择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于承山穴做一指禅手法刺激,设备记录受试者主观刺激感受.结果:主观量化评分设备设计合理可用,其轻重手法组(x)±s分别为2.92±1.40,7.95±1.94;P<0.001,ROC曲线下面积0.970.一指禅推拿操作者经验与受试者感受间一致性较高.
作者:张昊;房敏;蒋诗超;张仲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过去的一年,由于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促进,中医思维方法研究更为活跃,主要集中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中医象思维研究及中医临床思维研究等几个方面.但由于思维科学本身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加之中医界学人思维基础知识的相对欠缺,中医思维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还有待加强.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表面上看是“针术”,而深层次去理解却是“针道”,体现了中医由外治内、内外相通的整体观思想.明经辨络为针道之基石,掌握了经络,就抓住中医针灸之灵魂;顺势而调为针道之方法,只有顺应病人的自然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才不至犯虚虚实实之戒,避免太过或不及的弊端;而针灸治病,立足于“和”,调阴和阳为针道之终级目标.因此,临证时宜用心炼术,潜心悟道,只有明经辨络、顺势而调、调阴和阳等诸多环节完美组合才能构成针道之佳临床疗效.
作者:欧阳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现代鲜药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其独特的临床优势特点为鲜动物药广泛应用提供了临床基础,多层次、多手段研究也为鲜药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金龙胶囊作为现代鲜药的典范,在临床治疗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对多种肿瘤具有治疗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毒增效及保护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作用;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研究结果证实其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血管生成、重塑免疫调节功能等作用机制.文章根据金龙胶囊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对其临床优势人群的选择、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现代鲜药,为治疗疑难杂症寻找突破口进行探讨.
作者:刘瑞;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中方法学运用现状,并提供较为可靠的评价和建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检索2003年1月-2013年1月间文献,根据循证医学及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各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作者:詹理睿;周萌;程先祥;姬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尪痹的辨证施护及其他护理方法.方法:47例旭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及中药熏洗、情志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以缓解病情.结果:47例患者2例因病情需要转外科治疗,45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受累关节未进一步发展,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结论:对本病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致残及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谢珍惠;覃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通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中CR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成功造模的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通方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SD大鼠不作处理,假手术组10只开胸但不结扎冠脉.冠通方组冠通方灌胃,各组均正常饲料及饮水喂养,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的mRNA表达结果.结果:(1)假手术组出现心肌损伤并未出现明显心肌梗死,冠通方组同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RP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CRP mRNA表达量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4)冠通方组与模型组相比,CRP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CRP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中药冠通方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对心梗后CRP mRNA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何劲松;曲楠;刘婧;白法文;杨小英;易自刚;岳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熏洗治疗对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中药熏洗,分别观察术后第2天、第7天排便时、温水清洗后、中药熏洗后的肛门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结果:与温水清洗相比,中药熏洗能明显减轻肛门疼痛,提高舒适度,经比较,在术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和不适,尤其是早期.
作者:刘庆晔;张静燕;邱允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聂惠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潜心研究《伤寒论》,对经方多有独到的见解.临床中聂教授不仅善用仲景经方,更善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症.文章总结了聂教授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小柴胡汤、小陷胸汤、栀子豉汤的合方治疗肺热咳喘的临床验案,与读者共飨.
作者:郭玉娜;郭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中医对该病的认识缺乏统一性,关于中医古籍对该病的认识尚不完善,文章就中医古籍相关记载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一定结果,认为中医古籍对该病的记载可见于“尿血”“溲血”“溺血”“小便血”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禀赋不足、饮食内伤、外邪侵袭、脏腑内热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除清脏腑热、凉血止血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养阴补血、益气摄血、清热利湿等方法治疗该病,研究目的为通过中医古籍的记载,探寻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曹云松;秦建国;任可;王暴魁;张承承;丁昕宇;郭颖博;王东峰;许光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肾炎性血尿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结合叶景华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其病机在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尿血,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其病位在肾与膀胱,治疗上运用清利凉血法、滋阴清利法、健脾补肾法、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性血尿的方法.
作者:韩海燕;王新华;路建饶;黄卫;茅伟安;虞仲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2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4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试验组给予蛭龙活血通瘀胶囊1.2g,口服,每天3次.连续用药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压、ABI、hs-CRP、Hcy的变化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B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ABI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hs-CRP、Hcy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hs-CRP、Hcy水平,改善其动脉硬化程度.
作者:白雪;杨思进;江云东;张德稠;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作者:王德军;艾坤;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中医药治疗疗效,为筛选有效的治疗肝癌的中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的患者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①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78.13%、63.33%;在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分别为20.31±9.19、24.63±5.6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生活质量改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分别为74.06±7.96、66.97±8.02,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甲胎蛋白(AFP)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818.63±327.13) ng/mL、(744.88±235.46) n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应用健脾消痰散结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李斌;王玉华;张霄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分子机制进行拆方研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水杨酸钠灌胃为主复制CAG大鼠模型.确定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全方组、补益组、祛邪组、西药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萎胃康水煎液、拆方Ⅰ号水煎液、拆方Ⅱ号水煎液和维霉素混悬液,1次/d.给药30 d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及Bcl、Bax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其中以全方组效果好.模型组Bcl-2、Bax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8.36±1.24、8.94±0.65,较正常组的(11.19±0.82)、(16.98±0.96)分别明显升高和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显著升高(P<0.01),以全方组大鼠胃黏膜Bcl-2的平均光密度(11.93±1.17)低,较补益组(14.68±1.16)、西药组(14.19±1.64)和祛邪组(13.00±0.9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Bax的平均光密度(14.43±0.57)高,较西药组(11.56±0.7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胃康能明显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的情况,推测其分子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于佳宁;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