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武勋;朱明丹;袁宏伟;冯利民;朱林平;刘岩;周莹;魏聪聪;张少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中医在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但现行的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准确、合理地评估中医的疗效.导师张勤修教授提出,运用病证结合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对传统中医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效进行评价,其必要性和方法值得探讨.
作者:刘欢兴;陈永娜;杨九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神经性耳鸣属于复杂性、难治性的临床表现,而中医临床中运用针药结合、形神同治的方法治疗该病,观察4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总有效率可达95.6%.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注重调神,对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疗效.
作者:秦彩红;张伟;陆小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电针疗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对60只SD雄性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来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成模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同时另设空白对照组.对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药物及电针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并取肾脏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电针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模型空白对照组(P<0.05),其肾小球增大的程度及系膜细胞增生的程度较模型空白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结论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脂肪代谢紊乱和肾功能异常,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与贝那普利相当.
作者:刘晓亭;郑方遒;王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五行学说范畴内,“治节”的字面含义是“使治之节”,与五行生克相对应,其内涵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对应.从过程角度理解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理解“治节”与五行生克之间关系的关键.调节五行生克关系的机制除制化和胜复外,还包括土对五行的相生、土司变化对五行相生过程的协助,以及金对各种过程和机制实施的主导三方面.临床上调“治节”主要从恢复肺金和脾土对生克过程的主导和协助作用角度进行.
作者:宾炜;刘柳;李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荆芥不同提取溶剂中橙皮苷含量.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对荆芥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荆芥30%乙醇提取物中橙皮苷含量高,为0.0865%.结论: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实验设计科学合理.荆芥与其他成分之间色谱峰形良好,可作为荆芥控制质量的方法.
作者:项海芝;范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及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使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1978-2010年)治疗RA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RA的使用规律.结果:共有4455篇文献,结果显示:风痛宁片、丹参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止片、寒湿痹颗粒、丹参注射液、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片为治疗RA的高频中成药;甲氨蝶呤、柳氮磺砒啶、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美洛昔康、沙利度胺依次为治疗RA的高频西药;雷公藤多甙片和甲氨蝶呤、吲哚美辛分别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利用文本挖掘能够找到高频使用治疗RA的中成药及西药,以及合用的中成药与西药,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RA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作者:徐卫东;周琦;郑光;郭洪涛;姜淼;谭勇;杨静;张弛;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仅采用以针灸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干预组在采用以针灸治疗为主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通过门诊瞬间健康教育讲座方式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依从性及颈椎病颈椎功能.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戴颈托、科学用枕、合理饮食、日常生活方式、运动疗法和正确服药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预防了其他类型颈椎病的进一步发生.
作者:薛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相关病理改变及大承气汤的干预作用,为开展支气管哮喘“从肠论治”效应机制研究,探讨“肺合大肠”脏腑相关联络机制奠定基础.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造模第15 ~21天,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给药组、正常给药组以大承气汤灌胃,连续7天.观察各组小鼠整体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收集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OVA致敏哮喘模型小鼠可见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息、打喷嚏、哮鸣音、腹肌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BALF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病理学存在支气管上皮损坏、肺泡周围充血,伴淋巴细胞浸润等明显改变.经大承气汤从肠干预后,上述症状、体征及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采用OVA致敏法制备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存在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性病理改变.通腑法即采用大承气汤通利大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模型肺部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其作用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云;李宇航;郑丰杰;孙燕;许红;高誉珊;王谦;王毅;林峻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1例,对照1组采用中药复方结合中药水煎剂治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5例,对照2组单纯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3例比较3组疗效,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1组总有效率80%,对照2组总有效率72.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郁春;陈东;王家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体消积苗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A组:化疗加补体消积苗药,B组:补体消积苗药,C组:单纯化疗.客观疗效按WHO标准进行评价,药物毒性反应按WHO抗癌毒性反应分级,生活质量根据KPS评分进行评价.结论:补体消积苗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单用化学治疗有提高,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减轻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洵;葛正行;毕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39 中风后遗症——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何某,男,80岁.患脑血栓后遗症已13年,行走呈碎步态,神情呆滞,沉默寡言,对外界物毫无兴趣,口角流涎水,尿等待,畏冷,乏力.舌淡胖,苔色发黑而润,脉沉弦寸弱,时一止.高年久病,心、脾、肾三脏阳气俱虚,元气受损,兼有伏寒,拟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真武汤加味,药用:麻黄10g,附子(先煎1小时)60g,细辛10g,桂枝25g,白术30g,干姜30g,茯神30g,肉桂10g,菖蒲20g,补骨脂30g,益智仁30g,淫羊藿30g,泽泻15g,麦芽30g,炙甘草30g,大枣10个.7剂后,精神已有改善,守方调理,附子后加至120g,出入药物有磁石30g,黄芪60g,红参15g,佛手15g等,服药9个月,神智已清,表情开朗,能参与家事,行走基本自如,苔色已正,余症亦显减,间断服药巩固.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探讨《伤寒杂病论》有关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气往来、营卫不和,湿邪留着、搏于气血,津气两虚、肌肤失痒,瘀毒阻滞,疥疮丛生,四种常见证候类型,并分析其辨证施治规律,为临床审因论治皮肤瘙痒证提供借鉴.
作者:郑丰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塞中医药干预治疗疗效及对血管性痴呆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为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为西医治疗.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认知障碍(即评价MMSE量表)结果:治疗组的MMS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出现.
作者:石青;余尚贞;吕小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具影响和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一直以来被国际社会评价为“先进超前的预防医学”.现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与“治未病”的思想有机结合,责之于体质与疾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变与预后,所以辨易感人群,辨各类不同体质变化,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必将达到的高境界.
作者:周少林;戴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三贝地甲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为1疗程,对治疗前后患者月经情况、妊娠情况、卵巢及卵泡、生殖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等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前后观察比较,初步认为应用三贝地甲煎从“实”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改善月经情况、促进卵泡发育及妊娠等都有一定疗效.结论:中医从“实”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明确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探讨.
作者:朱鸿秋;张庆文;李文春;陈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毒邪”作为特殊的病因病机理论近年来受到中医药学术界高度关注,文章客观分析该理论被聚焦的原因,并通过查找文献揭示分歧点及提出疑问与思考,归纳出当前关于毒邪理论,业界尚有分歧,该理论与临床有脱节的倾向且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片面性,故认为毒邪理论需要健康理性发展,并对未来研究工作重点提出拙见.
作者:李俊哲;陈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痹疏肝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入选80例UAP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中药联合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每组各40例,连续用药治疗4周后进行比较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心电图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0.05);治疗组对心绞痛、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或0.05);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胸痹疏肝汤治疗UAP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指标,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宏;杨关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在乌拉尔甘草中开发功能性EST - SSR分子标记,分析乌拉尔甘草EST - SSRs特征.方法: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乌拉尔甘草EST序列,运用DNAstar软件中的Seqman Pro程序,对下载序列进行拼接和聚类,去除冗余序列,利用SSRIT软件筛选重复序列长度≥20 bp的二、三、四、五核苷酸4种类型的SSR,统计分析乌拉尔甘草EST - SSR的特征.结果: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50666条乌拉尔甘草EST序列,剔除冗余序列,得到全长为9.28×106 bp的无冗余EST序列11100条.在这些序列中搜索出752条EST序列含有963个SSR,占无冗余EST序列的8.68%,平均每9.64 kb EST出现1个SSR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基元SSR出现频率高(43.41%),其次是三核苷酸(41.95%),AG/TC、GA/CT和CTT/GAA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基元.乌拉尔甘草EST - SSR以4~ 10次重复为主,基序长度主要集中于20~30bp.结论:乌拉尔甘草EST - SSR的出现频率高,重复类型丰富,理论上表明这些EST-SSR具有较高的可用性.本文通过对乌拉尔甘草EST资源的SSR信息的研究,为分子水平和生物信息学角度上开发乌拉尔甘草的SSR功能性标记提供了候选序列.
作者:刘越;黄怡鹤;孙洪波;冯金朝;张水仙;王真;戴景峰;黄璐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回族医学注重脑与五脏的关系,认为五脏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脑有密切的关系,且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在内多由禀性衰败和外部致病因素所造成,强调五脏“各有所司”和“脑总司”的生理活动.胃痛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已多为现代医学所阐释,回族医学将脏腑病变与脑的生理和病理紧密联系,认为胃痛是内外治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从而造成大脑调控与四液分布的异常,从而表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回族医学继承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对脑的研究成果,从脏腑-脑络的病理生理解释胃病发病机理,这为临床探讨胃病病机从脑论治提出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杨森;乔建荣;靳萱;高如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黄粉灌肠、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尿淀粉酶的影响.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粉灌肠、芒硝外敷,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程度、时间及血尿淀粉酶.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二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粉灌肠、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指标的改善均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刘洪;刘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