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妹;王永辉
目的:对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分子机制进行拆方研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水杨酸钠灌胃为主复制CAG大鼠模型.确定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全方组、补益组、祛邪组、西药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萎胃康水煎液、拆方Ⅰ号水煎液、拆方Ⅱ号水煎液和维霉素混悬液,1次/d.给药30 d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及Bcl、Bax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其中以全方组效果好.模型组Bcl-2、Bax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8.36±1.24、8.94±0.65,较正常组的(11.19±0.82)、(16.98±0.96)分别明显升高和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显著升高(P<0.01),以全方组大鼠胃黏膜Bcl-2的平均光密度(11.93±1.17)低,较补益组(14.68±1.16)、西药组(14.19±1.64)和祛邪组(13.00±0.9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Bax的平均光密度(14.43±0.57)高,较西药组(11.56±0.7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胃康能明显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的情况,推测其分子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于佳宁;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肾炎性血尿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结合叶景华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其病机在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尿血,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其病位在肾与膀胱,治疗上运用清利凉血法、滋阴清利法、健脾补肾法、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性血尿的方法.
作者:韩海燕;王新华;路建饶;黄卫;茅伟安;虞仲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喹莫特乳膏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opsilTMC8柱(4.6 mm×200 mm,5μm),检测波长为245 nm,流动相为甲醇-水相(1%三乙胺、0.2%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调节pH值为2.0)(52:48),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咪喹莫特在20.0~200.0 μg· 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8%,RSD为0.99%.结论:该方法测定灵敏、选择性、重现性好,可以用于咪喹莫特乳膏中咪喹莫特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佳丽;吕佳;刘玉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经方小柴胡汤功能和枢机、解郁热,临床运用广泛,热病用之可解热,郁证用之可解郁,合补药扶正以祛邪,合血药行气以活血,合化痰药畅气以豁痰,内外妇儿,皆可运用.加减得当可谓左右逢源,被历代医家所珍视,现举隅验案四则.
作者:陈瑞芳;杨秋菊;孙德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朱培庭教授师从已故著名外科专家顾伯华、徐长生教授,悉得真传,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肝胆管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用药颇多独到之处,对肝胆管结石术后的治疗,善用益气养肝柔肝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介绍朱培庭教授调治肝胆管结石术后的经验.
作者:李炯;肖广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对Aβ25-35与H2 O2分别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当归防治A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β25-35与H2O2分别诱导PC12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当归含药血清对抗干预,以MTT比色法观测当归含药血清对两种AD细胞模型增殖的保护作用,以比色法检测当归含药血清对AD细胞模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总超氧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分析当归治疗AD机制.结果:10%当归含药血清对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作用,可显著降低细胞模型培养液中LDH活力、MDA含量,提高T-SOD活力(P<0.05).讨论:当归含药血清对H2O2及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当归阿魏酸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杨植媛;吴红彦;李海龙;邱家权;邓健男;王红蕾;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辨证为脾虚湿盛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降糖二甲双胍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加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家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病情痊愈则不进入下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和总病程分别为(2.5±0.5)d、(3.4±0.6)d、(4.6±1.1)d、(5.3±1.5)d、(10.1±2.6)d,对照组分别为(5.4±1.3)d、(4.8±1.2)d、(6.6±2.6)d、(8.8±3.7)d、(13.3±3.8)d,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治疗组显愈率96.7%,后遗神经痛发生1例,占1.7%;对照组显愈率86.7%,后遗神经痛发生9例,占15%.治疗组患者的显愈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国明;李云君;袁洪海;严明志;石慧芝;段恒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久泻”又称慢性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杨小平教授业医3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对辨治久泻尤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小平;吉春阳;牛清涛;张连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检测意义及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及大黄乌梅汤灌肠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包括慢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分为:①按肝衰竭诊疗规范治疗,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及大黄乌梅汤灌肠治疗的实验组.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定量检测法检测患者入组0周、4周、8周、12周血清内毒素水平.结合患者黄疸、凝血功能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效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及死亡患者则呈上升趋势,或起始即出现重度内毒素血症.肝衰竭患者入组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B、DB、PT、PTA水平结果相符.结论: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水平可显著影响预后.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在第8周有显著性差异,而此期间正是观察辨别肝衰竭预后情况的重要时期.
作者:马文峰;周小舟;孙新锋;黄俏光;徐文军;徐韶敏;占伯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钟罩灸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40例病人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钟罩灸)20例和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20例.结果:放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15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钟罩灸(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能有效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能减少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用量.
作者:徐丹;黄映君;吕霞;刘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针灸资生经》是南宋时期针灸学家王执中所撰写的一部针灸著作,其对灸法理论贡献巨大,继承了宋代以前的灸疗理论,对我国灸疗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文从灸法的取穴,施灸的体位、顺序,灸炷的大小,施灸的壮数、施灸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灸法与针药相结合的临床用法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针灸资生经》的灸法学术思想.
作者:艾坤;王德军;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疏肝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量心理状况,将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的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培土生金法组(24例)、舍曲林组(23例)及呼吸操组(22例),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并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降低,肺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A及HAMD评分方面,舍曲林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影响方面,中药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培土生金法能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晓梅;代宏勋;林火真;黄鑫;顾芳;雷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在常规应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应用桂枝汤,黄连解毒汤,当归六黄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汤可有效治疗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其机理为:桂枝汤可调节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营卫.结论: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可用调和营卫法治疗.
作者:王燕;杨学青;田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闻诊是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特色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它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疾病和证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出发,阐述其地位和作用,从而展望未来中医闻诊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作者:陈春凤;王忆勤;燕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中方法学运用现状,并提供较为可靠的评价和建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检索2003年1月-2013年1月间文献,根据循证医学及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各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作者:詹理睿;周萌;程先祥;姬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后化疗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辅助中医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艾迪针或鸦胆子油乳),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其临床症状、体力状况评分、血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中医治疗组患者其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且在毒性分度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③化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较单纯化疗组患者明显增高,而CD8+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体力和免疫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巧妹;王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体质与外感是否存在相关性,设计问卷,对健康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体质状态与既往感冒情况,收集有效问卷688份,以SPSS 18.0软件采用双向有序列联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体肤表的形态特征以及对外感环境的适应与抗邪能力与营卫的盛衰和功能相关,后者取决于脾胃功能的强弱.说明体质的强弱不仅影响外感病的发病与否,对证候的形成与愈后转归存在显著影响.为营卫理论以及外感病发病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杨学;孔祥亮;岳小强;徐武牧;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综述了施肥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指出了目前中药材施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GAP的要求,对中药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聂金娥;郭庆梅;王真真;周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方颗粒治疗,每日.1剂,水冲服,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多潘立酮片10 mg,饭前10 ~ 30 min服用,每日3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亦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可提高FD脾胃虚弱型患者临床疗效及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马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