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岚;胡永年;王平;曹俊
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佳时间窗.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按出血后24~48小时、72~96小时、120~144小时初始给予丹参注射液,分成早治、中治、后治3组,均给药4周,其余常规治疗相同.结果:4周和12周后观察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血肿消退情况,早治组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但血肿扩大或/和再出血3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丹参注射液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时间窗是脑出血后24~48小时内.
作者:刘庆宪;于文;宋永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其在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负反馈调节水平上的变化意义.方法:将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治疗前后NO-ET-1进行测定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1).治疗组NO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差异虽具显著性(P<0.05),但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ET-1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NO-ET-1水平有所改变,胃康胶囊可能是通过NO-ET-1负反馈调节环而起作用的.
作者:韩秋艳;韩秋鑫;郭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罗金官主任医师系著名骨伤专家罗有明的内侄,罗氏正骨法的第六代传人,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将罗老诊治颈椎病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刘军;许树柴;罗翠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的关系,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11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型,测定患者排卵期雌二醇(E2)、孕酮(PT)、睾酮(TT)、催乳素(PRL)、促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值.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性激素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LH、E2水平降低,PRL、PT水平升高,TT、FSH无显著变化.其中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的LH、E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RL、P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冲任失调型虽然LH、E2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值,但FSH水平却明显高于正常值.E2水平按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依次降低.结论: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内分泌呈紊乱状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性激素分泌各不相同,性激素的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及临床用药的依据.
作者:楼丽华;娄海波;赵虹;唐利华;李毅;沃兴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疏肝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均用相同的外用药3%氢醌霜,治疗组口服中药活血疏肝汤,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雌二醇(E 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疏肝汤具有调整脏腑功能、调节内分泌、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皮肤营养等作用.
作者:崔飞婵;陈美玲;蔡东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心血管疾病诊治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着眼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初步探讨了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以下几个切入点:(1)从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入手;(2)从时间医学角度入手进行研究;(3)从中医药防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入手;(4)从西医学尚不能解决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入手;(5)建立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医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并提出创新也是中医学体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适应当前形式的必经之路;希望藉此能规范和完善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作者:姚成增;石见喜;蒋梅先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病例简介陈某,女,38岁.因咳嗽气喘、胸闷气急、呼吸困难月余,于2004年4月26日入院.1个月前因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在某医院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逐渐加重,致卧床不起、心慌、喘息不止,来我科求治.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史,曾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作者:李济从;程龙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肝纤维化随着不同的病理阶段,逐渐出现湿热内蕴、瘀血阻络、正气虚损等病机.结合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湿热内蕴主要涉及到肝脏慢性炎症及内毒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及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组织纤维化的关系;瘀血阻络主要为肝内微循环遭到破坏及微血栓损伤内皮,阻塞管腔、防碍血流,影响血液和肝细胞的物质交换,促进肝细胞退变和纤维化;正气虚损与肝实质细胞受损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提出了在治疗上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益正气为主,兼顾其他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作者:衣蕾;杨俊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泛酸、反食、上腹部灼热感等症状的组织损害.我们师从徐景藩、单兆伟教授,研习老师经验多年,现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证治刍议如下.
作者:叶柏;陈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益气活血法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治疗7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病死率较高.近几年来,我院对大量脑出血患者采用醒脑开窍中药配合超早期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芳;于晓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医药学在数千年预防、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认识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为应对可能再次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及其他各种疫病,阻断疫病的病理演变趋势,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SARS的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而对临床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的辨证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曹洪欣;张明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本病或控制本病病程进展的方法和药物.我院老中医刘茂才主任医师通过研究古今文献,结合30多年临床经验,探索出治疗VD的痴复康口服液,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文;杜宝新;张新春;黄燕;刘茂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陆金根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30余年,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以皮肤和皮下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坏死而不侵犯肌肉组织为主要病理特点,常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此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创面大、预后差的特点.陆老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该病,每获良效,兹将导师治疗该病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何春梅;曹永清;郭修田;王琛;徐昱旻;黄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海螵蛸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方法:将74例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海螵蛸治疗组和碳酸钙治疗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磷结合剂,海螵蛸治疗组每餐口服海螵蛸3.0g;碳酸钙治疗组每餐嚼服碳酸钙片1.5g,各组观察期3个月.结果:海螵蛸治疗组与对照组和碳酸钙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血磷降低(P<0.01)、PTH水平降低(P<0.05),血钙升高(P<0.05);海螵蛸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磷降低(P<0.01)、PTH降低(P<0.05);与碳酸钙治疗组比较其降低血磷效果更优(P<0.05),降低PTH水平的疗效相当(P>0.05),对高血钙的影响较少(P<0.05);海螵蛸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降低血磷(P<0.01)和PTH作用(P<0.01).结论:中药海螵蛸中碳酸钙含量高,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作为磷结合剂替代碳酸钙和醋酸钙,可有效降低血磷,预防和治疗肾性骨病.
作者:刘连升;胡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和诊疗、医护决策必须建立在医生个人的优良临床知识、经验、技能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佳的临床证据的完善结合基础上[1].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R)就是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用统一的科学评判标准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Meta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并随新的临床研究的出现及时更新.
作者:凌江红;李家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们自2003年2月~2005年9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0例,收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为超;张念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中医男科在继承传统男科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动力,借鉴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在男科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在中医男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的新世纪,正视现状,探索中医男科的发展很有必要.
作者:李海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答:腋臭,又名狐臭体气,是指腋窝部排出的汗液有特殊的刺鼻味而言,多见于夏季,尤多见于青年人.本病的形成原因,是因为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经局部皮肤的色源性杆菌,例如棒状杆菌属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特殊的气味所致.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黄海龙教授从事中医工作近40年,学验俱丰,对于疑难杂症,擅用经方及近、现代名医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治多奇中.现择其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黄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