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琼;李薇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长短不一,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且易转化为心肌病.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活血化瘀是重要的治疗环节.
作者:孙刚;王振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于1997~2004年采用自拟加味三才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治疗组66例,年龄40~57岁,病程35天~5年.对照组30例,年龄42~56岁,病程40天~4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血管、精神、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等器质性病变,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晓星;丁凤;刘彩娟;张淑淼;刘秀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刘猷枋(1927~),男,山东省海阳县人.1952年青岛山东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在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男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主持的中医药治疗具有手术指征的肾、输尿管较大结石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型的机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者:张亚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风回言胶囊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服中风回言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60例服华佗再造丸8g,每日3次,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当天及1个疗程结束后按<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均值、疗效以及治疗组疗效与病变类型、失语程度、年龄、性别、病程等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与疾病性质、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但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失语轻重有关.结论:中风回言胶囊疗效明显,无论对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均有确切疗效;但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提示病情稳定后应及时治疗.
作者:蔡永敏;李燕梅;李根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朱砂,又名辰砂,丹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药用历史,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近年来,因服用朱砂制剂不适当而导致中毒的报道有所增多.因此,需探明朱砂中毒的原因,寻找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方法.
作者:张须学;王书梅;程晓卫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CHD)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60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三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CH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气虚血瘀证的主要血液理化特性之一.
作者:方显明;唐耀平;郑德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我们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78例均选自1997年5月~2002年6月我院门诊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0~65岁,平均48.5岁;病程9个月~11年,平均4.60年;轻度21例,中度29例,重度8例;单纯萎缩42例,伴肠上皮化生3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合并Hp感染11例.
作者:李富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止咳清肺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效果.方法:5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氧疗、强心、利尿、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止咳清肺口服液20ml,每日3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计分,检测肺功能、痰液炎症细胞计数、分类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计分、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痰液中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IL-8、TNF-α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止咳清肺口服液治疗COPD气道炎症疗效明显.
作者:车洪柱;庞剑;李长见;王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旱黑口服液是由墨旱莲和黑豆组成,主要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味甘、酸、寒.归肾、肝经,临床观察其有抗衰老作用.我们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观察了旱黑口服液对皮肤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玉琴;刘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两年来,我院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64例,并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的32例作临床疗效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尹琼;李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解剖研究发现,AS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环[1].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
作者:沈安娜;丁有钦;傅志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病历摘要周某,男,43岁,农民,因上腹胀痛、双下肢浮肿3个月,于1999年9月1日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胀痛,纳差乏力,自认为饮酒过量而致,未予注意.继而自扪及上腹部有块状物,双下肢渐至出现水肿,于8月份就诊于某医院.B超检查示:肝尾状叶强光团及肝内弥漫性回声增强,甲胎蛋白(AFP)>400μg/L,考虑为肝内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确诊,于8月26日到另一医院检查,B超示:肝尾状叶见4.1cm×5.4cm×11cm强光团,其他见弥漫性增强,腹腔少量液体,肝功能等检查除HBsAg(+)、抗HBc(+)之外,余均阴性,返回后求治于中医.
作者:冯延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保肾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用保肾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B组(30例)用保肾膏非三伏穴位敷贴治疗,C组(30例)用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结果:A组在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及升高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肾膏三伏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进展,临床应用简便有效.
作者:巴元明;霍长亮;许小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自然消退及祛瘀消斑胶囊消退AS的作用.方法:20只兔喂以高胆固醇饲料,12周末16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于实验开始、12周末和24周末分别进行血脂和高频超声检测,并和病理检测结果对比.结果:经过12周造模后,实验兔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增厚(P<0.05或P<0.01).24周末两组实验兔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中药组的TC、TG和LDL-C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5或P<0.01),IMT显著小于自然消退组(P<0.05),腹主动脉超声图像平均回声强度的校正值(AIIc%)较造模后测量值显著增大(P<0.01).造模后、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形态学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具有消退实验兔AS的作用,高频超声技术可作为定性和定量随访AS动态变化的可靠方法.
作者:刘运芳;赵玉霞;于会明;王岩;孟晓慧;郑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对体内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雄性Wistar大鼠57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治疗组给予丹芍化纤胶囊(1g/kg体重)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时部分大鼠用于测定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部分用于分离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2)体外实验:制备丹芍化纤胶囊大鼠药物血清;分离培养大鼠HSCs,并分为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分别加入5%、10%、20%以上3种血清干预培养的HSCs,MTT比色法测定原代HSCs增殖情况.结果:(1)体内实验:治疗组较模型组肝功能、肝脏纤维化程度及HSCs增殖明显减轻.(2)体外实验: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较同浓度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明显抑制HSCs增殖,且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显著抑制体内外HSCs增殖.
作者:姚玉梅;耿晓霞;吴亚云;程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21~46岁;病程1~15年;轻度肥胖9例,中度肥胖23例,重度肥胖8例.治疗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56%.
作者:王兵;刘家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作者:赵宗江;刘昆;张新雪;牛建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临床上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种类型,目前起搏器安装术可使大多数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对快速型心律失常,虽有如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手段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得以治愈,但大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仍靠药物治疗,特别是各种早搏、阵发性心房纤颤等.我们就有关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谈点粗浅体会,就正于同道.
作者:王振涛;韩丽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冲任失调是指冲任二脉的功能失调,冲任二脉起于胞中隶属于肝肾,经腹至胸达面,上至于头,下行于足,经气通达十二经,所以冲任失调的内涵相当广泛,一般用于妇科疾病的辨证.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冲任失调,引发经带胎产诸多疾病.
作者:杜玉堂;郭彦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医治疗肿瘤是我国的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研究领域中并没有取得令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重要成果.本文就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漏误之处,请不吝指正.
作者:申维玺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