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丰杰
目的:观察胸痹疏肝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入选80例UAP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中药联合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每组各40例,连续用药治疗4周后进行比较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心电图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0.05);治疗组对心绞痛、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或0.05);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胸痹疏肝汤治疗UAP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指标,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宏;杨关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毒邪”作为特殊的病因病机理论近年来受到中医药学术界高度关注,文章客观分析该理论被聚焦的原因,并通过查找文献揭示分歧点及提出疑问与思考,归纳出当前关于毒邪理论,业界尚有分歧,该理论与临床有脱节的倾向且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片面性,故认为毒邪理论需要健康理性发展,并对未来研究工作重点提出拙见.
作者:李俊哲;陈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证结合”模式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并开创了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近代西医东渐,既冲击了中医传统辨病论治的地位,也启发了中医辨病思维,汇通各派医家由此而创造性地探索出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本文就临床中病证结合模式的类型、特点、发展问题作以探讨,以期构建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模式新体系,并引起中医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
作者:杜武勋;朱明丹;袁宏伟;冯利民;朱林平;刘岩;周莹;魏聪聪;张少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作者:王浩中;严石林;罗建;李川;张冲;朱德良;温元强;钱俊辉;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文章介绍了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论治肺癌的学术思想.周老认为癌毒阻肺是肺癌发生、发展及加重的关键;癌毒阻肺可进一步生痰、化瘀、郁热、耗伤气阴,导致肺癌的各种病理变化;认为抗癌解毒法应贯穿肺癌治疗的始终;介绍了周老常用抗癌解毒药物.
作者:郭建辉;王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方法:电子检索CNKI(1979至今)、VIP(1989至今)、WF( 1994年至今)和CBM(1979年至今),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原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55篇随机对照试验.省市级研究机构共有138个(88.9.0%);有96篇(61.9%)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151篇文献(97.4%)叙述疗效判定标准;有45篇(29.03%)研究报告了具体随机方法,4篇(2.5%)采用半随机方法,106篇(68.3%)提到了随机字样;采用盲法的有8(5.1%)篇,其中采用单盲法的有6篇(3.8%),双盲法有2篇(1.3%);报告随访的有31篇(20%);描述具体基线统计学资料及其可比性的有96篇(61.9%).有3例(1.9%)描述病例脱落;2篇(1.2%)提到不良反应;5篇(3.2%)描述样本估算;有4篇(2.5%)使用了空白对照;纳入试验均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试验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亦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作者:朱士娜;陈日新;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按药效成分排列组合后对乙肝病毒耐药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各单味中药杀灭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将其成分大致相同者组成一组,本研究选出3小组药作为治疗组用药,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3例用3组中药随机交替排列使用,进行序贯治疗,对照组62例用拉米呋啶.结果:治疗组93例,显效66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对照组62例,显效6例,有效5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排列组合对抗乙肝病毒耐药性有较明显疗效.
作者:万春;彭翠波;熊学敏;唐晓玲;李慎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黄褐斑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肝肾不足导致面失所养;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气滞血瘀导致面失所养.黄褐斑离不开肝郁,血瘀.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是治疗黄褐斑的基本原则.常用逍遥散合他方化裁.结论:辨证论治黄褐斑疗效显著.
作者:周宝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 - 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作者: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毛德西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对消化、心脑血管及内科疑难杂病有独到治疗经验.文章介绍了其治疗顽固泄泻的三则验案,从中可领悟其临证诊疗思路和规律.
作者:禄保平;孙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骨脂复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抑制作用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①抑瘤作用观察:小鼠接种H22腹水瘤后,造成移植性小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 FU组)、补骨脂复方组、补骨脂组、蔻仁组,分别观察荷瘤小鼠的抑瘤率.②生存期观察:造模方法同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 - FU组)、补骨脂复方组,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补骨脂复方组、补骨脂组、蔻仁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3.73% (P <0.05)、35.82% (P <0.05)、3.54%.阳性对照组(5-FU组)、补骨脂复方组生命延长时间分别为-15%、16% (P <0.05).结论:补骨脂组有一定的抑制实体瘤生长的作用,蔻仁组对抑制肿瘤生长无明显作用.补骨脂与蔻仁有协同抑瘤作用,补骨脂复方组可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
作者:邹玺;刘沈林;吴坚;王瑞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1例,对照1组采用中药复方结合中药水煎剂治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5例,对照2组单纯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3例比较3组疗效,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1组总有效率80%,对照2组总有效率72.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郁春;陈东;王家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电针疗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对60只SD雄性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来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成模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同时另设空白对照组.对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药物及电针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并取肾脏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电针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模型空白对照组(P<0.05),其肾小球增大的程度及系膜细胞增生的程度较模型空白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结论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脂肪代谢紊乱和肾功能异常,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与贝那普利相当.
作者:刘晓亭;郑方遒;王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首先是对脉象的描述,更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气不足是根本,阴邪乘袭是关键.“阳微”包含阳位式微(上焦阴、阳、气、血)和脏器“阳”性的功能减退(心阳、肾阳、脾阳)两层含义;“阴弦”即是标实,就是根植于阴阳气血的虚衰和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或病理状态:水湿、痰浊、寒凝、血瘀、气滞等.在临床实践中,要抓住病机,辨清虚实之轻重,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田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黄粉灌肠、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尿淀粉酶的影响.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粉灌肠、芒硝外敷,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程度、时间及血尿淀粉酶.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二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粉灌肠、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指标的改善均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刘洪;刘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相关病理改变及大承气汤的干预作用,为开展支气管哮喘“从肠论治”效应机制研究,探讨“肺合大肠”脏腑相关联络机制奠定基础.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造模第15 ~21天,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给药组、正常给药组以大承气汤灌胃,连续7天.观察各组小鼠整体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收集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OVA致敏哮喘模型小鼠可见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息、打喷嚏、哮鸣音、腹肌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BALF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病理学存在支气管上皮损坏、肺泡周围充血,伴淋巴细胞浸润等明显改变.经大承气汤从肠干预后,上述症状、体征及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采用OVA致敏法制备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存在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性病理改变.通腑法即采用大承气汤通利大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模型肺部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其作用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云;李宇航;郑丰杰;孙燕;许红;高誉珊;王谦;王毅;林峻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心功能的变化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两组比较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等心肌收缩力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谭勇明;韦健盛;邓树荣;王贤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主要总结了尤昭玲教授的经验方“安胎汤”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经验;并在文中介绍了尤昭玲教授“安胎前移”与“健脾助膜载胎”的临床理论.
作者:冯桂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探讨《伤寒杂病论》有关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气往来、营卫不和,湿邪留着、搏于气血,津气两虚、肌肤失痒,瘀毒阻滞,疥疮丛生,四种常见证候类型,并分析其辨证施治规律,为临床审因论治皮肤瘙痒证提供借鉴.
作者:郑丰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对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以前瞻队列研究的方式,2007年12月-2010年8月共纳入572例病例观察,其中剔除不合格病历35例,合格病例共537例.两组均接受标准的西医治疗.邓老方案组接受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非邓老方案组接受其他类型中医治疗(非名老中医方案)或纯西医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绞痛计分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计分及心电图改变均有显著差异,邓老方案组由于非邓老方案组.结论: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方案有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吴焕林;徐丹苹;罗文杰;王侠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