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50例

冶建军

关键词:高压氧, 小儿脑病后遗症, 针刺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中毒性脑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小儿脑病后遗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内毒素、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NCT)、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80例乙肝肝硬化并发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中药组(B组)、乳果糖组(C组)、安慰剂组(D组),每组各20例,4组均采用基础治疗,B、C、D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大黄煎剂(大黄、乌梅)、乳果糖、安慰剂保留灌肠.结果:中药组在降低内毒素、血氨、NCT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安全、有效.

    作者:姚春;姚凡;谢武;何燕;韦玉仙;付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普通感冒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及其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普通感冒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 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33,协调系数为0.360(X2=456.20,P=0.001).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对其诊断指标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6种,常见证候与诊断指标可作为证候诊断标准的依据.

    作者:王至婉;宴海红;张海龙;王明航;李素云;李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古今名医方论》学术思想初探

    《古今名医方论》乃由清代罗美撷选历代名医的医论和辨证施治的精华编撰而成,其选方严格、实用,无门户之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且多有发展创制新方,对名医、名方之评述更为精审,阐明了方剂配伍理论.

    作者:孙丽英;胡晓阳;赵雪莞;陈宝忠;段富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方中医辨证概述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已成为影响女生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文章综述了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方面的主要证型,以及各医家的经验方,以期对该病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刘军莲;李勇枝;盖宇清;高建义;刘新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菟戟归芎薏苡汤促排卵成功36例

    采用经验方菟戟归芎薏苡汤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不排卵,结果成功排卵36例.文章初步探讨了温肾活血除湿促排卵机理,介绍薏苡仁诱发排卵资料.

    作者:杨家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甘麦大枣汤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中枢递质5-HT和NE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180~200 g)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文拉法辛组、甘麦大枣汤大、中、小剂量组,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性刺激为方法进行抑郁症大鼠造模(21 d),造模成功后进行21 d药物干预,灌胃给药.采用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脑内NE和5-HT含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麦大枣汤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障碍,表现为蔗糖水的饮用量明显增加,旷野试验中大鼠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增加(P<0.05),甘麦大枣汤组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具有改善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提示甘麦大枣汤通过提高症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或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作者:秦竹;毕秀华;唐瑶瑶;王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四种常见中医证型进行护理,同时实施一般护理,生活起居调护,心理、饮食调护.结果:减轻了病人的症状,在疾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减轻患者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玉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风药活血作用及其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探索

    目的:通过风药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揭示风药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8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A(防风、羌活、白芷)组、B(下瘀血汤)组、C(秋水仙碱)组、D(生理盐水)组,E组(正常组).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变化情况和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HPC-Ⅲ、HA、ColⅣ-C、FN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光镜下可见风药组和下瘀血汤组灶性正常肝细胞索,未见肝假小叶形成.结论:风药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作者:黄文强;彭宁静;吕德;何利黎;罗再琼;张天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目的:中医诊断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学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是否恰当运用诊断方法是衡量临床中医师技能水平的尺度,临床疗效则是检验正确运用诊断方法的标准.文章探讨的是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理论阐释:三定辨证法实质上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辨证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定病位,病位清楚,如同知靶,镖必中的.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程度.定性就是确定疾病的属性,为中医治疗疾病正确与否的基础,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如寒、热、虚、实、瘀、阻、郁等).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要确定疾病的属性,中医辨证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属性.定程度是关键,熟知病情之轻重,用药遣方成竹在胸.定程度就是确定疾病寒、热、虚、实、瘀、阻、郁的程度,为中医疗效的关键,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每一次定程度,都是根据特定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临床举隅:文章例举口渴症临床病症典型病案,重点论述定位、定性、定程度的三定辨证法的临床具体运用.同时以个人临床经验体会来总结和验证三定辨证法的临床诊辨疗效.

    作者:袁勇;冯志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36例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门诊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针刺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曲鬓、风池、合谷等穴位,配合头部推拿手法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疗效快、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二白穴不同干预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二白穴毫针、电针、穴位贴敷等不同干预方法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评价.方法:将160例混合痔(男84例,女7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毫针、电针、穴位贴敷3组)、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钾胶囊),根据疼痛视觉模拟比量(VAS)评分法、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并对疼痛时间、性质、均住院日、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进而评价临床镇痛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同时干预二白穴对创面愈合无影响.结论:电针干预二白穴对减轻术后的局部疼痛较其他方法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波;陈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压氧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50例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中毒性脑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小儿脑病后遗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冶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从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痰饮血瘀是COPD的重要病理因素,几乎贯穿整个病程.肺失宣降,为盛痰之器,脾失运化,为生痰之源.气机不畅,则血运失常而致瘀,水停湿阻而凝为痰饮,瘀血和痰饮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活血化瘀祛痰法治疗COPD有积极意义.

    作者:应明军;曲妮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提取溶剂酸度对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溶剂酸度对玉红生肌凝胶及血竭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建立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取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分别经3%、6%、9%、12%、15%磷酸甲醇超声提取,HPLC测定血竭素的含量.结果:随提取溶剂酸度的升高,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逐渐升高,12%磷酸甲醇提取时血竭素含量均已达到高值,凝胶中血竭投药量接近真实投药量.结论: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测定时应以12%磷酸甲醇提取.

    作者:刘长龙;高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痤疮中医内外合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治及中药外敷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服用对证汤药,并结合外治针刺及中药外敷,每周1次.对照组58例,仅给予中药内服.分别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并配合外治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快.

    作者:王振国;邵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留针时间及针刺频次规律与针刺时效关系探讨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的中药熏洗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熏洗方在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的3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于清创减压术后3周开始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测量手指活动改善情况,根据TAM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30例均得到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治疗组手指功能恢复较好,优良率87%;对照组优良率47%,两组比较,P<0.05.结论: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可以明显改善手指功能,效果确切,疗效佳.

    作者:徐进;丁任;钱晓忠;匡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系统护理对心脏病合并妊娠剖宫产围术期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对心脏病合并妊娠剖宫产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取本院妇产科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另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后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系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祖金美;张改欣;王梅;张志辉;毛瑞芬;吕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述评

    临床上中风病又叫脑卒中,根据流行病调查,在我国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年龄趋向于低龄化[1],发病快,病死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发病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期,其中的偏瘫痉挛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上面临的一项主要难题.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中医中特色疗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在偏瘫痉挛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预后的作用也非常明显.通过临床实践,文献研究,从针灸部位(头针、体针、夹脊针、督脉针、跷脉穴针刺等特殊针法等),推拿手法((攘)法、点穴法、掌擦法、捏法、运动疗法、逆推足三阴经法等),综合疗法等方面对用以针灸推拿为主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优势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胡乐星;齐瑞;孙萍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孙桂芝借鉴疡科理论诊疗恶性肿瘤经验

    孙桂芝教授结合古籍记载及自身临床经验,发现恶性肿瘤常可伴见“疮疡、溃烂、流水”,属疾病之晚期,为不治或难治之证;且通过临床观察,此类病证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在诸多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上均可充分借鉴古代“疡科”思想,比照“疮疡”论治,施以“异病同治”之法.认为此种“疮疡”的根本成因在于“癌毒”深伏,主张早期活血解毒、祛瘀通脉,中期拔毒抗癌、祛腐生肌,晚期补气养血、生肌收口,并尤其重视填精养血、益气生血法的运用,临床验之,效果显著,值得师法.

    作者:顾恪波;王逊;何立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