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王莉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方法:电子检索CNKI(1979至今)、VIP(1989至今)、WF( 1994年至今)和CBM(1979年至今),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原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55篇随机对照试验.省市级研究机构共有138个(88.9.0%);有96篇(61.9%)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151篇文献(97.4%)叙述疗效判定标准;有45篇(29.03%)研究报告了具体随机方法,4篇(2.5%)采用半随机方法,106篇(68.3%)提到了随机字样;采用盲法的有8(5.1%)篇,其中采用单盲法的有6篇(3.8%),双盲法有2篇(1.3%);报告随访的有31篇(20%);描述具体基线统计学资料及其可比性的有96篇(61.9%).有3例(1.9%)描述病例脱落;2篇(1.2%)提到不良反应;5篇(3.2%)描述样本估算;有4篇(2.5%)使用了空白对照;纳入试验均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试验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亦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作者:朱士娜;陈日新;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针刺治疗偏头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量表在评价疼痛时是比较直观的,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价量表共有5种,每种量表都有其适用性,比如,Wong - 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虽然很直观,但是可能更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理解程度低者.选择合适的量表得出对疼痛强度的正确评价可以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提供依据,也可以使针灸科研更加规范、严谨和科学.
作者:董明凯;梁繁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骨脂复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抑制作用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①抑瘤作用观察:小鼠接种H22腹水瘤后,造成移植性小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 FU组)、补骨脂复方组、补骨脂组、蔻仁组,分别观察荷瘤小鼠的抑瘤率.②生存期观察:造模方法同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 - FU组)、补骨脂复方组,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补骨脂复方组、补骨脂组、蔻仁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3.73% (P <0.05)、35.82% (P <0.05)、3.54%.阳性对照组(5-FU组)、补骨脂复方组生命延长时间分别为-15%、16% (P <0.05).结论:补骨脂组有一定的抑制实体瘤生长的作用,蔻仁组对抑制肿瘤生长无明显作用.补骨脂与蔻仁有协同抑瘤作用,补骨脂复方组可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
作者:邹玺;刘沈林;吴坚;王瑞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中医在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但现行的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准确、合理地评估中医的疗效.导师张勤修教授提出,运用病证结合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对传统中医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效进行评价,其必要性和方法值得探讨.
作者:刘欢兴;陈永娜;杨九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救刺水沟”的中医理论依据和西医作用基础.方法:通过分析水沟穴的穴名、定位以及其与周围经脉的关系归纳“急救刺水沟”的中医理论依据;通过局部解剖所见的形态学基础和针刺水沟的量-效关系分析水沟穴在治疗脑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作用基础.结果:水沟穴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经络的关系是其发挥“急救刺水沟”功能的基础.结论:水沟穴所处的重要位置是其发挥“急救要穴”功能的基础,但是合理的刺激方法、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与腧穴之间的合理搭配应用也是水沟穴发挥大量-效关系必不可少的辅助因素,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刺水沟”的适应症和手法量-效学标准.
作者:高靓;崔景军;黎波;何娇君;徐彦龙;杜元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作者:王浩中;严石林;罗建;李川;张冲;朱德良;温元强;钱俊辉;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 - 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作者: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及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使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1978-2010年)治疗RA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RA的使用规律.结果:共有4455篇文献,结果显示:风痛宁片、丹参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止片、寒湿痹颗粒、丹参注射液、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片为治疗RA的高频中成药;甲氨蝶呤、柳氮磺砒啶、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美洛昔康、沙利度胺依次为治疗RA的高频西药;雷公藤多甙片和甲氨蝶呤、吲哚美辛分别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利用文本挖掘能够找到高频使用治疗RA的中成药及西药,以及合用的中成药与西药,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RA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作者:徐卫东;周琦;郑光;郭洪涛;姜淼;谭勇;杨静;张弛;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毒邪”作为特殊的病因病机理论近年来受到中医药学术界高度关注,文章客观分析该理论被聚焦的原因,并通过查找文献揭示分歧点及提出疑问与思考,归纳出当前关于毒邪理论,业界尚有分歧,该理论与临床有脱节的倾向且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片面性,故认为毒邪理论需要健康理性发展,并对未来研究工作重点提出拙见.
作者:李俊哲;陈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39 中风后遗症——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何某,男,80岁.患脑血栓后遗症已13年,行走呈碎步态,神情呆滞,沉默寡言,对外界物毫无兴趣,口角流涎水,尿等待,畏冷,乏力.舌淡胖,苔色发黑而润,脉沉弦寸弱,时一止.高年久病,心、脾、肾三脏阳气俱虚,元气受损,兼有伏寒,拟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真武汤加味,药用:麻黄10g,附子(先煎1小时)60g,细辛10g,桂枝25g,白术30g,干姜30g,茯神30g,肉桂10g,菖蒲20g,补骨脂30g,益智仁30g,淫羊藿30g,泽泻15g,麦芽30g,炙甘草30g,大枣10个.7剂后,精神已有改善,守方调理,附子后加至120g,出入药物有磁石30g,黄芪60g,红参15g,佛手15g等,服药9个月,神智已清,表情开朗,能参与家事,行走基本自如,苔色已正,余症亦显减,间断服药巩固.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丹红注射液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观察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丹红治疗组给与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疗程2周.比较两组射血分数(EF%)和血浆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有升高,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 proBNP)水平均下降,丹红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锦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具影响和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一直以来被国际社会评价为“先进超前的预防医学”.现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与“治未病”的思想有机结合,责之于体质与疾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变与预后,所以辨易感人群,辨各类不同体质变化,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必将达到的高境界.
作者:周少林;戴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探讨重复测量设计与分析方法在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常用临床研究方案进行分析,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引进重复测量设计的方法.该设计方法既遵循了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思想,同时又考虑到某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关联性或该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个更为合理和客观的方法.
作者:陈静;邵明义;魏明;赵文;邱建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319例脾脏病证,从病例基本情况,五行辨证分类;临床医案举隅,辨证特点探析等方面进行论述,规范出脾脏病证传及肝、肺、心、肾四脏的相乘、相侮、乘侮并见,母病及子,子病犯母,母子相及的中医脾脏病证五行辨证六种模式,提出“异病(证)同辨”和“同病(证)异辨”是其五行辨证特点.这一模式经作者20年实践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性.
作者:戴永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1例,对照1组采用中药复方结合中药水煎剂治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5例,对照2组单纯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3例比较3组疗效,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1组总有效率80%,对照2组总有效率72.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复方口服结合中药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郁春;陈东;王家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艾滋病皮肤病患者中,常见、易反复发作的症状之一是皮肤瘙痒.患者皮肤常发生剧烈的瘙痒、泛发皮疹.中医根据其症候特点结合临床救治经验认为该病多与风、湿、寒、热、毒、瘀六种邪气侵袭有关.西医认为艾滋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原因多种多样,病理生理学尚不明确可能与HIV/AIDS皮肤瘙痒、HAART疗法所致皮肤瘙痒、CD4+计数水平较低等因素有关.正确认识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对诊断和治疗艾滋病将会有重大意义.
作者:闫磊;郭会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药灌肠、运动护理等多种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其FBD、BUN、UA、Cr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与尿糖转阴转阴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中西医护理是针对糖尿病肾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才英;周劲刚;江伟;骆翠琼;唐丽娟;王业玲;毛斌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作者:师双斌;郑洪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荆芥不同提取溶剂中橙皮苷含量.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对荆芥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荆芥30%乙醇提取物中橙皮苷含量高,为0.0865%.结论: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实验设计科学合理.荆芥与其他成分之间色谱峰形良好,可作为荆芥控制质量的方法.
作者:项海芝;范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证结合”模式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并开创了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近代西医东渐,既冲击了中医传统辨病论治的地位,也启发了中医辨病思维,汇通各派医家由此而创造性地探索出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本文就临床中病证结合模式的类型、特点、发展问题作以探讨,以期构建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模式新体系,并引起中医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
作者:杜武勋;朱明丹;袁宏伟;冯利民;朱林平;刘岩;周莹;魏聪聪;张少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