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沟穴急救的中医理论依据和西医作用基础浅析

高靓;崔景军;黎波;何娇君;徐彦龙;杜元灏

关键词:水沟, 理论依据, 作用基础
摘要:目的:分析“急救刺水沟”的中医理论依据和西医作用基础.方法:通过分析水沟穴的穴名、定位以及其与周围经脉的关系归纳“急救刺水沟”的中医理论依据;通过局部解剖所见的形态学基础和针刺水沟的量-效关系分析水沟穴在治疗脑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作用基础.结果:水沟穴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经络的关系是其发挥“急救刺水沟”功能的基础.结论:水沟穴所处的重要位置是其发挥“急救要穴”功能的基础,但是合理的刺激方法、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与腧穴之间的合理搭配应用也是水沟穴发挥大量-效关系必不可少的辅助因素,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刺水沟”的适应症和手法量-效学标准.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周仲瑛从癌毒论治肺癌学术思想举要

    文章介绍了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论治肺癌的学术思想.周老认为癌毒阻肺是肺癌发生、发展及加重的关键;癌毒阻肺可进一步生痰、化瘀、郁热、耗伤气阴,导致肺癌的各种病理变化;认为抗癌解毒法应贯穿肺癌治疗的始终;介绍了周老常用抗癌解毒药物.

    作者:郭建辉;王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近代、当代8位名老中医论治心衰经验荟萃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而难治性的心血管疾病,是各种疾病累及心脏,导致心功能衰竭的慢性病,病程长,病势缠绵,死亡率较高.作者总结了8位近代、当代名老中医论治心衰的经验,从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阐述了各医家的治疗特色,发现诸医家对心衰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临床体会各有千秋,虽都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治疗大法,但具体应用着眼点各有侧重,遣方用药又各具特色.这些经验对心衰的中医药研究、治疗及提高临床疗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梁逸强;周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荆芥提取物中橙皮苷含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荆芥不同提取溶剂中橙皮苷含量.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对荆芥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荆芥30%乙醇提取物中橙皮苷含量高,为0.0865%.结论: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实验设计科学合理.荆芥与其他成分之间色谱峰形良好,可作为荆芥控制质量的方法.

    作者:项海芝;范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具有“汗出、背凉、易感冒”三联征的CO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存在“汗出、背凉、易感冒”三联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门诊及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1名,调查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及症状特点、肺功能指标,总结分析存在“三联征”的慢阻肺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281例慢阻肺患者中,存在“三联征”的患者146例,占调查总人数的52%,其中男82例占56.2%,女64例占43.8%;年龄分布中,<45岁的患者12例,占8.2%,45~65岁的患者52例,占35.6%,>65岁的患者82例,56.2%;证型分布中,属实证的37(25.3%)例,属虚证的79(54.1%)例,虚实夹杂的30(20.6%)例,其中存在肺气虚的80例,肺阴虚的20例,存在脾气虚的8例,存在肾阴虚或肾阳虚的33例;慢阻肺分级中,慢阻肺1级的患者32例,慢阻肺2级的患者58例,慢阻肺3级的患者39例,慢阻肺4级的患者17例.结论:存在“汗出、背凉、易感冒”三联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各年龄段分组中,以>65岁组患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中医辨证分型以虚证多见,虚证中又以肺、脾、肾三脏虚证多见,以肺气虚证为主.故而治疗当以益气固表法为基础,兼顾肺脾肾三脏并贯穿病程始终.

    作者:李风森;徐丹;高振;杨剑;杨春华;荆晶;李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联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31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1例,对照1组采用中药复方结合中药水煎剂治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5例,对照2组单纯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3例比较3组疗效,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1组总有效率80%,对照2组总有效率72.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郁春;陈东;王家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黄泻心汤三种制备方式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比较

    目的:考察三黄泻心汤传统汤剂、复方浸膏和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远远大于传统汤荆和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结论: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较传统汤剂和复方浸膏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蒋品;高言明;梁光义;贺祝英;李健;聂雨霁;刘莉;梁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贝地甲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方三贝地甲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为1疗程,对治疗前后患者月经情况、妊娠情况、卵巢及卵泡、生殖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等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前后观察比较,初步认为应用三贝地甲煎从“实”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改善月经情况、促进卵泡发育及妊娠等都有一定疗效.结论:中医从“实”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明确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探讨.

    作者:朱鸿秋;张庆文;李文春;陈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配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观察传统方法治疗及配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结果,分别对患儿治疗后3天、5天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脱水人次,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配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治疗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能够缩短疗程,且疗效好,方便无痛苦,未见不良反应,易被患儿接受,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另一有效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林;王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水沟穴急救的中医理论依据和西医作用基础浅析

    目的:分析“急救刺水沟”的中医理论依据和西医作用基础.方法:通过分析水沟穴的穴名、定位以及其与周围经脉的关系归纳“急救刺水沟”的中医理论依据;通过局部解剖所见的形态学基础和针刺水沟的量-效关系分析水沟穴在治疗脑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作用基础.结果:水沟穴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经络的关系是其发挥“急救刺水沟”功能的基础.结论:水沟穴所处的重要位置是其发挥“急救要穴”功能的基础,但是合理的刺激方法、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与腧穴之间的合理搭配应用也是水沟穴发挥大量-效关系必不可少的辅助因素,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刺水沟”的适应症和手法量-效学标准.

    作者:高靓;崔景军;黎波;何娇君;徐彦龙;杜元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冬病夏治疗法治疗咳喘病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评价冬病夏治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将近3年就诊的10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0例.两组均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来治疗,治疗组于每年三九及三伏天同时贴敷,而对照组只在每年的三九进行贴敷,疗程3年,3年贴完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6%)明显优于对照组(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冬病夏治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忠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 - 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作者: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骨节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分析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作者:王浩中;严石林;罗建;李川;张冲;朱德良;温元强;钱俊辉;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P- HPLC法测定伤科凝胶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

    目的:建立伤科凝胶剂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ODS柱;流动相:乙腈-水(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结果:人参皂苷Rg1的进样量在0.255~1.530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7%,RSD1.24%.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伤科凝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叶焕;吕佳;李学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构建现代医学疾病诊断中医辨证的病证结合诊治模式的必要性与设想

    “病证结合”模式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并开创了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近代西医东渐,既冲击了中医传统辨病论治的地位,也启发了中医辨病思维,汇通各派医家由此而创造性地探索出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本文就临床中病证结合模式的类型、特点、发展问题作以探讨,以期构建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模式新体系,并引起中医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

    作者:杜武勋;朱明丹;袁宏伟;冯利民;朱林平;刘岩;周莹;魏聪聪;张少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射干抗病毒片免疫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射干抗病毒片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血清溶血素和碳粒廓清试验,观察其免疫作用.结果:射干抗病毒片能降低小鼠溶血素水平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结论:射干抗病毒片具有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

    作者:乔敏;甘雨;张宏;邹德俊;李国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滋阴潜阳活血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活血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80mg· kg-1·d-1,腹腔注射,连续8周;中药组:滋阴潜阳活血汤剂浓缩后40g·kg-1·d-1,连续灌胃给药8周.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平均颈动脉压(mCA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以及左心室压力变化大速率(LV±dp/dtmax)、左心重与体重比值( LVMI=LVM/BW),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形态学的变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CAP、LVEDP和LVMI均明显升高(P<0.01),LV+ dp/dtmax降低(P<0.05),血浆及心肌AngⅡ显著升高(p<0.01),左室肥厚形成,左室重构发生,心功能下降.②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LV+ dp/dtmax和LV - dp/dtmax则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mCAP、LVEDP和LVMI则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浆及心肌AngⅡ亦显著降低(P<0.01),表明中药组能够降低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③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心室肌丝松散,部分溶解断裂,闰盘增宽;基膜下轻度水肿.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假手术组未见上述病变.结论:滋阴潜阳活血汤能有效地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及心肌局部AngⅡ、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代谢有关.

    作者:张海婴;景治涛;常艳鹏;张明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排列组合对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中药按药效成分排列组合后对乙肝病毒耐药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各单味中药杀灭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将其成分大致相同者组成一组,本研究选出3小组药作为治疗组用药,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3例用3组中药随机交替排列使用,进行序贯治疗,对照组62例用拉米呋啶.结果:治疗组93例,显效66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对照组62例,显效6例,有效5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排列组合对抗乙肝病毒耐药性有较明显疗效.

    作者:万春;彭翠波;熊学敏;唐晓玲;李慎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药灌肠、运动护理等多种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其FBD、BUN、UA、Cr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与尿糖转阴转阴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中西医护理是针对糖尿病肾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才英;周劲刚;江伟;骆翠琼;唐丽娟;王业玲;毛斌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尤昭玲“安胎汤”临床应用经验

    主要总结了尤昭玲教授的经验方“安胎汤”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经验;并在文中介绍了尤昭玲教授“安胎前移”与“健脾助膜载胎”的临床理论.

    作者:冯桂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知识的需求调查及中医介入的思考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对运动知识的需求程度,并思考中医如何介入CKD运动治疗之中.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CKD患者的运动需求,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运动文献,思考中医的介入点.结果:69.0%的CKD患者关心运动方面的知识,其关注点主要在于可以选择什么运动(55.2%)和运动时间、强度如何把握(27.6%).结论:CKD患者对于运动疗法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国内外研究已证实运动疗法对于CKD患者有益处,但需把握合理的运动量,而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的传统运动疗法应该很适合于CKD患者,值得下一步积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作者:吴一帆;傅立哲;刘旭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