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星;丁凤;刘彩娟;张淑淼;刘秀芬
笔者对48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除常规用西药外,运用自拟三参肺心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确诊为肺心病呼吸衰竭(参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
作者:刘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对体内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雄性Wistar大鼠57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治疗组给予丹芍化纤胶囊(1g/kg体重)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时部分大鼠用于测定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部分用于分离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2)体外实验:制备丹芍化纤胶囊大鼠药物血清;分离培养大鼠HSCs,并分为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分别加入5%、10%、20%以上3种血清干预培养的HSCs,MTT比色法测定原代HSCs增殖情况.结果:(1)体内实验:治疗组较模型组肝功能、肝脏纤维化程度及HSCs增殖明显减轻.(2)体外实验: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较同浓度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明显抑制HSCs增殖,且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显著抑制体内外HSCs增殖.
作者:姚玉梅;耿晓霞;吴亚云;程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作者:赵宗江;刘昆;张新雪;牛建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本病病机特点是虚实兼见,对于标实之邪,除湿热和血瘀外,毒邪在整个CAG病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亦为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其表现有热毒、浊毒、瘀毒,尤以瘀毒影响甚.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从瘀毒论治有较好效果,简述如下.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于1997~2004年采用自拟加味三才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治疗组66例,年龄40~57岁,病程35天~5年.对照组30例,年龄42~56岁,病程40天~4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血管、精神、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等器质性病变,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晓星;丁凤;刘彩娟;张淑淼;刘秀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长短不一,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且易转化为心肌病.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活血化瘀是重要的治疗环节.
作者:孙刚;王振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进行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是常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探索RP的确切疗法,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多年来长期从事该病的临床治疗学研究,仅1997年1月~2004年12月就有445例RP患者住院治疗.本文从有相对完整记录的病例中收集了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的48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忠燕;胡世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朱砂,又名辰砂,丹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药用历史,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近年来,因服用朱砂制剂不适当而导致中毒的报道有所增多.因此,需探明朱砂中毒的原因,寻找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方法.
作者:张须学;王书梅;程晓卫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郭赛珊(1938~),女,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师承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王为兰教授,讲究治法,专于中医内科杂病及疑难病症诊治,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深入的研究.完成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多项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撰写著作8部,获得多项科研成果.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华夏医学会顾问.
作者:张孟仁;张晓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我们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78例均选自1997年5月~2002年6月我院门诊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0~65岁,平均48.5岁;病程9个月~11年,平均4.60年;轻度21例,中度29例,重度8例;单纯萎缩42例,伴肠上皮化生3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合并Hp感染11例.
作者:李富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病历摘要周某,男,43岁,农民,因上腹胀痛、双下肢浮肿3个月,于1999年9月1日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胀痛,纳差乏力,自认为饮酒过量而致,未予注意.继而自扪及上腹部有块状物,双下肢渐至出现水肿,于8月份就诊于某医院.B超检查示:肝尾状叶强光团及肝内弥漫性回声增强,甲胎蛋白(AFP)>400μg/L,考虑为肝内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确诊,于8月26日到另一医院检查,B超示:肝尾状叶见4.1cm×5.4cm×11cm强光团,其他见弥漫性增强,腹腔少量液体,肝功能等检查除HBsAg(+)、抗HBc(+)之外,余均阴性,返回后求治于中医.
作者:冯延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医治疗肿瘤是我国的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研究领域中并没有取得令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重要成果.本文就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漏误之处,请不吝指正.
作者:申维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CHD)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60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三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CH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气虚血瘀证的主要血液理化特性之一.
作者:方显明;唐耀平;郑德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两年来,我院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64例,并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的32例作临床疗效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尹琼;李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保元活血颗粒对老年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及对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气虚血瘀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降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活血颗粒,共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D62p、PAC-1表达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显效12例(40%),有效15例(5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3例(10%),有效12例(40%),无效15例(50%),总有效率为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CD62p、PAC-1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保元活血颗粒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候,并能降低CD62p、PAC-1的表达率.
作者:杨明会;路军章;窦永起;刘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面对中医临床研究之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简易辨证法,即纲目辨证法.我们知道,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尽管它们研究的对象则一,应该有其相通之处,但至少在目前,其共同点仍是微乎其微.面对此现实,中医临床研究常按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来认识和治疗现代医学诊断之疾病,即所谓西医诊断,中医治疗.而中医辨证由于临床表现的纷繁多样,辨证的结果庞杂不一,使得中医对现代医学诊断之疾病的认识和施治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况.尽管说的头头是道,但现实却难以统一和应用,因而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用.这势必降低学术交流的效果,而不利于发展和提高.
作者:张展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旱黑口服液是由墨旱莲和黑豆组成,主要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味甘、酸、寒.归肾、肝经,临床观察其有抗衰老作用.我们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观察了旱黑口服液对皮肤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玉琴;刘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FSGS和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期门诊复诊的方法,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益肾清利活血综合疗法对24小时尿蛋白(UTP)及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结果:FSGS组及IgAN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82.4%,83.3%与85.3%,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FSGS组治疗15个月后UTP下降明显(P<0.05),IgAN组治疗3个月后UTP即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第6个月、9个月时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12个月、15个月时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UTP及SCr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法长期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降低UTP,稳定肾功能.
作者:孙伟;高坤;周栋;吴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自然消退及祛瘀消斑胶囊消退AS的作用.方法:20只兔喂以高胆固醇饲料,12周末16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于实验开始、12周末和24周末分别进行血脂和高频超声检测,并和病理检测结果对比.结果:经过12周造模后,实验兔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增厚(P<0.05或P<0.01).24周末两组实验兔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中药组的TC、TG和LDL-C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5或P<0.01),IMT显著小于自然消退组(P<0.05),腹主动脉超声图像平均回声强度的校正值(AIIc%)较造模后测量值显著增大(P<0.01).造模后、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形态学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具有消退实验兔AS的作用,高频超声技术可作为定性和定量随访AS动态变化的可靠方法.
作者:刘运芳;赵玉霞;于会明;王岩;孟晓慧;郑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止咳清肺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效果.方法:5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氧疗、强心、利尿、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止咳清肺口服液20ml,每日3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计分,检测肺功能、痰液炎症细胞计数、分类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计分、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痰液中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IL-8、TNF-α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止咳清肺口服液治疗COPD气道炎症疗效明显.
作者:车洪柱;庞剑;李长见;王扬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