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朱砂的致毒原因及减毒应用

张须学;王书梅;程晓卫

关键词:朱砂, 减毒, 中毒, 药用历史, 咽喉肿痛, 清热解毒, 口舌生疮, 毒副作用, 硫化汞, 制剂, 痈肿, 应用, 心悸, 失眠, 临床, 惊风, 方法, 癫痫, 丹砂, 辰砂
摘要:朱砂,又名辰砂,丹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药用历史,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近年来,因服用朱砂制剂不适当而导致中毒的报道有所增多.因此,需探明朱砂中毒的原因,寻找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方法.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246例

    为探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我们在经过神经心理学评价培训和一致性检验后,于2000年10月~2002年12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7家单位,应用天智颗粒治疗VD肝阳上亢证患者24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自拟三参肺心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23例

    笔者对48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除常规用西药外,运用自拟三参肺心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确诊为肺心病呼吸衰竭(参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

    作者:刘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解剖研究发现,AS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环[1].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

    作者:沈安娜;丁有钦;傅志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益肾清利活血综合疗法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IgA肾病患者64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FSGS和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期门诊复诊的方法,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益肾清利活血综合疗法对24小时尿蛋白(UTP)及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结果:FSGS组及IgAN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82.4%,83.3%与85.3%,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FSGS组治疗15个月后UTP下降明显(P<0.05),IgAN组治疗3个月后UTP即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第6个月、9个月时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12个月、15个月时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UTP及SCr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法长期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降低UTP,稳定肾功能.

    作者:孙伟;高坤;周栋;吴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种疗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功能改善的影响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进行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是常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探索RP的确切疗法,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多年来长期从事该病的临床治疗学研究,仅1997年1月~2004年12月就有445例RP患者住院治疗.本文从有相对完整记录的病例中收集了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的48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忠燕;胡世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配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64例

    近两年来,我院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64例,并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的32例作临床疗效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尹琼;李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丹芍化纤胶囊对体内外活化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对体内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雄性Wistar大鼠57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治疗组给予丹芍化纤胶囊(1g/kg体重)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时部分大鼠用于测定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部分用于分离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2)体外实验:制备丹芍化纤胶囊大鼠药物血清;分离培养大鼠HSCs,并分为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分别加入5%、10%、20%以上3种血清干预培养的HSCs,MTT比色法测定原代HSCs增殖情况.结果:(1)体内实验:治疗组较模型组肝功能、肝脏纤维化程度及HSCs增殖明显减轻.(2)体外实验: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较同浓度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明显抑制HSCs增殖,且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显著抑制体内外HSCs增殖.

    作者:姚玉梅;耿晓霞;吴亚云;程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刘猷枋治疗尿石症经验

    刘猷枋(1927~),男,山东省海阳县人.1952年青岛山东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在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男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主持的中医药治疗具有手术指征的肾、输尿管较大结石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型的机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者:张亚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保元活血颗粒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保元活血颗粒对老年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及对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气虚血瘀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降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活血颗粒,共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D62p、PAC-1表达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显效12例(40%),有效15例(5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3例(10%),有效12例(40%),无效15例(50%),总有效率为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CD62p、PAC-1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保元活血颗粒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候,并能降低CD62p、PAC-1的表达率.

    作者:杨明会;路军章;窦永起;刘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郭赛珊治疗湿热证经验

    郭赛珊(1938~),女,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师承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王为兰教授,讲究治法,专于中医内科杂病及疑难病症诊治,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深入的研究.完成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多项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撰写著作8部,获得多项科研成果.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华夏医学会顾问.

    作者:张孟仁;张晓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纲目辨证法及其应用举隅

    笔者面对中医临床研究之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简易辨证法,即纲目辨证法.我们知道,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尽管它们研究的对象则一,应该有其相通之处,但至少在目前,其共同点仍是微乎其微.面对此现实,中医临床研究常按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来认识和治疗现代医学诊断之疾病,即所谓西医诊断,中医治疗.而中医辨证由于临床表现的纷繁多样,辨证的结果庞杂不一,使得中医对现代医学诊断之疾病的认识和施治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况.尽管说的头头是道,但现实却难以统一和应用,因而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用.这势必降低学术交流的效果,而不利于发展和提高.

    作者:张展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祛瘀消斑胶囊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自然消退及祛瘀消斑胶囊消退AS的作用.方法:20只兔喂以高胆固醇饲料,12周末16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于实验开始、12周末和24周末分别进行血脂和高频超声检测,并和病理检测结果对比.结果:经过12周造模后,实验兔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增厚(P<0.05或P<0.01).24周末两组实验兔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中药组的TC、TG和LDL-C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5或P<0.01),IMT显著小于自然消退组(P<0.05),腹主动脉超声图像平均回声强度的校正值(AIIc%)较造模后测量值显著增大(P<0.01).造模后、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形态学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具有消退实验兔AS的作用,高频超声技术可作为定性和定量随访AS动态变化的可靠方法.

    作者:刘运芳;赵玉霞;于会明;王岩;孟晓慧;郑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风回言胶囊治疗中风失语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风回言胶囊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服中风回言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60例服华佗再造丸8g,每日3次,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当天及1个疗程结束后按<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均值、疗效以及治疗组疗效与病变类型、失语程度、年龄、性别、病程等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与疾病性质、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但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失语轻重有关.结论:中风回言胶囊疗效明显,无论对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均有确切疗效;但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提示病情稳定后应及时治疗.

    作者:蔡永敏;李燕梅;李根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龙文君耳针治疗验案5则

    甘肃中医学院龙文君教授从医40余年,擅长针灸,尤精于耳穴诊治.我们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龙老师擅长运用耳针治疗急性感染性疾患、急性痛症及疑难病症等,疗效满意,现将其部分验案例介绍如下.

    作者:田永萍;侯春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冠心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CHD)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60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三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CH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气虚血瘀证的主要血液理化特性之一.

    作者:方显明;唐耀平;郑德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清热化湿方对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AQP3、AQP4表达情况.结果:AQP3、AQP4在脾胃湿热证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亚型之间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脾胃湿热证组AQP3、AQP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影响AQP3、AQP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陈更新;劳绍贤;胡玲;黄志新;匡中生;刘泳冬;周正;黄列平;罗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旱黑口服液延缓皮肤组织衰老的作用

    旱黑口服液是由墨旱莲和黑豆组成,主要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味甘、酸、寒.归肾、肝经,临床观察其有抗衰老作用.我们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观察了旱黑口服液对皮肤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玉琴;刘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中医治疗肿瘤是我国的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研究领域中并没有取得令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重要成果.本文就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漏误之处,请不吝指正.

    作者:申维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思路与方法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临床上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种类型,目前起搏器安装术可使大多数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对快速型心律失常,虽有如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手段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得以治愈,但大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仍靠药物治疗,特别是各种早搏、阵发性心房纤颤等.我们就有关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谈点粗浅体会,就正于同道.

    作者:王振涛;韩丽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保肾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保肾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用保肾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B组(30例)用保肾膏非三伏穴位敷贴治疗,C组(30例)用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结果:A组在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及升高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肾膏三伏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进展,临床应用简便有效.

    作者:巴元明;霍长亮;许小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