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康对镉染毒大鼠镉蓄积和锌、钙浓度的影响

詹杰;刘永林;柳承希;魏树和;张静生

关键词:中药, 镉蓄积, 钙, 锌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剂对镉染毒大鼠镉蓄积及脏器钙、锌稳态变化的影响,分析中药对镉染毒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镉染毒大鼠补锌及中药干预60天,处死后对心、肝和肾中镉、锌、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染镉组大鼠心、肝、肾中镉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伴钙含量升高和锌含量下降(P<0.01);补锌组及冠心康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肝、肾镉蓄积量明显减少(P<0.01),钙、锌含量变化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镉可在体内蓄积并引起钙、锌稳态失调,锌和冠心康颗粒剂可以减少镉蓄积,并拮抗镉对机体锌、钙稳态的干扰.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附子干姜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逆汤组方附子和干姜的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附子(F)分别与葱白(B)、甘草(C)、猪胆汁(D)、干姜(G)、人参(R)配伍和G分别与B、C、D、R配伍的乙醚、氯仿、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脾细胞为实验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醚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FB、FC、FD、FG、FR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中只有G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氯仿提取物中FG、F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水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各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 <0.05,P<0.01),与干姜配伍各组刺激作用较弱(P<0.05),且FB、FC、FG、FR组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P<0.01).结论:与附子配伍的药对提取物活性较强,与干姜配伍活性较弱,体现出附子配伍的君药作用.与附子配伍的氯仿、水提取物活性强于附子,揭示药对配伍增效作用.

    作者:马天舒;葛迎春;贾玉红;刘平;徐雅娟;徐东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尊生贵命参赞化育——记国医大师陆广莘临证诊疗特点

    陆广莘先生,当代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医大师.他将中医药学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中医学为健康医学的本质属性,奠定了健康医学理论基础.文章总结了陆广莘临证诊疗特点:辨证求本,求其属;扶“正祛邪”,疏通气血津液;莫不为利,莫不危害;以病者之身为宗师.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从虚寒论治癌性疼痛30例

    目的:观察从虚寒论治用温阳散寒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癌性疼痛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同时用参附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西药用镇痛药氨酚羟考酮胶囊口服治疗,每次1片,一般1/6h.每日据疼痛程度给予1~3次不等;对照组32例,单服西药用镇痛药氨酚羟考酮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止痛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虚寒论治用温阳散寒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满意.

    作者:伍德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①用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心电图(ECG)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心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②摘取大鼠心脏,分离并截取相连的左右心房,悬挂、固定,维持在34.5~ 35.5℃左右;用MS4000U - 1C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采集不同浓度新冠心苏合滴丸对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心搏频率的影响.结果:①新冠心苏合滴丸能明显改善大鼠ECG;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NO含量、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有降低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减慢心房心搏频率作用;其中200~250mg/L浓度范围作用明显(P<0.05,P<0.01).结论: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大鼠离体心房心肌张力和心搏频率有明显降低作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春香;丁芳;王亮;丁里玉;孙琦;侯小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对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综合疗法对食管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治疗,因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压迫咽后壁或食管,引起吞咽不适.临床较为常见,但常误认为咽炎或食管癌.

    作者:郑海英;袁敏哲;王福力;李兵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护理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护理结合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9例养老院老年人实施为期5个月的中西医护理结合特色养老模式,强化教育和指导,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分步骤、责任制护理.结果:采用中西医护理结合养老模式后,养老院老年人血脂、生存质量等指标有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生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降低为显著.结论:养老院老年人通过中西医护理结合特色养老模式的应用,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降低养老成本有明显的效果,对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作者:赵清霞;张先庚;张洪;李凤燕;梁清芳;王红艳;毛羽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1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和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口服或高位灌肠加复方丹参针穴位注射;对照组仅治疗原发病和西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于入选后24h、48h、72h、第7天、10天,观察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腹腔压力变化.结果:治疗第1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腹腔压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腹腔压力恢复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更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

    作者:连永红;刘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0例服用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对照组(1)150例仅服用颈灵合剂治疗.对照组(2)150例仅以推拿整复治疗,3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主要观察3组临床疗效、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变化( TCD、CDFI)、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值)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9.5%),显著高于对照组(1)(颈灵合剂组)的90%(治愈率38.7%)及对照组(2)(推拿整复组)的78.8%(治愈率30.7%)(P<0.01).结论: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作者:胡卫玉;刘智宇;杨松柏;许可;孙思杰;刘盛华;张万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疏肝理气法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气机失调是引起肿瘤的重要病机之一.肝性条达,主疏泄,其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占有重要作用.提出疏肝理气法应作为治疗肿瘤的基本方法,并与其他法则相结合贯穿治疗肿瘤的全过程.临床实践表明恰当的运用疏肝理气的方药治疗多种肿瘤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因而疏肝理气治疗恶性肿瘤应受到广泛运用并得到重视.

    作者:刘瑞;李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64例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的疗效.方法:将64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用自制中药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抗妇炎胶囊加康妇消炎栓纳肛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

    作者:邢玉霞;姚红梅;万贵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与辨体质的关系探讨

    该文通过分析证和体质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的诊治应分清辨证与辨质的不同,在区别的基础上注意将辨证与辩体质相结合,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共同防治疾病.

    作者:覃骊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和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癌痛中度缓解7例,明显缓解29例,完全缓解18例,疼痛缓解率96.4%;对照组癌痛中度缓解16例,明显缓解18例,完全缓解10例,疼痛缓解率77.2%.两组间疼痛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地控制中重度癌痛患者,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符颖;符英金;贺海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

    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特点,提出热毒血瘀的发病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希望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佟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大抒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抒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在大抒穴有条索物且明显压痛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电温针局部穴位配合大抒穴),对照组43例(采用电针局部穴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止痛效果、病情严重性指数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22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温针局部穴位配合大抒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局部穴位.

    作者:励瑞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证型老年女性高血压病患者性激素相关调控因素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老年人高血压病骨气亏虚证、肝火上炎证与性激素相关调控因素的关联性,从而为研究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肝火上炎证证候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中医辨证标准选择了女性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肝火上炎证患者各30例和健康老年女性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2(IL -2)、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 -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 -S)的水平.结果:女性老年人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的性激素相关调控因素水平的异常变化与女性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发病有关,预示血清白介素-2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女性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形成的病理基础之一.

    作者:郭伟星;于杰;张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通肺饮吸入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肺饮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法将90例非小细胞肺癌痰瘀互结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化疗加通肺饮雾化)30例、对照组(化疗加通肺饮口服)30例和空白组(单纯化疗)30例,比较3组临床完成情况、近期客观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体重、免疫功能(NK细胞)的变化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可较好改善部分临床症状,稳定并增加体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但在减小和稳定病灶方面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雾化吸入法通过呼吸道给药,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易于被患者接受(P<0.05).结论:肺饮超声雾化吸入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希胜;李鹏;张亚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中医病机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中医病机特点及规律.方法:归纳总结古今中外关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病机理论及临床诊疗等相关性资料.结果与结论:脏腑虚损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变之源,是促发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始动因素;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是病变的关键性环节;虚瘀夹杂,终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则是病变的基本特征.临床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树立“未雨绸缪,既病防变”的理念,以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邓鑫;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外治乳腺增生病大样本临床试验的质控体会

    为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在临床试验中按照GCP精神,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临床试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监查,规范研究过程,以期提高临床研究水平,探索中医临床试验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孙小慧;刘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鹏软膏在防治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青鹏软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喜辽妥组(40例)和青鹏软膏组(40例),对照组为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组,喜辽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辽妥软膏外敷,青鹏软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青鹏软膏外敷.观察3组患者在开始透析12个月内发生内瘘狭窄、栓塞、假性动脉瘤、血管硬化、静脉炎、湿疹等并发症情况.结果:青鹏软膏组患者内瘘闭塞、内瘘狭窄、静脉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5);青鹏软膏组患者内瘘狭窄、静脉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与喜辽妥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5),湿疹的发生率低于喜辽妥软膏组(P<05).结论:青鹏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可明显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

    作者:胡静;路建饶;王新华;杨国彬;樊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沈丕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介绍

    总结沈丕安教授以养阴清热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文章从沈老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辨证分型以及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赵凯;钱月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