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中;严石林;罗建;李川;张冲;朱德良;温元强;钱俊辉;罗才贵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具影响和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一直以来被国际社会评价为“先进超前的预防医学”.现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与“治未病”的思想有机结合,责之于体质与疾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变与预后,所以辨易感人群,辨各类不同体质变化,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必将达到的高境界.
作者:周少林;戴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相关病理改变及大承气汤的干预作用,为开展支气管哮喘“从肠论治”效应机制研究,探讨“肺合大肠”脏腑相关联络机制奠定基础.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造模第15 ~21天,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给药组、正常给药组以大承气汤灌胃,连续7天.观察各组小鼠整体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收集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OVA致敏哮喘模型小鼠可见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息、打喷嚏、哮鸣音、腹肌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BALF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病理学存在支气管上皮损坏、肺泡周围充血,伴淋巴细胞浸润等明显改变.经大承气汤从肠干预后,上述症状、体征及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采用OVA致敏法制备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存在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性病理改变.通腑法即采用大承气汤通利大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模型肺部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其作用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云;李宇航;郑丰杰;孙燕;许红;高誉珊;王谦;王毅;林峻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及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使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1978-2010年)治疗RA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RA的使用规律.结果:共有4455篇文献,结果显示:风痛宁片、丹参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止片、寒湿痹颗粒、丹参注射液、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片为治疗RA的高频中成药;甲氨蝶呤、柳氮磺砒啶、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美洛昔康、沙利度胺依次为治疗RA的高频西药;雷公藤多甙片和甲氨蝶呤、吲哚美辛分别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利用文本挖掘能够找到高频使用治疗RA的中成药及西药,以及合用的中成药与西药,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RA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作者:徐卫东;周琦;郑光;郭洪涛;姜淼;谭勇;杨静;张弛;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五行学说范畴内,“治节”的字面含义是“使治之节”,与五行生克相对应,其内涵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对应.从过程角度理解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理解“治节”与五行生克之间关系的关键.调节五行生克关系的机制除制化和胜复外,还包括土对五行的相生、土司变化对五行相生过程的协助,以及金对各种过程和机制实施的主导三方面.临床上调“治节”主要从恢复肺金和脾土对生克过程的主导和协助作用角度进行.
作者:宾炜;刘柳;李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回族医学注重脑与五脏的关系,认为五脏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脑有密切的关系,且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在内多由禀性衰败和外部致病因素所造成,强调五脏“各有所司”和“脑总司”的生理活动.胃痛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已多为现代医学所阐释,回族医学将脏腑病变与脑的生理和病理紧密联系,认为胃痛是内外治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从而造成大脑调控与四液分布的异常,从而表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回族医学继承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对脑的研究成果,从脏腑-脑络的病理生理解释胃病发病机理,这为临床探讨胃病病机从脑论治提出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杨森;乔建荣;靳萱;高如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含碘中药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的自身抗体、白介素-1、4、6(IL -1、4、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影响,筛选出治疗AIT中药复方中含碘中药的佳剂量,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普通级SD雌性大鼠75只,取15只为正常组后其余60只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后分成4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甲状腺抗体,IL -1、4、6,TNF-α水平.结果:中药各治疗组与模型组血清自身抗体,IL -1、4、6及TNF -α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药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复方软坚消瘿汤能够通过降低血清自身抗体,IL -1、4、6及TNF - α水平起到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作用,含碘中药海藻、昆布剂量在20~30克之间疗效佳.
作者:张兰;邹晓宁;姜维娜;杨斌婕;樊程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存在“汗出、背凉、易感冒”三联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门诊及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1名,调查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及症状特点、肺功能指标,总结分析存在“三联征”的慢阻肺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281例慢阻肺患者中,存在“三联征”的患者146例,占调查总人数的52%,其中男82例占56.2%,女64例占43.8%;年龄分布中,<45岁的患者12例,占8.2%,45~65岁的患者52例,占35.6%,>65岁的患者82例,56.2%;证型分布中,属实证的37(25.3%)例,属虚证的79(54.1%)例,虚实夹杂的30(20.6%)例,其中存在肺气虚的80例,肺阴虚的20例,存在脾气虚的8例,存在肾阴虚或肾阳虚的33例;慢阻肺分级中,慢阻肺1级的患者32例,慢阻肺2级的患者58例,慢阻肺3级的患者39例,慢阻肺4级的患者17例.结论:存在“汗出、背凉、易感冒”三联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各年龄段分组中,以>65岁组患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中医辨证分型以虚证多见,虚证中又以肺、脾、肾三脏虚证多见,以肺气虚证为主.故而治疗当以益气固表法为基础,兼顾肺脾肾三脏并贯穿病程始终.
作者:李风森;徐丹;高振;杨剑;杨春华;荆晶;李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仅采用以针灸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干预组在采用以针灸治疗为主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通过门诊瞬间健康教育讲座方式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依从性及颈椎病颈椎功能.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戴颈托、科学用枕、合理饮食、日常生活方式、运动疗法和正确服药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预防了其他类型颈椎病的进一步发生.
作者:薛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丹红注射液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观察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丹红治疗组给与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疗程2周.比较两组射血分数(EF%)和血浆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有升高,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 proBNP)水平均下降,丹红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锦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按药效成分排列组合后对乙肝病毒耐药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各单味中药杀灭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将其成分大致相同者组成一组,本研究选出3小组药作为治疗组用药,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3例用3组中药随机交替排列使用,进行序贯治疗,对照组62例用拉米呋啶.结果:治疗组93例,显效66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对照组62例,显效6例,有效5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排列组合对抗乙肝病毒耐药性有较明显疗效.
作者:万春;彭翠波;熊学敏;唐晓玲;李慎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毛德西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对消化、心脑血管及内科疑难杂病有独到治疗经验.文章介绍了其治疗顽固泄泻的三则验案,从中可领悟其临证诊疗思路和规律.
作者:禄保平;孙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主要总结了尤昭玲教授的经验方“安胎汤”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经验;并在文中介绍了尤昭玲教授“安胎前移”与“健脾助膜载胎”的临床理论.
作者:冯桂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作者:师双斌;郑洪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探讨《伤寒杂病论》有关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气往来、营卫不和,湿邪留着、搏于气血,津气两虚、肌肤失痒,瘀毒阻滞,疥疮丛生,四种常见证候类型,并分析其辨证施治规律,为临床审因论治皮肤瘙痒证提供借鉴.
作者:郑丰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作者:王浩中;严石林;罗建;李川;张冲;朱德良;温元强;钱俊辉;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银翘柴桂颗粒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甲1型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模型,用不同浓度银翘柴桂颗粒溶液治疗后,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 -γ及细胞因子IL -2、IL -6含量;中性红比色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银翘柴桂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上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而中高剂量组能够提高IFN -γIL -2活性,同时抑制IL -6的活性(P<0.05).结论:银翘柴桂颗粒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李继庭;左俊岭;林培政;焦英杰;王保华;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文章介绍了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论治肺癌的学术思想.周老认为癌毒阻肺是肺癌发生、发展及加重的关键;癌毒阻肺可进一步生痰、化瘀、郁热、耗伤气阴,导致肺癌的各种病理变化;认为抗癌解毒法应贯穿肺癌治疗的始终;介绍了周老常用抗癌解毒药物.
作者:郭建辉;王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 - 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作者: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在乌拉尔甘草中开发功能性EST - SSR分子标记,分析乌拉尔甘草EST - SSRs特征.方法: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乌拉尔甘草EST序列,运用DNAstar软件中的Seqman Pro程序,对下载序列进行拼接和聚类,去除冗余序列,利用SSRIT软件筛选重复序列长度≥20 bp的二、三、四、五核苷酸4种类型的SSR,统计分析乌拉尔甘草EST - SSR的特征.结果: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50666条乌拉尔甘草EST序列,剔除冗余序列,得到全长为9.28×106 bp的无冗余EST序列11100条.在这些序列中搜索出752条EST序列含有963个SSR,占无冗余EST序列的8.68%,平均每9.64 kb EST出现1个SSR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基元SSR出现频率高(43.41%),其次是三核苷酸(41.95%),AG/TC、GA/CT和CTT/GAA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基元.乌拉尔甘草EST - SSR以4~ 10次重复为主,基序长度主要集中于20~30bp.结论:乌拉尔甘草EST - SSR的出现频率高,重复类型丰富,理论上表明这些EST-SSR具有较高的可用性.本文通过对乌拉尔甘草EST资源的SSR信息的研究,为分子水平和生物信息学角度上开发乌拉尔甘草的SSR功能性标记提供了候选序列.
作者:刘越;黄怡鹤;孙洪波;冯金朝;张水仙;王真;戴景峰;黄璐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探讨重复测量设计与分析方法在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常用临床研究方案进行分析,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引进重复测量设计的方法.该设计方法既遵循了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思想,同时又考虑到某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关联性或该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个更为合理和客观的方法.
作者:陈静;邵明义;魏明;赵文;邱建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